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的义利观与现代法的价值取向孙季萍冯立永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的重要思想家,是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学派创始人,他的“兼爱”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关于义利关系论的重要一派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久远。墨子“兼爱”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兼相爱,交相利”,...  相似文献   

2.
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弘扬墨子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建文 《法学研究》1996,(2):132-134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对其弟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受非攻。”墨子在两千多年前为克服武装侵略及其他侵犯国家和个人权利的现象而提出的关于“兼爱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国际法的“理论先导”。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在以展望二十一世纪为题的对话中,高度评价了墨子的思想。汤因比认为:“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  相似文献   

4.
陈曦  张利国 《法制与社会》2011,(10):281-282
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所主张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在当时抑或现代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不同于儒家之"仁爱"思想,它始终坚持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主张建立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自然正义”法则──兼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自然正义”法则──兼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杨连峰,周星佐一"自然正义"法则是一个有许多不同理解的法学或哲学范畴。就其本体意义来讲,它意味着:人人都有为自己的案件寻求平等保护的权利和不应由自己来审理涉及自身利益的案件之中立原则。也就是说,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6.
由梁启超民约之说而引起的墨家尚同说之争,其实质是"民约"论与"专制"论的认识分歧。民约论者认为墨家学说含有民约(义同民主)的因素,专制论者则认为墨家尚同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专制极权思想。这场学术争论既有着各个时代学术思潮的深刻影响,亦有墨家学说及《墨子》一书本身的一些因素。透过这场学术之争,应该认识到,以尚同说为核心之一的墨家思想,其实是墨子构建的一个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墨子用一生践行之,这体现了墨子不仅在思想上具有着卢梭一般浪漫的情怀,而且在行动上又有着罗兰夫人那样的无畏勇气。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法律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04,22(2):138-14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学说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法律观。他以“天志”为“法仪” ,借助天的力量来塑造和设计社会的法则 ;他的“兼相爱、交相利”主张是其朴素平等观的表达 ,隐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对私有财产予以保护的意识 ;他的“尚贤”论反映了小生产者参与政治 ,分享国家权力的愿望 ,但不能与欧洲早期的“民约论”划等号 ;他的“尚同”说既是对法律起源的一种认识 ,更是其君主专制主义思想观的高度概括。总之 ,墨子的法律观兼具积极和消极两面 ,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小生产者思想追求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墨子在先秦时期是同儒家创始人孔子齐名的人物,是春秋战国之际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创立了墨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但其思想的内涵中很多地方体现了丰富的经济学思想。本文着重从政治经济学中社会生产活动这一角度分析墨子的经济思想,并指出了墨子的经济思想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桐城派集大成的作家——姚鼐的古文理论实为一较完整的体系: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济的创作论,诸体兼容的文体论,阴阳兼美的风格论。姚鼐古文理论之特征与魅力显然在一个“兼”字,而这“兼”字的获得,自有其文化渊源。参透这富有魅力的“兼”字,会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平等理论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平等乃法律平等之本体 ,其他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皆因附于其上而具有意义 ,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自身必须以内涵完整的法律平等为取向。法学理论应当尊重法律发展的这一现代逻辑 ,克服阶级本质决定论的消极影响 ,摒弃片面、狭隘的实施法律平等论 ,重构以立法平等为核心、以适法平等为保障的立法平等与实施法律平等辩证统一的法律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种爱人的思想既具有相别的地方,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具体内容不同,实施要求不同,但是两者都主张仁,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都注重践行。对孔墨的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做到真正爱人,如何修身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言 人生而平等,却往往无不处于不平等之中。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将人类不平等分为两种:“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固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刑法因果关系是刑法学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其同时也是个包含的具体问题多且又极难达成共识的话题。在刑法因果关系所关涉的问题中,刑法因果关系的刑法学地位应从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所具有的意义去加以考察;刑法因果关系的"孤立简化法则"应从维系因果关系的哲学本性和避免所谓刑法偶然因果关系论的实践危害予以全面而深入的践行;刑法因果关系应在环境犯罪的场合以"正反法则"来补强"孤立简化法则"。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程序正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刑事程序价值之演变——兼论刑事实体与刑事程序之关系及冲突之选择就汉语语义而言,程序指"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程序,如生产工艺程序、机器操作程序等。它们是人们为了实现各种目的而总结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15.
黎四奇 《法人》2007,(11):16-17
金融法治化是我们梦想的目标,但是金融法则供给的混乱正在侵蚀我们的理想家园何谓金融法则供给?其实它也可以表述为金融立法。但由于其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体现为"部门规章为主、法律规则为辅"之格局,所以笔者一直避免使用金融立法的表述,而使用法则供给这个名词。当前,在金融法制领域存在的"一事一法"、"先粗后细"及"应急式"的规则供给模式造成了我国金融法则体系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6.
信赖法则是以保护信赖为正当性理由、以与常态法的悖向性规定为特征而在两大法系现代私法领域中得以聚合的规则群。它是信赖原则指导下所涉领域最宽、波及内容最广的规则体系。信赖法则之称谓可以在不破坏法律要素的既有理论、充分尊重信赖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基石与准则作用的前提下准确揭示与概括该规则体系的内涵和本质。两大法系信赖法则均为开放性的规则体系,代表着现代法的方向,是现代法安全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在法律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民法无需对大陆法或英美法的信赖法则在取向上做严格限制,应赋予其一般条款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论体系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应当坚持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还是应当坚持二阶层犯罪论体系的问题。我国学者提倡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是以经验论为研究范式、以法实证主义"分离命题"为基础构建的。构成要件的发展史、犯罪认定中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以及现代法律思维从实证论到本体论的转换,使"分离命题"的前提不再存在、内容难以成立、其方法论也难以维系。"分离命题"的破解使以经验论为基础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难以维持,而以规范论为基础的二阶层犯罪论体系则值得提倡。与之相适应,我国刑法学研究范式也应当从经验论向规范论转型。  相似文献   

18.
马腾 《广东法学》2010,(2):29-37
墨家所代表的“农与工肆之人”要求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因而提出“尚同”,在政治层面上要求一个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作为新统一秩序的象征。梁启超和郭沫若曾就墨子这一思想是否为民约论各持己见,后来的学者仍聚讼不已。君主专制是墨子尚同说的本质,这与民约论所崇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近代政治的思想精髓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9.
姚艳 《法制与社会》2014,(10):232-233
墨子在2000多年前即大声疾呼"节葬",尽管其论证鞭辟入里,逻辑上无懈可击,却难以撼动封建统治者为欺世盗名而制定的礼法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习惯。21世纪的中国人与世界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之大,与墨子时代有天壤之别。实行"法治节葬"是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天赋人权乃是一种应然的道德权利观念而非实然的法定权利,它是针对君权神授论而提出的一种政治学说。在天赋人权说看来,政治共同体是由人民签订契约而形成的,因而国家和君主的统治权源于人民的出让而非上帝的授予。人民签订契约,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目的是使政治共同体能够保护其原本具有的自由与平等。捍卫人之自由平等、使人成其为人,乃是天赋人权说的核心内涵。作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社会契约和捍卫自由平等的政治修辞,天赋人权说并未过时,它依然是一种推进人权事业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