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外那个女人》作为多丽丝·莱辛早期的短篇小说之一,塑造了一位饱满的女性形象露丝,本文从女性独立意识,女性性情弱点及母性三个角度分析此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露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能够引人情感共鸣的短篇小说委实罕见,而北京女作家毕淑敏的《女人之约》则与众不同.该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92年第8期,被评论界公认为该年度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女人之约》是纯粹的女性文学:女人写,写女人。毕淑敏以女性的观察把握方式以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在小说中为我们讲叙了一个震荡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耐人寻味的女性。 郁容秋是“厂里最美丽的女人”,她“很妖媚,是那种眼睛能抛出绊马索的女人”,外号“大篷车”。郁容秋虽然风流,和许多男人好,但内心深处却向往一种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自尊.她崇拜女厂长,因为女厂长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是干练的女强人。更因为女厂长不是靠征服男人的手段来获得自身的荣耀和辉煌的。  相似文献   

3.
女人的气质     
一所并不多见的女子院校的一份鲜为人知的女性刊物,《妇女学苑》要我为“女性话题”一栏写段文字.作为一个有半生经历的女人,殊不知这个“话题”的闸门一开,将涌出我多少感情的波澜和慨叹唏嘘!莎翁说:女人是显示、包藏及滋养整个世界的书籍、艺术和学院.我想他说得对,女人,这部“书”这门“艺术”你永远也读不完,研究不透!作为女人,我甚至都不了解女人,直到想探索自己,发现为时已晚.但我确信,女人象芦苇,在微风中摇曳,但在风暴下也不会摧折.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这个重合了受害者和害人者双重身份的女人成就了<水浒传>中一段颇为复杂的爱情悲剧,也使其成为了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究其原因,社会环境促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她的悲剧也成为了社会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男权等级制将性别的差异等级化为男优女劣,一些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证明男女相同甚至女优男劣来实现变革,这两种立场都否认了差异的平等地位.在差异等级化的阴影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无性化"等都不能成为女性解放的灵丹妙药;重新界定差异,认为差异是有利的,或将差异与平等并列的做法,又使女性主义陷入实现平等、承认差异两个目标并存的危险境地.女性主义应该再进一步,彻底消除差异等级化的影响,将差异纳入平等范畴,无论差异有利与否都赋予平等的权利.女性主义的要求归根结底应该是:把人当人看;把女人当女人看;把不同的女人当不同的女人看.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女性和职业的看法,始终跳不出传统的文化心理限定的误区.职业在这误区中选择女性,女性也在这误区中选择职业,这就是传统观念给当代人造成的思维定势.未来社会职业,由于高新科技手段大量替代劳动力,使就业者的成份出现根本性变化.传统职业的萎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都将使职业选择更突出智商和能力,而淡化性别和年龄.例如:过去搬运工中少女性,因为女性的体力扛不动100公斤的麻袋包.而当今一座大型水电站,女人和男人坐在电脑前,只需同样地按动电键,就可开启或关闭上百吨重的进水闸门.在这里,职业就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论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前提是“女人是人”,其逻辑起点是“男女平等”.主要包括女性婚姻权利的保障和女性社会权利的保障.它使女性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枷锁,并有了独立的经济权、参政权和宪法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权.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妇女解放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活着的一天的开始》是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鲜明的主题是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是在人与女人两个层面上进行开掘与统一,以达到女性的全面实现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由女性和男性共同组成、延续和发展的.因此,使女性和男性都能尽量发挥其能量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凡是抑制男女任何一方发展的因素我们都应该努力求其减少以至消灭.男人和女人本来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获得的平等是尽量相  相似文献   

10.
曹明绪原是一位部队作家。1985年转业到山东省妇联《幸福》(后易名为《祝你幸福》)杂志社工作。从男子汉的天下,忽地置身于女儿国中,开初有很多的不习惯,一度甚而有过改弦易张的打念。可待他走遍齐鲁一百多个县市区,采访过近千名典型女性,撷取到不计其数的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有关女人的故事,他的心才转而为之震奋。他用艺术的眼光,文学的构思,对身边的女人、故事进行认识。他写齐鲁的风流女辈,颂其丰功,扬其伟业,歌其漫漫而修远的人生之路;也写齐鲁的凡人风流,捕捉住一点闪光,截取到一点生动,使得一个个的大嫂大姐不再默默无闻。情感在创造与实践中升华,使他尊重女性尤如尊重母亲,对一切轻视贬低妇女的观念嫉恶如仇。他对不幸的女人寄于深切同情,以催人泪下的笔触,记述下一个又一个女人在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挣扎奋起,他以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向全社会展示一个道理:做女人难!但女人并非等闲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中国,女性权利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中国女权的中心思想就是关爱所有女人,争取女人与男人平等的公民权利。男女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女性,尤其是中年知识女性,不应当把结婚看作是一种既定的命运,从而走上迷失自我的困境.女人不仅要在社会上独立地发展壮大,在家庭生活中依然要做一个清醒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13.
韩国导演李沧东在他拍摄的《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五部影片中,分别为我们呈现了身份各异,但却有着同样多舛命运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充满了悲苦的色彩,却又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她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捍卫着自己的灵魂与自尊.每一个女性形象都可以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分析李沧东镜头下女性形象的作者化特点及其人文情怀.在李沧东看来女人更加敏感,和苦难更接近.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他者”,而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或者客观因素,使主体不再屈服于一个父权的观念,她们有追求爱的权利,也有追求“美”的坚持.女人在苦难中挣扎、呐喊,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屈服于命运.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对女性就有着一种感激和敬重的心情.不怕见笑,我对于贾宝玉说的“女人是水做的”,“我见到女孩儿就觉得清爽”这样的话,很早就在心里予以认同.我觉得母爱、柔情、温馨、美好这样一些字眼都是因为有了女性才存在的;而奉献、牺牲、苦难,悲剧等又总是和女性相关联的,因而我觉得对于女性的歧视、轻慢和摧残是最不道德、最丑恶和不能容忍的.年轻时我看过一张秋瑾女士就义的照片(也许那是一张画):她被剥去了上衣,露出乳房,一个刽子手在前边用双手牵扯着她的长发,另一个则在一旁举起了鬼头刀.从照片上看不出秋瑾的面部表情,但在我的想象中,她这时所承受的乃是人类最深刻最悲凉的痛苦.她是不能瞑目的.这张照片使我永生难忘.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大革命时期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得知她第二天早晨就要走上刑场告别人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社会文本”所再现出来的“女性形象”,相当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大众对于女性相关角色的定义与认知。近几年来,在媒介中造成热门话题的女星写真集,其文本中所再现出的女性形象与性意识,是否能脱离男性观点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是主要的研究焦点。考量“风格”和“内容特色”两个条件,进行符号学分析发现,写真集中所展现出的女性特质与女性性意识具有4个特点:1.柔弱、迷惑无助、服从与被动的女人形象;2.被窥看的客体,以满足窥看者;3.文本里充斥着阳具象征物,女性在里面仍被视为性玩物;4.看似多元互异的女性风貌,其实大多是社会里既定的女性形象。文本里所再现的女性形象,正如反色情女性主义所说的,是社会里性别权力关系不平等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日本女子大学创立于1901年,原名为日本女子大学校,是日本最早的女子高等教育机关.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人、公民、女人,旨在把女性培养成一个品质完善的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校的三大纲领为“自立创新,信念明确、协同调和”,并且针对女子喜文轻理的倾向,重视发展理科教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大众传媒的市场化,伴随了一个明显的女性化转型,这个女性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女性成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宠儿;二是积极引导女性的"时尚化",并视作"现代化"的必然条件;三是将女性的"时尚化"作为女人本身价值的一部分加以大肆宣扬.大众传媒所建构的"时尚女性",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与女性现代化角色变迁的交叉运作与紧张冲突.  相似文献   

18.
此致敬礼     
人生短暂,希望又永久地遥远着,若无异性伴行,生命会是多么单调和凄清.夜幕降临了,我总想——太阳该偎入月辉的怀抱里了.灯光熄灭了,我又想——男人该躺到女人的身边了.喧嚣逝远了,我在想——心灵的呼唤该愈加清晰了.世界消隐了,我就想——永恒的寻找该有归宿了.此刻,写下这个题目,我想——手中的笔又该自然而然地温润起来了.但我又想,我其实是在徒劳,或者说犯忌.女性是可以分析和概括的吗?不!至少不可能准确地分析和概括.如同音乐,你只能怀有一颗渴望启示渴望投入的心去感知去撞击,却永远也难以倾诉你因此而获得的真正的激动.就这样,其实自捉笔的瞬间开始,女性的馨香女性的色彩以及对女性深深的知感,就已经在我的胸腔里在我的书房里,强烈地氤氲着充盈着,我甚至觉得伸手可触,却就终究无法使这些翱翔的精灵们化成全美的语言和文字.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张洁、张辛欣等女作家为代表,将爱情至上、为爱情而痛苦叹息的女性形象,演变为自强不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并向整个社会提出了女性价值观及其评价标准的诘问.张洁等女作家“女人不是月亮”的抗争性女性文学命题,具有先驱意义.然而,张洁等女作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女性主体性的议题更在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论述中相继出现.对主体性的理解,从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的角度,即要把女性及被殖民者的主观(主体)感情、反应和信仰,看成是与男性主导及殖民统治相对立的、信实可靠的和值得倡导的一种力量.女性主义正是女性追求自身主体性的运动,强调女人和男人一样是主体而非客体.因而在女性主义及后殖民话语中,对女性主体和主体性的建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