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各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猝狙在反刍兽特别是绵羊中较为普遍,而在马属动物中的流行则甚为罕见。1964年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丘兆伦曾在甘谷县九墩马场从两例软腿病病马的病料中分得两株魏氏梭菌。近年来,在甘肃省平凉、庆阳等地区马属动物魏氏梭菌病相继发生,原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王焕新等同志,在平凉、环县、镇原等县病马病料中也分离到魏氏梭菌,其毒素具有较强的毒力,患马罹病后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多数死亡。1973年6月,环县曲子、樊家川等公社先后发病16匹(马12匹、骡1头、驴3头),死亡10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曲靖市近年流行的家畜猝死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 ,并对先后采自 7个县 (市 )区的 2 4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接种试验、生化鉴定、肠毒素定型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细菌 2 4株 ,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2 0株 ,A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 ,C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 ,2 0 0 3年冬到 2 0 0 4年春夏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相似文献   

3.
从 12头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猝死警犬中分离获得了 18株病原菌 ,经生化试验及毒素中和试验 ,确定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针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CPE和 β2共 6对分型毒素基因的引物 ,对以前昆明地区分离的 1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PCR扩增 ,结果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同的 6个基因片段 ,分别为 2 33、196、32 4、4 46、5 6 7和 6 6 5bp。建立的PCR方法能同时用于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和毒素分型 ,较细菌毒素检测方法快速 ,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8— 11月 ,青海省格尔木市某乡的绵羊发病并急性死亡 ,3个月内死亡 5 0 0余只。从其中 7只症状典型的病死羊病料中分离到疑似诺维氏梭菌 ,经毒素测定和毒素中和试验、动物接种 ,证实其中 10株分离菌为B型诺维氏梭菌 ,毒价测定最小致死量 (MLD ,小白鼠静脉注射 ,下同 )为 5 0 0— 40 0 0 ,从而诊断为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羊黑疫。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青海省格尔木市某乡的绵羊发病高峰期为 8— 9月 ,10— 11月逐渐减少 ;发病羊无年龄、性别差异 ,但以幼龄羊和母羊死亡较多。常突然发病 ,表现精神萎顿 ,不吃草 ,离群 ,步态不稳…  相似文献   

5.
经过1995~199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了本病的主要病原:除山东省外,河南、江苏、吉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均从病死家畜的病料中分离出了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山东省从病死山羊的病料中很规律地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apneumoniae)和凝结芽胞杆菌(Bacilacoagulans);青海、海南、四川等省除分离到魏氏梭菌外,还从部分“猝死症”死亡牦牛、水牛和黄牛病料中分离出溶血梭菌(Cl.haemolyticum);江苏、四川、河南和甘肃等省还从病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腐败梭菌(Cl.septicum)。病原调查结果为这类病的预防免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绵羊魏氏梭菌A型病的诊断韵洪亮,仝镇方,史夏云,雷怀明(山西省家畜疫病防治站太原030024)魏氏梭菌A型多见于感染兔和鹿,而感染绵羊使其发病的则相对少见。1994年4月山西省某羊场在引进的夏洛来绵羊中发生了魏氏梭菌A型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从80年代中后期,在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夏季牧场上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着一种以消化道广泛出血和拉稀为特征并引起大批牦牛急性死亡的疑难病。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肠毒素检测、病原分离鉴定、小动物实验及疫苗诊断性免疫试验,确诊本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从病死的牦牛病料中分离出了致病力较强的A型魏氏梭菌和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毒力很强的溶血梭菌,为本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时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枝苗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75%。该疾苗有效保存期为4~6℃10个月,10~15℃6个月,18~25℃3个月。在流行兔瘟、已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的兔场试用该疫苗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天至8个月内能有效地预防这几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对 2例突然死亡的山羊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再应用多重PCR方法对可疑菌进行鉴定和基因分型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诊断为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山羊猝死症 ,通过毒素中和试验加以验证 ,两者结果相一致 ,说明多重PCR方法可以用于动物猝死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不同地区采集疑似鸡毒霉形体 (MG)感染的 46份病鸡病料中分离到 7个菌株 ,经分离培养、L形细菌检验、理化特性鉴定、血清学定型、人工感染试验以及PCR扩增检测等方法鉴定 ,确定 7个分离株为MG。  相似文献   

11.
牛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条件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病程短 ,死亡快。本病病原血清型主要是A型 ,也有C型和D型。 2 0世纪 90年代 ,该病在我国频繁发生 ,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探讨本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 ,给诊断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对病原分离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自然病死牛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1 材料和方法1.1 病料采集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疑似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自然病死牛立即解剖 ,无菌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以及病变小肠 15cm以上 ,系统观察各实质脏器的…  相似文献   

12.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13.
1991~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A型魏氏梭菌分布广泛,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主要的是α-毒素),是引起人、兽的气性坏疽和人的食物中毒的病原。本文研究了A型魏氏梭菌生长和产毒的动态,并探讨了以糊精作为碳源对此菌生长和产毒的影响。(一)料材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产气荚膜梭菌多联浓缩苗对牛的田间免疫试验杜莲洪马乐英蒋祯吕红杨爱玲(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多联浓缩苗是兰州生物药厂近年研制的预防牛、羊等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病的生物制品,制苗菌株包括A,B,C,D四个型,浓缩比例为51...  相似文献   

16.
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Flagyl),又名灭滴灵,是治疗人的滴虫病、贾第虫病和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的特效药物,近年研究证明该药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是由专性厌氧菌A型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亦称产气荚膜梭菌A型引起的一种以发生急性水样下痢为特征的爆发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试验用甲硝哒唑对A型魏氏梭菌实验性感染兔进行治疗试验,以检查该药对魏氏梭菌病的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药物:甲硝哒唑,由天津河北制药厂提供,粉剂,批号:88093。试验前,按编组后规定的每只兔每天1次性投药剂量分别装入胶囊备用。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5个县(区、市)疑似患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的98份病料中分离到26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观察以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26株已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4型8株,5型6株,12型5株,13型2株,其余5株无法分型,并且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氯霉素敏感性略有不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具有耐药性。试验结果对浙江省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不明原因役牛猝死症病料组织触片镜检和分离培养皆未发现细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查发现3份送检血清皆为伪狂犬病病毒(PrV)抗体阳性;ELISA检测结果,其中2份为PrV gE抗体阳性,而且这2份血清PrV中和抗体也为阳性;以脑组织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到特异性的PrV DNA片段;对健康成年兔接种病牛脑、肺等病料,表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综合流行病学、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试验结果,确诊为牛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南牛猝死的现象 ,采集 2 3头病牛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从菌落、菌体的形态、细菌生化特征、动物试验、细菌动力学试验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粗短杆菌 ,严格厌氧 ,β 溶血 ,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含铁牛乳 ;厌气肉肝汤培养物滤液 0 .1~ 0 .2mL皮下注射可致死小白鼠。根据试验结果鉴定其为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内蒙古通辽市某牛场牛猝死的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牛肠道内容物,分别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16S rRNA基因扩增、毒力基因检测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动物致病性试验、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形态、生化特性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的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产气荚膜梭菌的同源性为99%,系统进化树分析该分离菌与B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亲缘性最近;3种毒力基因在该致病菌中均被检测到;分离菌对小鼠有致死性;该菌对小鼠半数致死的浓度为2.27×10~7CFU/mL;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多黏菌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药物耐药。该致病菌经鉴定,确定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分别为α、β_2和ε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