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春时节的一天,吸吮着清新香甜的芬芳空气,在滇西彝山采访了一天,夕阳西下,我和彝族干部老吴来到罗坪山上的六家寨。 这六家彝寨,只有几十户人家。虽说不上山清水秀,但寨子掩映在  相似文献   

2.
金朝荣 《今日民族》2014,(12):29-31
<正>彝族梅葛最早发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彝家山寨,并在其附近的黄泥塘、三角、葡萄、左门等彝族聚居村寨和周边毗邻县大姚的昙华、永仁的直苴、南华的岔河、牟定的腊湾等地广泛传唱,口头流传至今,成为千里彝山一部耀古烁今的长篇叙事史诗和"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瑰宝",饮誉中外,名扬四海。马游坪土生土长的农家妇女郭有珍,对古歌梅葛演唱从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境内的彝族有白彝、黑彝、花彝、白花彝、高裤脚彝5个支系,每年农历四至六月,彝家人都会举办“跳官节”。跳官节,是彝家人以隆重的仪式集体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当地最具民族特色和最富传统色彩的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4.
木叶情歌     
胡子龙 《今日民族》2012,(12):31-31
"三天不唱歌心发慌,三天不打歌饭不香",生活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渔泡江畔的彝家人,世世代代对乐器有着特殊的情感.笛子、口弦、芦笙等乐器,是很多彝家人的随身之物,这些乐器成了他们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一部分.彝山的每一场热烈的歌舞,都是由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引领起来并推向高潮的;彝山的每一轮月亮和太阳,也都是伴着笛子、弦子、芦笙等乐器的韵律升到林梢头的.不敢想象,没有乐器的彝山,将会变得何等的单调寂寥,枯燥沉闷.  相似文献   

5.
美味彝家肴     
在千里彝山,曾品尝过不少彝家菜肴,这些彝族传统美食,烹饪独特,口味奇佳,展现了彝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今择其美者,与您分享。肝生在彝家菜中,肝生的做法和口味最为奇特。外人不解,往往将肚生念做“生肝”,失之千里。彝族每逢杀猪宰羊,总少不了这道传统下酒菜。肝生制作颇为独特,即将猪、羊肝脏趁鲜热取出,剔净筋膜,细剁如泥,掺入火烧脊肉末,拌以葱花、椒盐和酒。待作料香气沁透,颜色转为暗红时即可食用。吃起来鲜嫩滑爽,佐酒味道尤佳。肝生一定要新鲜,最好即拌即食,搁置久了,便会色黯味失。真正会吃肝生的人,是等…  相似文献   

6.
赛装节的彩     
千里彝山,节日众多。细细地沉思彝山的民族节日,我最偏爱的是火把节的光,三月会的舞,赛装节的彩,插花节的歌,牡丹会的花。在神奇美丽的彝山,几乎月月有节,天天有歌,它们把彝山烧得通红,红似朵朵马缨,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涌向彝州。不是吗?  相似文献   

7.
“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扩、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彝族许久以来都是逐山而居。他们受日月精华的滋养,山林幽静的浸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性格中喜“动”的基因。正如野鹿在岩石上跳跃,泉水在山谷中奔流一样,久居山林的彝家人,天性异常的坦荡、活泼、快乐。彝民一般都非常喜欢“跳跳”。在且舞且蹈的“跳跳”中融入了挑担、取水、劳动、合作等生活内容。四川、云南一带的彝家山寨中,流传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跳…  相似文献   

8.
论古代彝族的宇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广泛流传于贵州毕节地区的《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和《西南彝志》 ,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彝族先民对宇宙本原、人类起源以及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 ,因而它们可以看作是古代彝族宇宙论哲学的代表作。指出这些哲学典籍蕴含了自古以来彝汉文化交流的大量信息 ,彝汉文化都可能溯源于伏羲画卦 ,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 ,它最早萌芽于春秋末年 ,形成于明代后期 ,较之汉族宇宙论的形成要晚两千年左右。从这一角度讲 ,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 ,而不是“源” ,然而它却具有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系统论认识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今年44岁的陈应阳是彝家人,1991年12月开始担任云县茂兰彝族乡温平村公所党支部书记。此前他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村公所计划生育宣传员、农科员等职。土生土长的陈应阳,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彝山的土地上,为彝家山寨的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温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开门见山,出门爬坡。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原因,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守着老品种,抱着常规稻种植。群众生活徘徊在温饱线上。陈应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暗自下定决心:依靠科技找…  相似文献   

10.
伍振 《传承》2009,(5):46-47
两本书,《本草纲目》《西游记》;几个人,李时珍、吴承恩、胡风、汪潮涌……他们都是蕲州的骄傲,而绵延千年的医药之术则更是蕲州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1.
彝家羊皮袄     
“脚穿二麻秆,身披羊皮袄。手端老火铳,打得清军老爷四处跑。”这是流传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彝族地区的一支儿童歌谣。羊皮袄和二麻秆是彝家人重要的传统服饰。近些年来,二麻秆在彝家人的生活中消失了,羊皮袄却依然是祥云东部、东北部彝族山区彝家人倍加喜爱的民族月艮装。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流传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的原创用撒尼彝语演唱,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用撒尼彝语演唱的《阿诗玛》在撒尼彝区十分盛行,汉文翻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  相似文献   

13.
姜山 《创造》2015,(6):76-77
<正>楚雄州人文资源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古"和"彝"。楚雄彝族自治州,位处滇中,古称"威楚"。面积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4万。境内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彝族等各族人民在千里彝山生息繁衍,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汉文化与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13,(9):6-6
一曲曲朴实的民歌在舞台上唱出,玉溪带来的歌舞剧《玉溪飞歌》展示了原生态韵味浓郁的民族文化盛宴。《玉溪飞歌》以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元素为核心,由《火映山乡》、《花腰俏》、《彝山韵》、《哈尼谣》、《花鼓飞花》五章14个节目组成。生动、艺术地展现了玉溪世居少数民族的鲜明特点,为观众勾画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玉溪民族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15.
《西南彝志》彝语原名《恩布散额》,有源流的意思。作者是古代罗甸水西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慕史(歌师),姓氏已无可考,人们习惯称他为“热卧慕史”。他把彝族的文献和民间的各种传说,搜集、整理加工而著成《西南彝志》。从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来看,成书约在清乾隆年间。全书有彝文三十七万多字,四百多个标题,是一部记载彝族历史较为全面的史书。全书的内容有:上古混沌时期万物的出现与发展;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彝族早期部落  相似文献   

16.
(一)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不仅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多方面的文化,哲学思想也不例外。本文中将要论述的《西南彝志选》就是其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08,(11):I0002-I0003
11月22日,怡逢彝历新年,《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式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制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一员。不仅在彝族聚居的地方发现有铜鼓的考古资料,而且在彝文文献里有制作和使用铜鼓的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滇、桂边境的彝乡村寨,铜鼓礼俗还保存在节日文化和“腊摩”的彝巫文化之中。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发掘、整理和公开问世,更有力地证明彝族是使用铜鼓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正峨山,旧名嶍峨,是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彝族四腔发源地,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素有"天下彝家·笃慕梦园"的美誉。今日峨山,在传承与保护中,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传承彰显地方魅力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彝家姑娘,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那繁复且寓意深远的图案、艳丽又不失层次感的色彩总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些,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太阳女》的演出引起轰动,登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竞技台的《太阳女》,向世人展示了彝族艺术的魅力。《太阳女》是楚雄州近年来涌现出的众多文化精品之一,是楚雄州文化事业不断走向繁荣的一个缩影。从自治州建立到如今,彝州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血脉相连,文化事业的繁荣,为50岁的彝州书写了无尽的辉煌。特别是近年来,一批批艺术精品不断登上国家乃至世界的舞台,彝州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等,无不诠释着全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