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文化建设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1、自从全党工作着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以来,目前正在向纵深方向展开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1978年底工作重点转移的深化,是一场经济体制领域深刻的革命。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规律的作用下,思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制度体现廉生威,公生明(篆刻:习克孝)胡锦涛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制度体现,是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法制的同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难以建立,即使建立起来也寸步难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哲学,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向法治实践延伸的理论系统。为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本文正作这样一种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的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依照这个法则,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是永恒的,它迟早要被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取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世纪之交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里,搞其要者奉献给广大读者。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本质规定以及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反思历史经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本次理论研讨会的一个中心议题。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中立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的命运维系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江泽民努力探索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形式等,领导发起了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江泽民积极把握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同时他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确立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他还致力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扫清国企改革攻坚战的思想和行动障碍。此外他还强调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现党的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纵观我国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有三点思考:一是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二是理论创新将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改革成效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8.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理论中直接表现为将历史主体的批判与历史客观必然性自觉地结合起来,同时对现实社会主义历史的科学总结。一、作为世界历史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当马克思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答历史之谜时,他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应该实行市场经济?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上长期争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在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社会主义时,经过对资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传统的经济思维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种新的经济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经济思想。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受到了这种新经济观的猛烈冲击。经济学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正在悄悄地到来。如果对十年的经济改革做一番深入的分析,人们会惊异地发现,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政府,众多的改革措施竟可以用一个“包”字来概括。然而,“包”字所蕴含所代表的正是“利益分享”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观。这种“利益分享”的新经济观,突破了“利益共享”的传统经济思维方式的束缚,公开承认经济个体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权利,承认它们追求自身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已经很多了,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如果仅从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上去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发展观的高度。实际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场革命。因此,只有从全新视角和整体思维的高度即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发展,才能够更自觉、更坚定、更深入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特征问…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一种新的发展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业周 《理论学刊》2005,4(2):24-29
全面小康发展范式理论对中国在21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路的整体设计,主要体现在科学认识国情基础上发展阶段的新定位、检视中国发展实践基础上发展目标的新规制、总体把握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实际基础上发展模式的新探索。这一设计不仅对中国,对后发国家,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即使对世界现代化运动也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祈文 《求实》2008,37(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其崭新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对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与革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又增添了许多中国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要加强还是要削弱?我想答案是明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加强,不能削弱,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起着加强主文化,引导亚文化,限制反文化的作用。近来,我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5.
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属于社会运行机制范畴的辩证认识,是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的辩证统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统一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应当对邓小平首倡这一伟大变革的历程和创新成果作出总结,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经济体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创了市场是资源配置有效方式和经济发展最好手段的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战略,开创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形态和发展的更高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关于市场经济活动及规律的思想和观念。按不同的社会形态划分,有不同的市场经济原则,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原则。用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来概括,既有从各种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原则,如等价交换原则;又有属于某一特定社会形态市场经济的特殊原则,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等价交换原则。由于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所以存在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等价交换原则都是特殊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等价交换包括了权力和金钱的交换;在社会主义社会,等价交换被限制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有如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经济法的地位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经济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是经济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处于何种位置。显然 ,后者是以前者为前提和基础的。至于前者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而后者 ,专家、学者却鲜有论及 ,本文试图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只有对经济法的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估价 ,才能更有利于经济法及经济法学的繁荣和发展。一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法。法律部门的形成和法律规范的作用 ,都必须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同马克思、列宁从事革命活动所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真正支持战争的力量没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要发展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就要“让路”;另一种倾向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会冲击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就要“降温”,就要“停步”。这两种倾向的错误就在于看不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而将它们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这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