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伯里克利、阿奎那、边沁、黑格尔、罗尔斯等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的综合分析,指出了西方伦理传统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外表中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倾向。认为这是我们在分析西方伦理思想时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18):44-44
伴随社会的发展,如今好像传统的“集体主义”不见了。而倡导个人主体性的个人主义被严重歪曲了,占据主流的个人主义并非是道德、权利与责任,而是演变成一种极端的、唯我式的利己主义。甚至发展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然而,新集体主义却在悄然发芽,作为一种兼顾个人和集体、统合二者利益关系的集体主义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探索与争鸣》发表的《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现实》一文,美化和提倡个人主义,否定和反对集体主义。我想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对这些观点作一些粗浅的评析,以就教于该文作者和理论界同行。一、个人主义的本质是利己主义该文认为,“关于个人主义伦理原则,人们存有误解。其实,个人主义强调的是每个人通过挖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选择有利自己发展的事业,谋取自身的利益,通过创造性的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个人主义伦理思想也并不排除利他的内容。……因此,把个人主义理解为损人利己实在是一种误解。”这种美化个人主义,否定其利己主义本质的观点,是不  相似文献   

5.
辩证反思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步健  阿迪里 《求实》2006,1(Z3):122-123
个人主义在西方由来已久,最初它以具有“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尊严、有利于人们个性的发展和独立自由精神的形成等”的合理因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对于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因为个人主义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宣扬个人主义时,过于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国家、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造成了社会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西方个人主义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祸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是邓小平在继承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所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作为我党处理各种利益问题的指导思想,曾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当前形势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党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宝库和理论来源。因此.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也便具有了重要的价值。文章拟从利益主体观、利益创造观、利益分配观等几个版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个人"是现代性的核心命题,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所有努力莫不与之相关。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的、伦理的哲学思想,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知识分子对个人的看法经历了从发现、萌动到崛起的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徘徊,逐渐形成了以追求人格独立、反对封建束缚为特征的个人观。这个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杨朱式的唯我主义,也不是西方的原子论的利己主义,而是建立在"大我"与"小我"间性之上的,谋求个人权益的政治伦理主张。这种个人观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群己"观非常重视人的合群性,虽然对个人及其自我实现也很重视,但最终是以对群体秩序的关怀为目标的.近代思想家在继承传统群体观念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以及进化论思想,具体分析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在"群己"关系上做出新的诠释.这种新的"群己"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玉存 《理论学刊》2002,3(6):113-115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作为个体而存在 ,另一方面又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存在 ,因此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成为人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利益面前 ,是倾向个人主义还是倾向集体主义 ,这是区分人们思想道德类型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进行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人们都曾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亦即“为公”与“为私”的问题上作出过自己的回答。当前 ,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大背景下 ,比较一下中国传统道德中初具形态的“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间的异同 ,对正确认识道德建设的历史继承性 ,进一步提高道德…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都肯定个人主义吗?——读《西方人看个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容置疑,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里,“个人主义”一词是被否定的对象,因为社会主义奉行的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对立的。那么,在西方社会,西方人都肯定个人主义吗?究竟什么是个人主义呢?有哪些主张和反对个人主义的学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社会中 ,政治制度的设计都以一定的理论预设为基础 ,都与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极深的关联 ,因此从人性观入手可以深刻地认识不同的政治设计中内含的政治理念的本质。中国古代对人性的理解 ,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两个极端 ,但“人性至善”的人性观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传统相契合 ,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设计模式。  一、孔孟的人性理论人性问题是世界上各种思想体系在建立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它同样也是儒家思想家侧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文献上看 ,儒学创始人孔子直接谈人性的话只有“性相近 ,习相远”一句。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观。他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邓小平的利益观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观、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追求理想社会是研究社会的终极目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提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理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都是希望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过幸福的生活 ,包括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这当然是以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作为根本基础的。(一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许多社会理想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天下大乱时期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就更加强烈。鉴于诸侯纷争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国家小 ,只有几户或十几户居民 ,与外界没有任何交往 ,鸡犬之声相闻 ,彼此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就可以过和平的、清静的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断有人打着更新观念、“重构”“重建”等旗号,花样翻新地论证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合理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蔓延和流行确实迷惑了不少人,并且成为种种腐败现象和不道德行为的理论根据。在许多干部和群众中间,对于要不要提倡大公无私、怎样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如何划清反对个人主义和维护个人利益的界限等等,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思想混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宣扬个人主义的人时常发表这样一种“高论”:“马克思主义是承认个人利益的,反对个人主义容易导致忽视个人利益、限制个人自由发展,因而是左的口号和传统…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人民的切实利益;维护国家的全局利益,必须注意利益的综合发展;顺应世界的多样发展,必须寻求利益的合作共赢;打破传统的冷战思维,必须确立新的安全利益观.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是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在这篇重要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理论层面上看,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者,最为关键的是权力观。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性质、归属及本质的理性认识,权力观是指导权力主体对权力的使用和运行。人们所掌握的权力决定着其地位和利益,没有权力无从谈到地位和利益。从“三观”的制约关系看,领导干部权力观问题解…  相似文献   

18.
在利益面前,持何种态度,采取何种行动,反映着一个人的利益观。利益观不同的人,对待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迥然有别的。而一个人的利益观的形成,取决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在利益面前,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这也是这次“三讲”中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的经验和我们党的实践都证明,执政党的地位,使利益观的问题变得极为突出,极为重要,是我们党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  相似文献   

19.
呼艳芳 《世纪桥》2011,(17):64-65
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忽视个人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整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强调个人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西方个人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传统的整体主义价值观面临挑战。本文浅析了如何对待两种价值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沈斐 《唯实》2004,(Z1)
个人主义是对“冒充或虚构”的集体主义的扬弃 ,马克思真正的集体主义则是对个人主义的扬弃。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不能简单地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 ,而应区别对待现实中不同的集体主义。对“冒充或虚构”的集体主义 ,应该用个人主义来冲破和取代 ,而革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却必须坚持和发展 ,并朝向马克思真正的集体主义渐次进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