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泓 《求是》2005,(6):44-45
潮州市是广东省最东端的沿海开放城市,物产丰饶,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独特。改革开放给潮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今的潮州,不但是“中国著名侨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菜之乡”和“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为了推进像潮州这样的沿海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必须努力做到 “六个更加重视”:更加重视做强区域特色经济品牌,更加重视整合丰富文化资源,更加重视发挥著名侨乡优势,更加重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更加重视拓展新…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文化经济,应在特色上作文章。我区发展文化经济,要从实际出发.确立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应有独特性,即“唯我独有,人有我优”;应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本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应有吸引性,能够使人产生好奇感、认同感、趋使感,有一定的吸引力。要发掘具有“内蒙古特色”这样一批文化资源,例如,按考古文化划分,有呼和浩特大窑文化;赤峰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乌盟的老虎山文化、庙子沟遗址;伊盟的朱开沟文化,河套人文化遗址;呼盟的猛犸象化石;锡盟的堪称“亚洲之最”的查干诺尔龙化石等等。按地域文化划分,如呼伦贝尔文…  相似文献   

3.
安徽休宁是有着1800年历史的徽州文化名城,文化资源十分博大精深。在她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内涵里,不仅创造了驰骋明清400多年的赫赫“徽商”,更孕育出了声名卓著的19位状元,成为今之誉满中华大地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中国第一状元县”品牌的打造与文化的先导作用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中领导干部文化先导的抉择是引领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先决前提。  相似文献   

4.
范志国 《奋斗》2011,(11):58-59
五大连池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被省政府划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据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重点培育特色绿色农业、农林产品加工、矿泉系列产品、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风格“同质化”的时代,开发和运用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从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以“戈壁明珠”、“军垦名城”的美誉著称于世的石河子,如何发挥好军垦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提升军垦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论题。本文拟以石河子为例,结合石河子城市文化的建构,以点带面,就未来如何推进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潮州市致力发展影响力经济,确立了打造“一名城两基地”的发展思路(即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面对新形势,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努力做到“和而不同”,更加突显特色,突出特点,为影响力经济注入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叶蓁  吴志清 《当代贵州》2014,(20):I0001-I0001
45年前,大连医学院支援“三线建设”,南迁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成就一次“山”与“海”的牵手。从此,大娄山下,名城遵义,大连路旁,一座令人神往的象牙塔人文蔚起、生生不息。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之精神,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多年来,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遵义医学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大连路校区到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联袂打造珠海校区,再到2010年启动遵义新蒲校区建设,形成如今的“一校三区”新格局,遵义医学院己然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人的省属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登封市委统战部围绕“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建设现代化旅游名城”这一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整合以宗教文化、姓氏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武术文化和多党合作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统战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统战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丽萍  赵晓霞 《世纪桥》2011,(3):148-149
甘孜州是集“老、少、高、穷、山”为一体的全国典型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反贫困任务面临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扶贫难度大等多种问题。该州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制度三大优势,适宜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以优惠倾斜的政策优势推进扶贫工作,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卫国 《探索》2011,(4):187-19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为主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创新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实践为框架,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一体,既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又能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既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又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末,铁岭市在新世纪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从自身拥有的文化底蕴和两个文明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创建“文化名城”战略目标。一年多来,铁岭立足特色、创新手段、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找到了好载体,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弘扬底蕴,找准定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创建“文化名城”的主旨就是适应新世纪新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自身人文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特色文化的打造和宣传来不断推进铁岭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石柱县利用特色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实施旧城改造,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已被重庆市命名为“山水园林城市”。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基本行为规范人手,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县委宣传部确立了“三年小三步”,打造文明新石柱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坐落在享有“中国五金之镇”美誉的张家港市大新镇。大新镇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工业重镇,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五金文化资源。近年来。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立足五金特色、开发五金资源、服务五金名镇”.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科技小五金校本课程为活动载体。积极打造特色科技校园。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推进“产业强区、两化兴区”战略,荆门市东宝区委、区政府提出,围绕“一新三化”.实施“4333”工程.争创中国农谷“三化”协调发展改革试验区。城北乡镇要在试验区建设中实现新作为,就必须立足发挥山区资源、生态、气候等优势.发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着力打造融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城北生态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17.
竺光 《奋斗》2005,(5):13-15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2,(7):123-123
石柱县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十一五”期间,石柱县围绕核心旅游资源,按照“大自然、原生态”的主题定位.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强力实施宣传营销.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30多亿元.累计实现游客接待700余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0多亿元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张洪斌  马兴 《共产党人》2009,(17):28-29,33
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宁夏民风民俗、大漠黄河生态、西夏遗存、红色经典等“九大主流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小省区办大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就是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特色危机”,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城市,正在被千篇一律的新建筑和膨胀的“现代化”所淹没。避免这种特色危机的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发展和特色.从城市中体察特色,从特色中感悟文化.真正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使得城市别具一格,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