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确认夫妻共同债务的审判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乙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甲立借据向其父丙借款50万元,约定用于提前归还甲、乙按揭银行购房款。甲却将此款转入自己在某证券公司的账户作炒股之用,后炒股全部亏空,没有归还。甲、乙离婚后,丙起诉甲、乙还款。乙以其根本不知此事和该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为由抗辩。另查明,甲向丙借款时没有明确约定为其个人债务,甲、乙没  相似文献   

2.
冯菁 《经济与法》2003,(7):26-26
实践中遇到这样一则案例,张女与王男预谋抢劫,由张女引诱他人到某宾馆包房,王男假扮张女的丈夫出现后,对被害人实施暴力威胁,劫取财物;但抢劫过程中,王男在暴力威胁同时,临时起意,宣称自己是公安人员,并出示假冒的警官证,劫取财物后携张女逃离,张女对王男冒充军警实施抢劫这一情节是否须承担刑事责任?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江淮法治》2012,(10):54-54
不久前,章男与陈女因夫妻感情破裂,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同向银行按揭贷款购买的住房1套归章男所有,离婚后的银行贷款由章男归还。章男提前归还清贷款后,要求陈女协助办证时遭拒。请问,离婚后一方能否依据离婚协议要求对方协助办理房产证?  相似文献   

4.
魏峰 《特区法坛》2007,(6):46-46
案情简介 1994年2月1日李男起诉赵女离婚,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内容为:1、双方自愿离婚;2、夫妻共同财产包括房屋三间、橡胶树400株归赵女所有,债务1600元由李男负责偿还,摩托车一辆归李男所有;3、两个孩子均由赵女直接抚养,李男每年支付子女抚养费2000元直到孩子成年。双方均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法院经过审查后,认为该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识表示,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便依法制作出民事调解书,对协议的内容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5.
正相关案例案例一,党员领导干部甲,曾利用职务便利为管理服务对象A私营企业谋利,后向该企业老板借款30万元并挥霍,五年以来长期不还,且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和行为,直至案发。案例二,党员领导干部乙,因家庭开支急需,向其管理服务对象B私营企业老板借款10万元,部分用于乙的家属住院看病,部分用于家庭生活开销。双方签写借条,使用一年后乙归还借款和利息。案例三,党员领导干部丙,向其管理服务对象C私营企业老板借款300万元,用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据以分析的案例:2008年9月20日,俞某向凌某借款60万元,因俞某未按时归还借款,凌某于2008年10月28日向法院起诉要求俞某归还借款.2008年l 1月15日俞某与其妻子应某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约定将双方共同所有的房屋归应某所有.一审法院判令俞某归还借款.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因俞某没有其他债务可供执...  相似文献   

7.
一、引发研究的案例吴某夫妻原有一处房屋,该房屋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被拆除。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拆除了吴某家的旧房以后,又为吴某夫妻安置了一套新的住房(套房),并向吴某夫妻交付了该房的产权证明单、发票等用于办理产权证的证件。2003年5月26日,吴某夫妻与李某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约定由吴某夫妻将开发公司为其安置的房屋转让给李某,价格为8万元,李某预付定金2万元。协议同时约定,待吴某夫妻的房产证办好后,李某一次性交清余款6万元。同日,李某向吴某交付了定金2万元。后因吴某夫妻反悔,不愿履行  相似文献   

8.
四川岳池县唐仁海问:罗某、梁某是夫妻,两人共同向银行贷款1万元。后罗某被人杀死,梁某以夫妻共有财产偿还了5千元贷款,尚差5千元。现梁某即将与范某结婚。对这5千元贷款,梁某与范某结婚后是否仍有偿还义务?本刊法律部答:罗某、梁某作为夫妻,共同向银行借贷.即产生夫妻共同债务、对这种夫妻共同债务,由于夫妻关系人身权的性质决定,不论由夫或妻一方出面偿还,都为偿还夫妻共同债务。同时,银行向他们贷款,是作为一个法律关系的对方主体整体来看待的,因此.夫或妻都负有全部偿还贷款的义务。在夫妻一方死亡的情况下,此笔债务并…  相似文献   

9.
吴婷 《法律适用》2012,(9):72-75
笔者对上述命题的思考源于最近碰到的两起案例。[案例1]林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杨某归还欠款一案中,法院依林某申请查封杨某房屋两套,后法院判决杨某在判决生效起1月内偿还借款40万元及相应利息。由于杨某无力归还欠款,林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杨某出具承诺  相似文献   

10.
案情简介:某甲有继子乙、养女丙两个子女.某甲死亡后,继子乙要求养女丙分割他父亲的一笔八千元的遗产.丙认为乙对甲未尽赡养义务予以拒绝,乙乃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款本由某甲生前放在他的弟弟某丁处代为保管.然而在审理中,丁却向法院申称该款是甲归还他的债务,并表示他本人不居住该法院的管辖区,亦非诉讼当事人,因此,拒绝出庭.本案在诉讼程序问题上,对某丁应属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夫妻双方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从事生产、经营、理财、消费等民事交易行为,共同享有债权和负担债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关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离婚的夫妻,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对夫妻债权分割以及债务承担经常发生争执。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理夫妻共同债权债务,已成为妥善处理离婚诉讼案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夫妻共同债权的认定和处理案例一:孙某与谢某系夫妻关系。孙某起诉谢某要求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谢某提出  相似文献   

12.
1995年4月10日、6月28日,某信用社分别贷给华昌公司40万元、200万元。1996年4月2日,该信用社贷款240万元给华昌公司,晶石公司与信用社订立保证合同,为华昌公司向信用社贷款240万元作保证。华昌公司于同年4月30日将该款用于归还1995年4月、6月向信用社所借的240万元。1996年7月26日,信用社与华昌公司签订一份借款合同,约定由信用社借给华昌公司人民币240万元用于购材料、生产周转;利率为月息19.065‰;借款期限自1996年7月29日至1997年1月29日,合同对违约责任等同时作了约定。同日,晶石公司向信用社出具一份借款担保书,承诺对华…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可否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源于司法实务中一起案例。原告苟洪英与被告李恒富夫妇有一定积蓄,皆由李恒富掌管。后因李恒富独自到成都,不照管苟洪英,苟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着,遂起诉要求使用由李恒富掌管的夫妻共同存款10万元之中的一半。后法院认定夫妻共同存款1.5万元,原被告对此款均享有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引出 案例:A起诉B离婚,C是A、B的夫妻共同债权人,D是AB的夫妻共同债务人。此情形下,在A与B的离婚诉讼中是否应该追加C和D作为本案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以上是本文提出来探讨的问题,即:离婚案件中,夫妻的共同债权、债务人能否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5.
<正>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合意举债或者其中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负的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两大类型,即夫妻共同生活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然而,即便是法律明确的认定规则,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认定难”的问题,例如“债务的真实性如何确定”“债务是否用于共同生产经营的认定”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夫妻债务在内的夫妻财产问题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重要内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不仅与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息息相关,也影响到债权人利益的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栾某的前夫张某于1990年因病去世,双方婚生一男一女,即张男与张女,当时因为他们都未成年,张某个人遗产不仅未分割而且遗产范围也未确定。家庭财产全部由栾某管理。栾某于1991年3月与徐某结婚,共同生活5年后,以徐某性格粗野,无法与其共同生活为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夫妻离婚时的对外债务纠纷是十分常见的问题。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离婚时,必须妥善解决债务的清偿问题。对于夫妻的共同债务由夫妻对外承担连带责任。首先,认定共同债务十分重要。认定共同债务的标准有:1.债务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2.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而对于何谓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a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b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的利益。其次,要明确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是1.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2.在以一方名义举债的情况下,要保护非举债一方的利益。第三,要明确共同债务的具体清偿问题。按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相似文献   

18.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对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未处理,离婚后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是分担还是共担?编辑同志:丁某与刘某原系夫妻关系,离婚时对债务未处理。离婚后债权人向丁某主张债权。经查,该笔债务系丁、刘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遂追加刘某为被告。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  相似文献   

19.
孙韬 《中国律师》2013,(4):53-55
案例:1、丈夫瞒着妻子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妻子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赠与合同无效。法院认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赠与行为无效,判决"第三者"全额返还受赠财产。2、案情相同,法院认为丈夫处分妻子份额部分无效判决"第三者"返还一半受赠财产。3、案情相同,法院认为丈夫处分财产系不法原因给付,侵权一方为丈夫,与"第三者"接受赠与无关,判决驳回。4、丈夫出资购房,将产权登记在"第三者"名下。后妻  相似文献   

20.
界定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二者的清偿规则,现行立法在此问题上显有缺漏。共同财产制下夫妻债务的清偿规则既要兼顾交易安全与婚姻安全,也要符合夫妻甘苦与共的伦理期许。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并不等同于共同财产债务与个人财产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也并非连带债务。夫妻共同财产既要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在特定条件下也要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负责。夫妻的个人财产既要为个人债务负责,在特定情形下也要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在夫妻共同债务以个人财产清偿,或个人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的情形,产生相应的补偿请求权。共同财产制存续期间夫妻债务的清偿规则较共同财产制结束后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