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强化预算硬约束,建立适度合理的财政分权,提高可信承诺,去政治化、社会化和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有重大突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治理中,理想的政府承诺具有提升政府回应性、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公众满意度、改善政府形象等诸多价值。政府承诺要取得预期效果、实现既有价值,首先必须是可信的。政府承诺之可信性受承诺的成本———收益比较、是否遵守正义原则、社会资本的存量与增量状况、责任机制完善与否等诸多因素影响。走向合作治理的政府承诺意味着政府承诺权力基础社会化、高度的公益服务自觉性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也是使政府承诺有效和可信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来看,还存在供给总量少、质量低下,分配不均等化的问题,这与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存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公共绩效评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因素,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大众幸福。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实现需要实在的外部条件,其中最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本文通过探讨幸福特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联系,旨在为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就我国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现状及供给能力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分析,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需要把握的环节主要有: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事权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体系、完善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与个人之间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与非对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不和谐的社会事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的呼声日渐高涨。客观说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特大城市是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的地方形态,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性,这对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供给模式提出了特殊诉求.在特大城市视阈下,要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的良性化,应实现政府主导供给、社会自主供给和市场自发供给三种模式相结合,构建一种综合联动型的公共服务制度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财政支出视角,对1976~2005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进行评估,研究了在政府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条件下,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对策问题。主要结论有:明确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分工;加快实现向公共财政体系的过渡和转型;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信息披露的规范化;重塑对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9.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愈益突出。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很大程度是缘于公共组织的制衡设计原则和公共服务的交叉特征所导致的“反公地悲剧”。基于已有研究的成果,从水平层面和垂直链条两个方面可以构建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反公地悲剧模型,而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部门多头管理、回应公共需求变化的能力弱以及以部门利益阻挠公共利益的实现。要治理这种反公地,必须从理念转变、制度建设以及财政政策转型等方面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1.
提高乡村健康公共服务水平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是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从安全饮水基础设施使用机会、生活方式与家庭健康水平关系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均等没有影响到农村居民家庭的健康水平,并且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在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供给的重点要从“物”的提供转变为提高“人”的素养,一是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培养农村居民的健康主体意识,二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从小培养“人”的全面素养的发展,实现从外部支持发展向内生动力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系,论证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围绕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提供信息的主要机构,应围绕其公益性的基本定位,更好地开展社会化服务,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服务事权划分混乱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事权在政府间的划分是建立分级财政体制的核心和基础,然而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我国当前的事权分配较为混乱、不尽合理,造成诸多问题。本文详尽分析了事权混乱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公共服务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与政治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国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变迁过程,其所呈现出的倒U型变迁轨迹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逻辑。这一历史演进逻辑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导向,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以确保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多中心治理:一种公共服务的协同供给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认为最优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服务的性质。通过研究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非线性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实现组织智慧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从而达到明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基于我国的现实状况,盲目提倡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公共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途径,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改革中的三个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关注当代公共管理改革中的三个悖论 ,即全球化的悖论 ,不良改革景象的悖论和管理主义的悖论。文章力求通过考量不同的公共服务协约对于改革的影响来解释这三个悖论。  相似文献   

20.
政府供给职能的民营化,促进了政府采购公共服务这一模式的发展,公共行政、服务型政府,公私合作等概念深入人心。采购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哪些公共服务应当纳入采购的范围,在实践中采购需求难以科学界定。目前各地虽有一些规范性文件规定了采购范围,但是位阶较低,效力较弱。各地市应当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基本原则的指引,比例原则的适用,及程序制度的有效运作来规制公共服务的购买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