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及其实现基础都是他所关注的。但斯大林没有保持住列宁试图保持的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科学与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适度的张力,没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这一价值观特征对后世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发展高玉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未能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列宁是第一位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不仅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图和理论上的指导。今天,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重温列宁的这一光辉思想,仍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就开始了探索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随着夺取政权的日子临近,他的这种探索也就愈益…  相似文献   

4.
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政治与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酝酿和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特别强调道德原则,强调人道主义.这首先源于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一斯大林模式、特别是对斯大林的农民政策和斯大林对无辜者进行镇压的否定,他想重新塑造社会主义的形象,让社会主义为人服务.在改革过程中.苏联各种矛盾暴露出来,地方分离势力迅速发展.道德优先的政治理念阻止了戈尔巴乔夫用武力去维护国家的统一.苏联解体了,但没发生流血冲突.戈尔巴乔夫改变了俄国政治中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传统.他不仅注重目的的合理性,而且注重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特别是坚持贯彻了列宁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进一步发挥和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列宁曾经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经历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还必须实现文化变革、文化革命。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才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斯大林跟列宁的思想和主张是一致的,他明确地指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克服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在这些弊端的反面勾画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列宁、斯大林,尤其是斯大林依照当时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蓝图“按图施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当成社会主义本质;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虽然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局部加以革新,但总体上仍然比照“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反思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什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原因,认为关键是没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他在新的参照系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7.
大家对这样一个命題,即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同时胜利”的理论,从未发生过疑问,并把这一理论视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著名公式;直到帝国主义时代,这个公式才由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新公式所代替。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并沒有从理论上形成一个“同时胜利”  相似文献   

8.
管见 《传承》2001,(3):44
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他 个性鲜明。以下是两个小故事: 斯大林的热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为了表达对伟大统帅的敬爱,军工厂的工人赶制了一件礼品。这是 一具 T── 34式坦克模型,它做工别致,金光闪闪,格外夺目。它的功能独特,既是精美 的座钟,又是高级收音机。工厂向斯大林献礼时,朱可夫元帅也在场,他见了这件礼品爱不 释手。斯大林当时微微一笑,未置一词。等朱可夫回到寓所,竟惊奇地发现,这件“坦克” 已经摆在了他的书桌上了。斯大林对部属的关爱和观察敏锐由此可…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他在这里讲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形成的民族。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旧式民族必然要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但是从民族的四个要素来讲,社会主义不会使民族特征消失,而是它充分发展繁荣的时代。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民族关系已明显地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本文力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诸方面来反映并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成果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廖逊 《新东方》2006,(12):1-1
从人类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起,如何处理不同制度国家的关系,就是布尔什维克领袖们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对列宁的思想遗产,争论者们各执一端:红军总司令托洛茨基主张不断革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过是世界革命的根据地而已;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和联共(布)总书记斯大林则主张“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成社会主义阵营。但是一直到三四十年之后,中苏两党还在为不同制度的国家该不该和平共处而争论不休。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认定,今天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而不再是“帝国主义和世界革命的时代”,更不是“帝国主义走向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一提到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往往就说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并进一步引申为“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世界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确立起斯大林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斯大林模式既是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尽管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努力都未能开花结果,但是历史不会因此而忽视它们为此所作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毛泽东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始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误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经过20年的实践,1992年6月,邓小平最终确定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终于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樊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不但包括和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包括和体现在文化方面。早期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出"干部决定一切"和"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开展了"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使苏联的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也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论斯大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内在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理论月刊》2004,(8):27-29
斯大林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丰富和发展。该文概括了斯大林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和革命时代的理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一国社会主义建成的理论。同时,斯大林的世界历史理论存在着内在缺失,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丁泽勤 《前沿》2009,(8):3-6
在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和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列宁结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生产力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是正确和失误并存;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立足于中国实际,在这一问题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更强调生产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20—30年代,苏联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主义体制的探索期、形成期。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实践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斯大林模式”,是当时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托茨洛基所起的某种间接作用。众所周知,托洛茨基是斯大林的政敌,他自1927年底被开除出党后就不再在苏联政治舞台上直接发挥自己的影响,斯大林的工业化计划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都是在他失势以后搞的。那么,托洛茨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如果不  相似文献   

17.
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斯大林担任俄共领导人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简称“斯大林体制”,也有人称之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决非个人意志的产物,它是俄国共产党人探...  相似文献   

18.
王志林 《理论月刊》2003,1(1):39-41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及其政党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启示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斯大林在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若干重大问题上的认识 ,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中的错误和贡献一样的明显 ,斯大林所创制的苏联模式 ,是一个典型的是与非的矛盾结合体。对于包括斯大林在内的社会主义的探索者的思想理论乃至苏联模式 ,不能因苏联的衰亡而弃如蔽屣。  相似文献   

20.
李向军 《前沿》2008,(11):36-38
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论争中阐发和形成的。在论争中,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设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不仅在苏联历史上指导苏联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