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州市委书记韦国文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继续解放思想,就像是一缕沁人心脾的春风。当这缕春风吹遍宜州大地时,就带来了宜州的青山绿水,带来了百花齐放,宜州发展的春天也就到来了。韦国文说,当前宜州正处在拼一拼就能冲上去,松一松就会滑下来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2.
黄平权 《传承》2006,(6):91-93
建设和谐宜州,是宜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桂西北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一个重镇,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宜州市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宜州地处边远山区,属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做好四个坚持,全面推进和谐宜州建设。  相似文献   

3.
宜州市委书记韦国文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继续解放思想,就像是一缕沁人心脾的春风。当这缕春风吹遍宜州大地时,就带来了宜州的青山绿水,带来了百花齐放,宜州发展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4.
春分时节来到宜州,连片的桑园争吐新翠,翻腾的绿浪一望无边。打造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2020年建成"中国丝绸新都"——作为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宜州桑蚕产业倍添"新绿"。宜州市桑园面积和蚕茧总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这让宜州市委书记奉海峰很是自豪,但也感慨"不容易":"宜州桑蚕业要发展,就必须以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高科技、深加工上做足文章。""宜州现象"声名鹊起宜州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加快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步伐,桑蚕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为我区在"十五"期末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及"十一五"期末生丝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四个一"打造"串点成线、集群成圈"的乡村发展格局,奋力开创宜州新乡土时代。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宜州下枧河是中国十条最美家乡河之一,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宜州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提供政策、服务,吸引企业落户到村民家门口。此外,宜州区发放农民工创  相似文献   

6.
宜州四月,春色迷人。这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积淀的古城,在进一步开启解放思想的闸门,谋求新跨越所催生的深层律动中,迸发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一串串思想的火花,展现了宜州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胸怀和抱负,点燃了宜州人民干事创业、建设和谐社会的激情,也照亮了宜州市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河池市宜州区成立专门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查找问题症结,旨在校准方向、把准定位,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一、主要做法9月以来,宜州区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位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独辟专栏彰显特色。"讲",利用"今日宜州"微信平台、广西云客户端宜州分段等媒介开辟"主题教育"等栏目,讲述在宜州涌现的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颂",  相似文献   

8.
地区传真     
<正>宜州将举办第六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记者从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期一个多月的宜州市第六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将于10月18日拉开帷幕,活动内容包括千年古镇怀远赏中秋月暨怀远古镇开放仪式、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之旅、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民间绝技展示等23项。其中,新增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乡风光手机微信相册秀、宜州市传唱刘三姐歌谣歌咏比赛、"一带一路"视野下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程 《当代广西》2005,(1):42-42
2004年10月28日~30日,全国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宜州隆重举行。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感叹:宜州的党建工作抓得实实在在,注重抓好引导、示范和服务,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并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做法很有启发意义。广西党建研究会会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丁廷模在会议闭幕时说,宜州的党建工作之所以能搞得有特色,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有一个具体谋事的集体。这个具体谋事的集体就是宜州市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4,(21):F0002-F0002
“天星最亮是北斗,人间醉美是宜州;山清水秀生态美,直把宜州当杭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至今,悠悠岁月两千余载。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蚊、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史名人都曾留寓此地,留有山谷祠及全国现存最早发现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的“文军西迁”选择这里作为西迁路上办学的重要校址,并在此办学一年多,宜州也因此被浙大称为“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8,(12):F0004-F0004
宜州山歌三姐带,唱着山歌等你来! 宜州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然而,几年前,宜州市的旅游业还是默默无闻,旅游经济微乎其微。宜州旅游如何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2.
正3月3日上午,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综合楼会议室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该院韦东煦、覃锦毅、李叔君、罗丹、刘媚以及宜州区疾控中心李卉等6名白衣战士面向党旗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宜州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这6名白衣战士不惧风险、冲锋在前,在疫情一线坚定地向党组织靠拢,用实际行动向党组  相似文献   

13.
正"天星最亮是北斗,人间醉美是宜州;山清水秀生态美,直把宜州当杭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至今,悠悠岁月两千余载。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炆、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历史名人都曾留寓此地,留有山谷祠及全国现存最早发现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的"文军西迁"选择这里作为西迁路上办学的重要校址,并在此办学一  相似文献   

14.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12,(11):55-55
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原来又叫宜山。在广西,宜州只是“一隅芳草,小小纤纤城”。而小城故事,却有层层玉色。 且不说宜州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汉风猎猎时期的建制,也不说南北文化在此碰撞的五彩虹影,甚至可以先不提在宜州签到簿上留下过震耳之名的黄庭坚、徐霞客和石达开……千千过客在宜州城,常只为一个背影,一个把山歌唱遍广西山水的美丽仙子。  相似文献   

15.
何可寒 《当代广西》2005,(24):33-34
2003年12月8日,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在宜州召开; 2005年1月6日,全区铁路护路工作现场会在宜州召开; 2005年3月31日,全区村民自治现场会在素有“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宜州市合寨村召开;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处处有三姐,宜州才是三姐家。在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的美好时节,第二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在宜州市隆重举行。宜州人民再次唱着山歌迎来了各地宾朋,共赏三姐故里美景,同听三姐仙乐飘飘。今年的开幕式晚会延续了首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主打三  相似文献   

17.
“天下大旱,此地半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这句让宜州人感到自豪与安慰的民谣受到了冲击。从2005年7月16日开始,两起蒙面持枪抢劫案的发生,闹得整个宜州城人心惶惶。宜州市公安局局长覃晓敏拍案而起“:不破此案,就是宜州公安干警的奇耻大辱!”覃晓敏调兵遣将成立了由他亲自挂  相似文献   

18.
木子 《当代广西》2005,(12):12-12
“2004年,宜州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尤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4元,增收466元,增长21.8%,是全市多年来增额最大的一年,为宜州市跻身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前列立下了头等大功。”在谈到县域经济亮点时,宜州市委书记韦国文单刀直入。  相似文献   

19.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独具地域特质的精神价值的高度浓缩。在宜州市,"广西精神"凝聚了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宜州儿女的热情,有力推进了宜州富民强市新跨越。团结和谐事业兴宜州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有  相似文献   

20.
韦丽忠 《当代广西》2004,(24):24-24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境内迷人的山水风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构成了极具特色的风情旅游。近年来,宜州以创建“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契机,致力于打造“刘三姐”文化品牌。如今,宜州“刘三姐”故乡的特色旅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2003年,在受“非典”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仍接待海外游客1200人次、国内游客38.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80万元。截至2004年10月,共接待游客41.7万人,旅游收入达3727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