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酶结合物 通过化学或免疫学方法使酶与蛋白质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半抗原)结合,称为酶的交联或酶标记,结合的产物称酶结合物。理想的结合是既保持酶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又有较高的酶分子结合比率。目前酶标记抗体的方法有戊二醛法和高碘酸钠法。这里只介绍高碘酸钠法(Nakane等,1974)。  相似文献   

2.
免疫萤光技术,是根据免疫学上的抗原和抗体相遇时,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一现象,即将已知抗体(或抗某种传染病的血清)用一种萤光色素处理,使其互相结合,然后用这种含有萤光色素的抗体,对未知抗原(或病原材料)进行染色,染色后在紫外线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抗原和抗体之间存在有特异性,则显示有特异萤光,从而可以识别未知抗原。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A,SPA)能非特异性地吸附多种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Fc段,因此,可以广泛地用它来代替第2抗体。若将SP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成酶标SPA,可以作为一种广谱免疫学试剂直接和间接地检测不同动物种属的抗原或抗体,而不需制备各自相应的标记物,并且特异、稳定。鉴于目前尚未见有应用SPA-ELISA诊断鸡新城疫(ND)的报道,为了探讨本法用于检测鸡新城疫病毒(NDV)大分子抗原的可行性,我们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免疫检测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检测新技术,主要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如抗原、抗体、激素等的检测。它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微电子技术结合,使免疫检测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适合于小型化和集成化,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原理 电化学免疫检测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首先把抗体或抗原结合在载体或电极表面,即进行抗体或抗原的固化。然后用固化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反应,用直接或间接法测量电化学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待测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二)分类 电化学免疫检测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直接测量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膜电位,用电化学传感元件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利用核苷酸碱基配对原理建立的核酸杂交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兽医学的各个领域。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使疾病诊断由检测体内正常、异常成份变化的理化诊断方法和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发展到了基因诊断水平,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可靠。核酸杂交技术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H、~(35)S、~(14)C)或其它标记物(半抗原、酶、生物素)标记特异核苷酸片段来制备核酸探针。现将常用核酸探针制备的方法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6.
病毒或病毒蛋白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通过化学联结剂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免疫反应的指示系统,在免疫测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抗原-红细胞复合物已经用于凝胶溶血试验(Charan等,1981;Jochim和Jones,1981)、被动血凝(Ikram和Prince,1981)及被动血凝抑制试验(Tokuda和Warrington,1970)检测病毒抗体,Johnson(1974)、Kim(1975)和Mclaren(1978)等用溶血斑试验(Hemolytic plaque assay)检测了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偶联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H.A.等(1972,1973)用反向被动血凝反应鉴定了口蹄疫病毒型和亚型。M.M.Rweyemanu等(1980)用单辐射溶血技术(Single Radial Hemolysis Technique)检测了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和抗原。  相似文献   

7.
(一)定义酶联接(标记)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以下简称ELISA),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原理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的显色原理,以酶降解底物而显色浓淡和消光值大小为指标,用酶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体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一种较敏感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主要抗原成分,它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血清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被结合的IgG本身并不丧失抗体活性,因而可作为一种抗IgG的广谱免疫学试剂。但一般认为马IgG不能同SPA反应。驴血清抗体能否与SPA起反应,尚未见有报道。我们采用酶联SPA的ELISA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了SPA对健康马、驴血清抗体和马传贫阳性马、驴血清抗体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进展,为畜禽疫病的防治开阔了新的前景。如果能将免疫学的理论运用到家畜去势的实践中来,将会使传统的畜禽阉割术发生重大的变化。为此,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初步设想,以与同道讨论。免疫学理论指出,凡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就能促使机体产生与特异性抗原相对应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淋巴因子,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应答。一般要求抗原物质必须是蛋白质、多糖类、类脂质,并须具备异物性、大分子性,有特定的结构(抗原决定基)。同时,动物自  相似文献   

10.
自1971年Engvall和Van Weeman等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来,在试验材料、技术等都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应用ELISA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法已用于多种病毒、细菌、霉形体以及寄生虫抗原成份及其相应抗体的检测,范围日趋扩大。本文仅就ELISA检测畜禽血清中细菌性抗体,如何降低或排除非特异性的方法等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1.
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在一般情况下,体内免疫反应产生的IC是有利的。但在比例失调情况下,可出现IC病或IC参与的组织损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是当前免疫学及病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仅就IC及其在若干寄生虫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一)IC的形成、清除、沉积与致病机理 有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论述,现将不同情况下形成的IC的性质及危害性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12.
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抗原测定补体效价刘厚渊,孙建华(新疆巴音郭楞州畜牧中心库尔勒841000)补体通常只能和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结合,而不能与抗原或抗体单独结合,微生物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并与之吸附是一种不可见的反应。绵羊红细胞和它的相应抗体(溶血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抗原结合特异性抗体,进而消耗补体的原理,我们将鼻疽病料(被检血清)与相应抗原和补体混合液,经一定条件致敏后,滴加于混有溶血素和绵羊红血球琼脂糖凝集板孔内,置37℃温箱反应2小时后观察结果。以孔的周围是否出现溶血圈或以试验孔与对照孔溶血圈直径之差进行判定。当被检血清含有鼻疽抗体时,便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进而消耗(结合)补体。由于补体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消耗,在致敏血球琼脂糖板孔内,不再发生溶  相似文献   

14.
免疫酶斑点试验(Do t-ELISA)检测抗体,具有敏感、简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用于检测多种寄生虫抗原和抗寄生虫抗体。笔者利用亲和素-生物素(Avidin-Biotin)的生物放大作用,将Avidin Biotin-HRP Complex(ABC)与Dot-ELISA结合,建立了ABC-Dot-ELISA,用于检测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家兔血清中的特异性IgG,同时做ABC-RLISA进行比较。(一)材料和方法1.抗原制备:按常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为5 mg/ml。2.生物素化羊抗兔地IgG(b-SARIgG)和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Lmmunoassay,CLIA)是Halmam等借助于化学发光的敏感性和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建立的一种测定方法,这是继荧光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之后,在近几年内发展起来的第四种免疫学分析新技术。由于本方法灵敏、简单、快速和特异、安全,比前三种方法具有更多的优点,故引起广泛的关注,正被迅速推广应用于检测抗原、抗体、激素、药物等微量物质,亦已成为目前医学、生物学、生  相似文献   

16.
鉴于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Fc段相结合,故可用一种酶标记物来检测不同种属动物血清中的各种抗体,而无需制备各自相应的标记物,因此酶联SPA的应用有利于ELISA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将酶联SPA应用于马传贫抗体检测的报道。我们先通过试验确证了酶联SPA与单独的马、驴血清抗体不能结合,但是它可以与结合了马传贫病毒抗原的抗体发生反应,这就为用酶联SPA检测马传贫抗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藉此,试图用酶联SPA代替常规ELISA中的第二抗体,建立检测马、驴血清中马传贫病毒抗体的SPA-ELISA间接法。此研究对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敏感性高,通用于马属动物的马传贫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牛上应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制备口蹄疫病毒(F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利用生物素标记O型FMDV 146S抗原,从免疫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单个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单个B细胞抗体基因测定,获得Ig 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编码序列,将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牛Ig G抗体恒定区的pcDNA3.4载体中,构建完整Ig G抗体的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悬浮细胞(CHO-S)进行抗体表达与纯化。经病毒中和试验(VN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blot验证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获得了4株FMDV特异性单克隆工程抗体,其中2株(A35、B57)可以中和O型FMDV;2株(A7、E32)IFA检测为阳性,其中E32可特异性结合O型和A型FMDV两种抗原,但没有病毒中和活性;ELISA结果显示,E32具有较好的亲合力;Western-blot结果显示,E32可特异性结合衣壳蛋白VP2,说明在衣壳蛋白VP2存在型间保守的抗原位点,为通用型FMDV抗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8.
自Forsgren(1966)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能与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的特性以来,SPA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领域。以含SPA的菌体为抗原载体,结合人、小鼠、大鼠、猴血清中的IgG,免疫兔子或羊,制备出相应抗IgG免疫血清(张颖悟等,1983;臧星星等,1986),称之为IgG-SPA菌体免疫法。树鼩属于灵长目,有特殊的分类学地位,是一种新型的  相似文献   

19.
近十多年来免疫学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不仅改变了某些旧的免疫学观念,而且解决了许多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又为这门新兴学科揭开了新的篇章。 当特定的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便产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免疫应答反应。这是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共同活动的结果。每一种抗原可被针对其不同抗原决定基的各种抗体识别,而每一抗原决定基又可为多种抗体所识别。所以被免疫的动物往往出现不均一的多样性抗体,而且不同种系动物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病是狗、狐及其它野生肉食动物的豆状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幼虫,寄生于家兔腹腔所引起的疾病。它直接威胁养兔业的发展。此病在我国已有十个省区的发病报道,近年发现甘肃临夏地区流行颇为广泛,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对此病的生前快速免疫诊断方法的介绍。我们根据炭凝集试验(CAT)原理。用活性炭微粒作载体,使猪囊虫囊液抗原吸附于炭粒表面,形成炭抗原复合物,简称炭抗原。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即可出现炭凝现象,据此作出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