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上世纪美国财长约翰·康纳利的名言——“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元”和”金融危机”这两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制造”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烦恼,更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受困于以美元为主的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同时作为美国第一债权国,中国外汇储备在实质上被美国悄然“绑架”,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安全,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漆彤 《人民论坛》2023,(18):82-85
“去美元化”主要围绕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三个方面展开。“去美元化”出现阶段性高潮的内在动因是美国软硬实力及美元信用基础的下降,短期诱因是美国的逆全球化转向和美元“武器化”趋势。尽管美元主导地位减弱的态势可能会阶段性加速,但美元独大的基本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去美元化”,中国在参与“美元经济”和“非美元经济”时需保持适当的平衡和弹性,夯实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制度安排,释放人民币区域使用潜力,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平衡和满足各国在金融治理权方面的多元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泰国毛路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驻中国总裁比差·索里亚母可(以下简称“比差”)与鄂州市陶瓷总公司(以下简称“鄂陶公司”)签订了一份投资合同。合同约定由泰国毛路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20万美元给鄂陶公司。随后鄂陶公司收到由比差委托境外“关系人”从境外电传过来的一份金额为4037万美元的不可撤销预先通知信用证。应比差的要求,鄂陶公司将150万元人民币付给了比差,作为其所谓720万美元投资款的“过境保险费”和“L/C开证费”,比差称720万美元投资款汇入鄂陶公司指定帐户。但比差拿到150万…  相似文献   

4.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3,(21):82-87
随着多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减少使用美元,“去美元化”成为热词,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经济霸权说“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本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但其长期滥用美元霸权、肆意举债、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严重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美国将美元“武器化”,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危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和谐”才能“小康”,“小康”才能“和谐”。 一、“和谐”才能“小康” 人类对小康社会理想追求的历史表明,没有和谐就没有小康。尽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上,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正朝着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配置,经济发展进入了近几十年来最好的时期,现在叉进入新一轮高速成长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保证。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已经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7.
《政工师指南》2006,(1):29-29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以上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的《2005-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   

8.
肖淇 《今日上海》2013,(12):29-31
如今,国内艺术品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消费,往往是因房屋装潢或装饰中“补墙”行为而发生的。而所谓“补墙”,就是为家居或办公室的空白墙面购置一些艺术画卷,以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按照国际规律,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15000美元区段时,就会带动一波艺术品消费的浪潮。据统计,中国2013年有3.5亿人口的人均GDP达到这一区间。由此可见,中国家庭艺术品的购置将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郭明 《今日广西》2008,(19):50-51
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衍明说自己做了一件创纪录的事情,但在外人眼里,却是一场莫大的冒险:他个人举债8.5亿美元,谈笑间完成了“旺旺”新加坡退市、登录港股之旅。这笔近两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收购,给50岁的蔡衍明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旺旺”市值从30亿美元飙涨至51亿美元,蔡衍明顺势跻身台湾富豪榜第六位。究竟是什么不断创造和延续了蔡衍明和他的米果帝国财富传奇?  相似文献   

10.
2009年9月30日,德国汉堡法院,一场关于锁扣技术的专利侵权案在全球地板巨头和一家中国企业间展开。木地板必须用锁扣,但Unilin等两家欧洲公司凭借“斜插锁扣”专利称霸,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众多地板企业每销售1平方米地板,不得不向他们交纳1美元的专利授权费,仅此一项他们每年就坐收渔利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刘少才 《人民公安》2009,(11):46-48
可是这两名俄罗斯“警察”打错了算盘.现在中国海员再也不是像过去那样采购洋物了,这3名船员下地纯粹是为了“接地气”,只有一名船员身上带着够买两瓶可口可乐的钱。两个“警察”捏着这两美元,气得叽哩哇啦地大叫一通。  相似文献   

12.
马光远 《同舟共进》2011,(12):15-16
中国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左右,正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30多年,中国走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种以“摸着石头过河”著称的改革形式,近年来又被冠之以“中国模式”,并被广泛讨论。作为一种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的模式,尽管“中国模式”一直没有很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但这并不妨碍各界对它的赞扬或批评。特别在今天,当中国的改革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临方向性选择时,对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寻找改革新的共识和突破口,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债场警报     
债场警报陈昌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过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一页。1985年,我国外债余额为158亿美元,1990年则超过了500亿美元,1992年近700亿美元。今年3月,国家财政部长刘仲藜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中公布我国债务总额为1292...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43.2亿美元的科技采购合同、美国大豆史上最大一笔采购合同……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中国准备了一份上百亿美元的采购“礼单”。这样的“大手笔”在中国外汇短缺的年代是很难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最后一段征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并历史性跃居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7美元,与中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 线上。 40多年过去了,当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的时候, 韩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到14000美元。前不久,韩国情报通信部 长官陈大济将中国和韩国分别比喻成“大象”和“兔子”,他说,“如 果说中国是“大象”,那么韩国就是“脱兔”。只有用速度比拼我们 才能领先,而不是体态”。“脱兔”之速意味着什么?从韩国人常常 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 中,也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卡梅隆“又来”了——不但新片将至,而且其本人也要首度现身中国大陆……16年前,他“挥霍”掉中国同行“想都没想过”的天文数字(上亿美元).只为编造一个《真实的谎言》,让大批中国观众领略到何谓“大片’;  相似文献   

18.
敬谢不敏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0,(17):61-61
近期公布的中日两国第二季度GDP数字表明,中国以1.34万亿美元的微弱优势超越日本的1.2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对此,各国反应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夸张地说:“这是全球经济的里程碑”,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场“亚洲大超越”。而我国朝野上下对此基本保持了理智冷静的态度,没有刻意宣传,更没有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有潜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在2030年人均收入将翻两番。达到16000美元。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副行长卡努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预测。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政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今年一举超过日本。近几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经济总量的“准老二”,就当前公布的数据与中国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年内经济总量超日本几成定局。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