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祖籍惠州的廖承志(1908-1983),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迄今为止惠州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一人,他传奇的一生,他卓越的贡献,是惠州人民乃至东江人民的骄傲。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惠州人的品格和特质,体现了惠州的城市精神。因此,研究廖承志与家乡惠州的历史渊源、研究廖承志为东江革命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1935年,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治委员,把廖承志打成反革命清洗出党,由保安人员押解往宁夏等候处决。廖承志穿着灰布军装,头戴被摘除了红星的军帽。被五花大绑着走在路上。突然,几匹快马从他身旁奔驰而过,其中一个人猛地勒马回头看他。廖承志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但是,这位世叔只打量了廖承志一眼,就形同陌人地又纵马而去。廖承志嗟叹世态炎凉。因为他知道张国焘已宣布今晚要枪毙他。不料,当晚张国焘又传召了廖承志,周恩来也在场。张国焘知道周廖两家的情谊,但却佯装不知地问周恩来:“你俩早就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廖承志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国民党元老之家,却在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廖承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历经苦难无数,多次身陷囹圄。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廖承志始终坚定革命意志不改,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乐观之心。在国外两次坐牢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是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廖承志虽生于优越家庭,却对国民党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廖承志在年轻时代就选择了共产党。革命是危险的,廖承志自从选择共产  相似文献   

4.
革命家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承志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廖承志,原籍广东惠阳,出身名门,其父廖仲恺是国民党著名领袖,母亲何香凝是著名民主人士。廖承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是一位职业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廖承志一生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富有传奇色彩。牢狱之灾,对于他而言简直称得上光荣历史了。日本人的牢房坐了两次,德国人的班房、荷兰人的牢房各一次,国民党的牢房坐了两次,甚至共产党红四  相似文献   

6.
正廖承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共统战工作的元老,其一生与香港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1938年初,中共南方局便对刚满30岁的廖承志委以重任,命其出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在担任"八办"主任期间,廖承志致力于团结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营救驻港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的壮举,尤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此期间,他还与香港抗战报人相濡以沫、共同奋斗,开辟各种文化宣传阵地。其中,创办《华商报》是抗战时期廖承志在香港文化统战  相似文献   

7.
<正>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去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积极组织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  相似文献   

8.
廖承志是新华社的早期负责人之一,他曾两次领导新华社的工作,对新华社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廖承志长征到达陕北保安,在红色中华通讯社担任外国电讯负责人。中共中央迁到延安后,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廖承志负责全部外电,是新华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1,(4):42-42
1935年,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说是锻炼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10.
架设中日友好大桥的人──廖承志李宏廖承志是新中国外交路线的实践者,他协助周恩来总理等人,长期从事对外工作。从出生到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廖承志一生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沟通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渠道,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廖承志是孙中山得力助手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连蒋介石本人对他的父母都十分敬畏。他如果愿意放弃革命,投身国民党,一定会官运亨通。但他在身陷国民党囹圄4年中,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却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1942年5月底,中统“江西调统室”内,数名特务喜形于色。原来,他们抓获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郭潜,经过连日拷打,终于叛变。他首先供出了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行踪。现在,他们已经商量出两套逮捕廖承志的办法,一是将廖承志诱骗到火车站进行绑架;二…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廖承志的友情,源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廖承志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友谊。周恩来对廖承志如兄长般的关怀和爱护,使廖承志多次化险为夷。 1934年10月,廖承志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机会主义,被作为“国民党侦探”而逮捕,并带着镣铐由保卫部门押解随部队长征。周恩来对此十分焦虑。1936年2月,他和毛泽东联名请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25日,纪念廖承志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主持并发表讲话,高度评价廖承志战斗的、光辉的一生。9月26日晚,廖承志的骨灰在他的长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晖,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中共广东省惠州市市委书记黄业斌等人的护送下,  相似文献   

14.
正廖承志是中共统战工作的元老,其一生与香港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早在抗战刚开始不久的1938年初,中共南方局便对刚满30岁的廖承志委以重任:令其出任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在担任"八办"主任期间,廖承志致力于团结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组织营救驻港民主人士与文化人士的事迹为人们所钦佩。在此期间,他还与香港抗战报人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春奇 《新长征》2020,(1):58-59
廖承志在党内一向以从容达观、性乐喜谐、交友广泛著称。他一生7次入狱,其中最长的一次在狱中接近4年,是在抗战时期。在他当时撰写的多篇诗文及《监狱斗争经验点滴》中,清晰地记录着那段身心备受摧残的岁月,从中可以窥见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横逆卓然坚守的信念与态度。邓小平戏称他为"坐牢专家"廖家满门英烈。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母亲何香凝都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党史纵横》2010,(12):23-24,26
廖承志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曾经七次半被捕、坐牢"(文革"软禁,他自己戏称半次),平均每周就有一天是被囚禁的。本文叙述了他的铁骨传奇。 赤坂拘留所毒打下的成熟 1927年9月的深夜,17岁的廖承志正在东京赤坂一所民居内苦读德文。他答应了母亲何香凝,准备去德国学本事。随着一阵猛烈的砸门声,一大群日警撞进卧室。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侨务活动家,他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国民党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祖国统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2年7月一个炎炎的夏日,廖承志饱含激情,挥墨致函蒋经国,表达了海峡两岸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的诚挚心愿。此信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期适逢《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发表20周年,本刊特邀作者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文革"特殊岁月里,周恩来像一棵大树一样保护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老干部、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等,所以被人们赞誉为"参天大树护英华"。然而本文说的却是一位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名叫霍英华的女同志受周恩来的秘密委托保护廖承志的事。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广州就认识了还是翩翩少年的廖承志。"文革"时,廖承志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简称"外办")副主任。由于历史上的复杂经历,他成了造反派们批斗、冲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吕春 《党史纵横》2014,(4):44-45,53
正廖承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出身国民党名门,却最终将信仰投向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革命几次陷入低谷时从未改变初衷,始终坚定地跟党走。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廖承志多次被捕入狱,所幸每次都能化险为夷。1933年,廖承志又一次在上海被捕,为了营救廖承志,宋庆龄联合蔡元培、柳亚子等许多知名人士积极奔走,与国民党反动当局交涉,最终成功地将廖承志从敌人手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20.
峥嵘 《广东党史》2010,(1):17-21
<正>廖承志,这个名字为世人所熟悉、所敬仰。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他为重建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桥梁,为港澳回归祖国,为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为华侨、侨眷的正当权益,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鞠躬尽瘁。侨胞赞誉他是"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