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治理相对于传统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立体化、目标人本化、方式规范化、手段文明化的特征。改革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治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为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引改革、以法治原则和法律程序规范改革、以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制约和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方略 ,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论的又一大进步。人治—法治—德法结合 ,是实现传统法律文化被法制现代化传承的过程 ,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对促进社会进步 ,使中华民族复兴 ,完成传统法律文化向法制现代化历史性、创新性转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这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行,有碍于法治国家的形成。因此,辩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实现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法律现代化的前提,法律现代化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立的概念,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实质。一是在论述“法治”的客体即对象时,强调指出,对于治国者,他们首先要受治于法;二是在论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核心问题时,强调指出,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遵守程序法,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文章针对依法治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若干对策,当务之急,是维护司法公正,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6.
清代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的立法,其立法数量和质量都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立法的典范。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清代对蒙古族法制改革的效果,另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法律传统向中华法系的融合,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国家、社会与现代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然而 ,现代法治应当是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协调统一 ,法治的真正基础与源泉是社会 ,法治应当得到社会的回应。法治以社会、还是以国家为重心 ,选择何种法治模式 ,必须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代中国来说 ,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法治模式是最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是对我国法制现状科学的总结和深刻反思,他的法制思想深刻地反映着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状况、道德观念、价值准则和转型中的社会要求。本文将全面、深刻地分析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意义,剖析中国法制化进程中应注意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建设应以法制观念的现代化、立法的现代化和司法的现代化为其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当前影响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阻力在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对低下;传统法律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本土现代化资源比较匮乏。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实现我国法制的创造性转化;科学借鉴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有益成分;积极转变法制观念;要依靠政府和执政党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一直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更大程度地实现法治.而法治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法制实践,而且更关键的是要转变法治类型,由单一法治向混合型法治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税收法制改革悄然拉开序幕。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对新一轮税收法制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的范围不局限于税制结构与税种的优化,而是我国税收法制的整体建设,包括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法制现状为基础分析公众在微博等网络信息环境下对公开公正、正确真实和权威的法治的需求,提出政府、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意见领袖应肩负起新形势下的责任,以满足公众的法制需求,推进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里蒂.   《信使》2000,(2):36-36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和阐释,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极大破坏以后提出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推进我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同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法家思想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不断的自我超越 ,终于完成了理论体系的构建 ,并在思想上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政治上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个结局不甚理想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们往往把法治建构的重心完全置于国家与政府的“依法治国”上,忽略了现代法治内涵的另一个层面——社会自治。从长远看,这会使中国走向一种“形式法治”的社会。本文从国家法治和社会自治在法治进程中互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在中国现实的国情下,建构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法治与社会自治的互动和呼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治国的一种方式,是国家实现目的的工具,将法制作为法治的前提;西方学者认为法制与法治是对国家的限制和对公民的保护,将法制作为法治的一个环节。中西方对法制与法治理解差异是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在观念上的反映。法制与国家有必然联系,贯穿于国家的始终,不反映国家形态;法治和国家有必然联系,又和民主有必然联系,反映特定的国家形态  相似文献   

18.
19.
在宋朝法制文明引领下,促进了皇帝与士大夫“法治”意识的提升,即注重培养官民“法治”素质,储蓄“法治”人才,同时重视“民生”领域的建设与“法随时转”。虽然,宋朝的法制文明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与我国现代法治目标有根本性区别,且伴随法制发展,出现了律法冗杂、“重刑”思想加剧等极端性问题。但我国现代仍应对此辩证分析,择善而从,从宋朝法制文明的经验中寻求治理之道,为我国现代的良法善治提供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中始终受到"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错误思想指导,整个环境法律体系均突出表现出典型的"管理型法制"特点.这一现象如不能及时纠正,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法治"轨道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