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郭大瑞 《法制与经济》2009,(12):100-102
贫困由来以久,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对贫困致因做深入的剖析,目的是将反贫困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久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法律制度保证。而反贫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求法律,确切地说要求经济法的介入。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方法,在经济法领域中探索出反贫困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反贫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贫困问题的产生有其法律制度性根源。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法律机制的介入。反贫困立法属特别立法 ,应以对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的救济和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 ,以实现权利义务在相关主体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反贫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陈勃 《现代法学》2002,24(6):129-133
政府同时具有保护性政府和再分配政府这两种特性 ,它们在反贫困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政府是反贫困的主导力量 ,社会组织是必要的补充 ,二者应该在法律的保障下进行分工与合作。贫困的形成和腐败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 ,我们必须制约政府官员的权力 ,反对腐败。法律制度是反贫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它是行政措施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正目次一、反贫困的法律途径选择二、经济法反贫困的机制解析三、经济法反贫困的机制重构贫困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世界难题,从社会文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不断与其进行着斗争。然而,关于贫困问题形成的根源,法国学者摩莱里早已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正是维护私有制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了贫富不均",〔1〕因而在其撰写的"自然法"草案中明文规定"一切社会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施反贫困战略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我国贫困形成的制度性原因基础上 ,剖析了公共权力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探讨了开发性扶贫中的基础资源配置问题、分配正义与反贫困的关系问题、贫困者的权利保障机制问题 ,并提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中国社会沉浸在农村扶贫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喜悦之中时,城市贫困问题突然像传染病一样爆发流行。种种城市贫困现象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城市反贫困势在必行。本文将试图探讨社会工作在我国城市反贫困领域中面对的任务,以期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角度对我国城市的反贫困策略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反贫困的现状及所采取的措施入手,指出我国现阶段所采取的反贫困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进而阐述了行政法原则与理论基础包含的反贫困机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法治,经历了体制改革式反贫困、开发式反贫困和精准扶贫式反贫困三个阶段,形成了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主导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法治模式,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合理定位政府扶贫职能,实现扶贫方式从微观到宏观、从直接到间接的逐步调整,同时提高贫困人口的权利保障,推...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反贫困机理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洪  廖建求 《现代法学》2004,26(6):105-112
贫困体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这两个失灵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完善的理论基础;反贫困所体现的公平观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经济法之实质公平的典型表现形式;政府反贫困行为还与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整体利益相契合,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因此,经济法可以从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反贫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静 《法制与社会》2010,(11):184-185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但贫困问题仍不容乐观。反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之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陷入贫困的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反贫困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种设计的框架:把经济法的基本理念确定为追求社会整体利益,进而剖析社会整体利益的三个立脚点为,摆脱国家主义,兼顾个体利益,弘扬社会;通过这三驾马车对未来中国西部反贫困提供合理实际的设计和最强大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2.
赵力 《法制与经济》2008,(12):127-128
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种设计的框架:把经济法的基本理念确定为追求社会整体利益,进而剖析社会整体利益的三个立脚点为。摆脱国家主义,兼顾个体利益。弘扬社会;通过这三驾马车对未来中国西部反贫困提供合理实际的设计和最强大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反贫困工作。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总结邓小平同志长期开展反贫困斗争的宝贵经验,以期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路径对于反贫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揭示贫困本质、分析贫困原因入手,探索反贫困的法律途径。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利用财政扶贫、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资金积累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行政许可法的制度设计出发,论述了行政许可法与反腐败、腐败与贫困的关系,进而从行政许可法的制度设计层面论述了其与反贫困的关系,最后给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生物,历来受到经济学的关注,本文认为贫困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人们的一套行为模式和性情倾向。从实践的逻辑来认识贫困和反贫困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文中借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对贫困和反贫困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城市反贫困领域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对于消除城市贫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由于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介入城市反贫困工作中,使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参与反贫困的理论必然性出发,分析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反贫困中的优势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浅谈社会救助与开发式扶贫的制度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孜孜不倦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源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和开发式扶贫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在反贫困斗争中遇到了一些原有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分析社会救助和开发式扶贫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框架可知,将农村社会救助和开发式扶贫的有机整合将是转型时期中国反贫困斗争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多元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经济法应该具有多元开放的法学视角和理论进路,例如,法律视角、经济视角、政治视角、历史视角、人权视角、哲学视角、发展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等等。Jackson的实用主义宪法制度分析、Petersmann的理想主义自由宪政分析、Qureshi的全球化多元综合法律分析为国际经济法学术领域的三种主要视角。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多元标志着国际经济法学术开始走出理论的幼稚和贫困,迈向理论的成熟和繁荣,进而超越概念之争,进入理论之争,乃至开启范式之争。  相似文献   

20.
胡悦  赵华 《行政与法》2005,(5):100-101
将“社会本位”作为经济法的法律原则,无论从其产生的社会前提上还是经济法与其他传统部门法的区别上看以及该原则与经济法其他法律原则的关系上来看,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法调整范围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性,还统率着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提供了经济法的行为方向和模式,弥补立法疏漏,使之具有规范性、实限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经济法社会本位原则是经济法所特有的本质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