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巩 《今日上海》2010,(7):52-53
油画家田学森,从山东到上海定居,已十三年了。但繁华的大都市并不是画家贪求和留恋的地方。早期田学森的作品就有着与故土山东乡土油画不同的特点,1997年他到上海后,就感觉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气质的艺术语言。他画了大量城市女性、人体和城市风景,一反他从前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2.
1998年的金秋时节,有幸与我区同仁赴越南首都河内,访问胡志明主席在主席府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这次访问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胡志明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他在战争年代还在广西柳州开展过革命活动,访问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主席府座落在越南首都河内的西边。越南人民伟大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在自己79个春天的一生中,到过许多地方,但他多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是主席府。从1954年12月至1969年9月,胡志明一生最后的15年里是在主席府度过的。1890年5月,胡志明诞生于越南义安省南坛县。他先后到过法、德、英、美、日等…  相似文献   

3.
1973年10月12日,时年63岁的汪宇平骑着自行车只身来到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在前几天,他在一次征集文物中,听到农民讲大窑村有许多火石(学名陵石),在他多年考古经验和总结出一条,凡有火石的地方,十有八九是古人类活动的场所。来到大窑村,果然火石遍野,红、黄、白、蓝,令人十分神往。在普查中征集到两件很有价值的人工打制火石片。经过研究分析,他初步断定这里是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过的地方,紧接着他又在大窑村邻近的什棋赛村、陶卜齐村、前乃莫板村,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骨化石。于是他又背着这些石头到了北京、经贾兰…  相似文献   

4.
在我看来,45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这是因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非常喜欢这里。1954年,他在滂论大雨中,站在北戴河的一处巨崖上作了一首词《北戴河》,词中描述了北戴河的景色,表达了他取得了政权后(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建立了新中国)的喜悦心情。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这首词如同他的其它语录一样不但尽人皆知而且人人能够背诵。北戴河因此被中国人牢记。北戴河距北京只有几小时的车程,在炎夏时却比北京凉快得多。毛泽东很喜欢这里,他习惯在北戴河召开中央会议,把他的部下都叫到北戴河开会,…  相似文献   

5.
亦炎  黄赟 《今日上海》2010,(2):52-53
在广元公寓通往上海交通大学浩然科技大厦的路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步伐矫健的老先生,他就是耄耋老人,中科院院士杨槱。“我每天都要到办公室看看书,写写东西,这样感觉生活很充实。”杨槱这样说道。年近九十的杨槱回顾以往的工作生活,他的信条是:到需要我的地方去。他讲述了关于他名字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6.
王如龙 《今日海南》2007,(11):42-42
他曾是一名部队副团级军官,脱下军装后成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从部队到地方,从军官到公务员,凭借着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爱岗敬业的他很快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他,就是海南省旅游局主任科员、共产党员邹贤锋。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一则短文《有油水的地方易滑到》,文章大概是说一名干部在调整时没有如愿到“油水多”的位置,颇感失落,其母亲询问原因,他漫不经心地说:“在这清水衙门,工作起来不提劲,也没有一点油水。”他的母亲把菜油洒了一地,让他踩到上面试试。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民政系统纪检监察战线上,有一位被中纪委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坚决查处违纪案件,深受群众的欢迎。他,就是云南省民政厅机关纪委书记、审计监察处处长杨正发,1990年8月,民政厅成立审计监察处,杨正发同志受命出任副处长,主持工作。30多年来,杨正发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时时以党的事业为重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没有半点怨言。在部队地搞过保卫工作、知道那工作的艰辛滋味;转业到地方,他又摊上户监察…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好友要申请日本永久居住权了,前几天到我住的地方来了,我一听来由就知道他遇见问题了。因为在申请永久居住权时,要填写是否在日本有过违法犯罪记录,这可难坏了他,因为他违反过几次交通规则,和一次因超过规定速度50公里.  相似文献   

10.
何钊  宗飞 《政协天地》2013,(9):43-44
时光倒流40年,他还是一名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小伙子,除了开大巴,这个1.8米的大个头还经常冲锋在篮球场上,每一次上场都能引来阵阵的喝彩;倒流30年,他是运输公司车队的队长,接手一穷二白的客运车队,带着400多名员工,  相似文献   

11.
他从1851年走来,他喜欢背着行囊周游世界。行囊里是他最珍贵的记忆。从蒸汽机到埃菲尔铁塔,从音乐之都维也纳到繁华之城纽约。他是个出色的行者,旅行是他素来的使命。他在每一个经过的地方都留下印记,他是一个慷慨的使者,乐于与人们分享悠长的记忆和丰沛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他曾是一名军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冲锋陷阵负过伤,立过功,受到过中央军委领导的接见。转业后,他从军营走进了警营,从事着公安院校新生录取的政审和提高在职民警素质的培训工作,他严格认真,讲原则,工作兢兢业业。早在战争的硝烟中,他就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十几年的打拼,到如今,他已是广西作家协会的会员,先后出版了一个短篇小说集和三个长篇小说,共79万字。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科科长伍德安。1995年,他转业到了地方,虽然眼前不再有熟悉的方队,耳旁也听不到嘹亮的军号声,但十几年的军营生活,…  相似文献   

13.
徐虎式所长     
《今日浙江》2006,(9):29-29
1996年10月,任维进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浙江中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目前担任中元公硎市政分公司下属的排水设施所所长。作为一名部队的营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人称之“徐虎式所长”。  相似文献   

14.
他疯了!为救娃娃鱼深山建“龙宫” 王国兴出生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乡,他当过兵,做过货车司机。再加上非常聪明,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是大家公认的“见过世面的能人”。更牛的是,他从1993年开始养中华鳖。到2000年就积累了2000多万元的财富.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甲鱼大王”。  相似文献   

15.
林汇泉 《世纪行》2009,(2):35-37
在土家,在长阳,一个小小的地方.住着一位普通人,可他却是国家级宝贝。 1995年5月,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门岩松的采访:6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东方之子”就是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初秋巨拴科到安康履任副市长的第一天,碰巧我们是在一张桌子上用的晚餐。显得年轻、儒雅的他微笑着和省委政协工作调研组的同志们寒喧,当别人将我介绍给他的时候,彼此握手后算是初识。时隔两年多,我们又要在这个地方见面,有了“第二次握手”。我非常好奇地想知道,几年的基层工作,给这位学者型的领导身上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滔滔东海水,浊浊哭英魂。 宋兴尧,一颗在祖国海洋事业上闪熠的流星匆匆滑过了他41年的人生轨迹,从海军机关到部队船艇,从将军到士兵,都对这位英才的早逝感到悲痛和惋惜。军委郭伯雄副主席高度评价他是科技干部的一面旗帜,是地方大学生干部的优秀代表,将他的精神高度概括为:“使命重于生命”。海军领导机关在唁电申痛惜:“他是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事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英年早逝是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保障事业的巨大损失。”他留下的军功章和16本荣誉证书,诉说着一位“量海人”朴实而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一字源流奠万华1988年10月,著名的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首次到祖籍地福建寻根祭祖。当时的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会见了他。李远哲博士激动地说:“福建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祖先生活了1000年的地方。”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清康熙年间,他的祖先从福建南安渡海到台湾新竹县。李远哲博士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清明节随父亲去扫墓,每次看见祖先的墓碑上写着“武荣”,就问父亲咱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泉州来,与‘武荣李氏’有…  相似文献   

19.
一1985年,33岁的马承斌从福州军区某兵团政治处主任任上转业回地方,被安排到常德市马凌航线复航工程指挥部工作,没有任何头衔。但他没有因此消沉,军营赋予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斩钉截铁的气魄。这种铁血气质伴他在军营建功立业,回到地方后,又助他在一系列改革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事业的坦途。1989年,马承斌调到市港航管理处任负责人。这是撤区建市后新成立的一家副处级单位,管的是全市的航运和港口业务。这个原为科级单位的单位虽说升了格,却是一个谁也不愿去的烂摊子。工资发不出来,人又难管,该收的费从来就没有收齐过。针…  相似文献   

20.
最近,香港《大公报》一记者到四川某高校采访,事先就在电话中告知:随便提供住宿,打地铺都行,不在学校吃饭。当时主人们以为只是客套,因此没有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后来。这位记者来了,所有该做的事做完以后,也到了吃午饭时间,未料他果真不肯到学校为他准备的地方进餐。万般无奈之下,该校以“AA制”形式,让他吃了一顿自掏腰包的午餐。晚饭,也只好由着他自己一人去了学生食堂。走之前,他拒绝了学校送给他的纪念品。 尽管这位记者一再说明,他这样做只是按照自己的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但他的所作所为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