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罗艳华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黄金树合著的《克林顿传记》一书,已于1998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26章,共32万字。它详细地叙述了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的政治生涯。本书披露了克林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到人们公认的“政治神童”,直至成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总统并且获得连任成功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其他一些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该书花大量篇幅介绍了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情况,特别是大选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研究》2002,(1):23-23
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的《国际关系史》(现代卷)于2001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的其中一卷,是在方连庆原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的基础上修订而  相似文献   

3.
《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由亚非拉政治教研室梁守德、陈峰君、王杰主编,林修坡、李湖、张锡镇参加合作撰写的《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今年上半年出版。该书共35万字,分六章,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诸方面对战后亚非拉各国进行了综合研究,比较系统、客观,全面地介绍了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情况,内容丰富、充实,可供  相似文献   

4.
该书由我院陈峰君教授独自撰写,2000年6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亚太学》论丛中的又一部力作(论丛包括《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亚太安全理论与实践》、《朝鲜半岛与大国关系》、《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对外关系》等)。该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东亚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有东亚特征、东亚崛起要因、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儒家文化作用及对西方文化的开放。中篇是印  相似文献   

5.
由我院陈峰君教授主编的《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一书已于1999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7万字。 该书以冷战后亚太五大力量中心为重点,以冷战后亚太格局的转变为背景,全面分析了冷战后五大力量中心的亚太战略,相互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关系,对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是我国全面、系统探讨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大国关系往往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形态和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因而成为国际关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部国际关系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大国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国际关系基本格局与国际秩序基本规则的形成、维持、调整与再形成的历史。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如何牢牢把握时代的主题,积极推动当今世界不合理国际关系的变革,有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戈尔巴乔夫1986年初正式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到1987年11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正式出版,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是,新思维及其在实践中的政策主张,已迫使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认真地温习战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关系史。并对今后十几年、二十年,乃至几十年的世界前景作出各种猜测和描绘。"新思维"究竟新在哪里;何以会引起种种复杂的反响;经历过"冷战、解冻、紧张,缓和、紧张"等不同阶段的国际局势,在"新思维"的冲击下,是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应邀翻译了英国学者菲利普·阿伦·雷若兹教授的《国际关系入门》(An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英国朗曼公司1994年版)。《国际关系入门》分为引言、微观国际关系、宏观国际关系、微观—宏观联系四部分共13章以及序言和结论。该书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不仅涉及到国际关系的许多基本概念和专业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9.
国际格局多极化中的美国新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是资本主义大国国际政策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大国更是如此。伴随霸权主义政策的同时,必然引发战争,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不争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霸权更替史和战争演变史。 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上升为世界的主题,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这对于霸权政策不能不形成巨大的冲击。美国在苏联东欧崩溃瓦解之后,失去  相似文献   

10.
浦野起央教授在日本国际关系学界是一位资深的学者,一位多产的教授。迄今已出版了160余部著作。其新著《国际关系理论史》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书名译为《国际关系理论导论》,译者刘甦朝)。浦野先生致力于从政治、历史及法律方面研究国际关系与区域问题。从浦野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老一辈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国际关系史的书几本,这是一件好事。这表明,在中国,国际关系史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正在发展中。国际关系史是历史的一个方面,也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部门。今天,正当我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从而对外关系日益频繁、参加国际关系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于国际关系史的学习和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联合主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术研讨会于5月6日在我系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长鲁毅教授,以及来自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我系部分师生共35人,会议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相似文献   

13.
一部国际关系史,记载着或大或小的国际冲突和这样那样的国际战争。国际关系理论,其核心和实质,可以说就在于探索国际冲突和国际战争的起因、发展、解决。因此,国际冲突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关键课题,近年来更成为整个国际政治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又是一个争议纷杂和对策乏术的领域。现仅就国际冲突以及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看法,并希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新气象。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特别是世界史学者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参与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来,为当今世界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崛起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那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何如?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和公共外交等,著有《美国世界战略》和《撒切尔夫人传》,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二版),主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到1980年代,在经历了三次理论大论战后,演变成为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流派之间的论争。随着论战的继续,二者比试的范围越来越窄,最后聚焦在诸如相对收益重要还是绝对收益重要、制度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等细小或不是问题的问题之上。学界认为它们之间甚至出现了很多理论趋同,论战的活力也开始减弱。这样,国际关系理论界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开始大胆借鉴其他学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国际关系。奥努弗(NicholasG.Onuf,国内或译为奥鲁夫、奥纳夫)正是在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目标追求和实践要求上有许多原创性贡献。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摆脱了权力政治的窠臼,其理论与实践创新更多。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传统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发展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作了新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实际,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趋势。“9.11”事件和“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出现,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变化,也由此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可以为战争辩护吗?》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编辑出版的,它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国际法与伦理结合的角度解读了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正如该书标题所示,作者围绕战争干涉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书的由来本书的始作俑者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法国外交部分…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先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商谈作战问题和战后和平安排问题。这三次首脑会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会上达成的许多协议和作出的许多决定,不仅对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战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奠定了以雅尔塔协议为主体的战后体制。因此,探讨战时三次首脑会议,是研究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部反映我系教师对冷战结束后重大国际问题进行新探索的论著《国际政治新论》,7月初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梁守德教授任主编,方连庆教授等任副主编。全书选录学术论文30篇,共30万字。它包括五部分:1.世界形势与国际战略的新观察;2.亚非格局的新探索;3.欧美研究的新角度;4.中国对外关系的新认识;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思考。面向21世纪,并以开拓创新精神对当前国际政治诸领域的重大变化和新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在西方又称国际关系学,它是一战后最先在英美形成为独立的学科,这与它们当时的国际地位有关。二战后,出现许多学派,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名称到研究方法也不相同,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在苏联,六十年代还没有建立国际关系理论,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持完全批判的态度。七十年代苏联才开始研究,并认为国际关系理论是"分析评价和预测国际形势发展、制定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理论基础。"现称"这个理论正处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积极创建我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已成为实践中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因为战后,国际政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严峻多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与新问题,旧的理论已不能解释。再则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在对外政策上也有重大的调整,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对外关系有很大的发展。这也需要从理论上论证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