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故乡,《山乡巨变》的生活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理 《新湘评论》2008,(9):45-47
在距湖南益阳市中心城区不到6公里的高新区谢林港镇.有一个叫清溪冲的村落。这里,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走出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曾影Ⅱ向和教育了一代人,其中《山乡巨变》就是在这里完成写作的。故乡,是周立波这部文学巨著创作的生活之源。  相似文献   

2.
正周立波1908年出生在益阳邓石桥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周立波出生前的一天晚上,他母亲梦见一只凤凰落在对面山中的梧桐树上,他父亲援引"凤凰来仪"典故,给他取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周立波是一位著名作家,著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和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对他在作家之外的方面,知之甚少。其实,周立波的品格和爱党、爱人民的情怀以及他从事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徐庆全 《湘潮》2008,(8):10-14
周立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杰出作家。2008年8月9日,是周立波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学习他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奋斗终身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弘扬他贯穿一生的崇高的革命品格,继承他锲而不舍的文学探索精神,本刊特推出3篇文章,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我跟周立波是同乡。我的老家距周立波老家清溪村仅七八里远。小时候,我到外婆家去,常常从清溪村荒草萋萋的田塍路上经过。我也在周立波读高小的周氏蜚英小学读过书。因此,我跟周立波是一个真正的同乡,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校友。只不过他比我长一辈而已。也许是这两层关系,我从小就对他十分钦敬。他的人品和文品,几乎影响和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第一次见到周立波,是在1955年的初冬。当时我正在益阳县四中读书。这所学校过去是周姓的一座族祠。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民国年间这里办了一所小学,周立波父亲周  相似文献   

5.
邹理 《学习导报》2012,(3):36-38
益阳谢林港镇清溪村是周立波的故乡。1908年7月3日周立波就出生在这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南国小山村。据周立波母亲对人讲,她怀这个孩子时,梦见一只鸟落在对门山上的梧桐树上,于是,父亲援引"有凤来仪"的典故,给他取名为绍仪,又名凤翔。  相似文献   

6.
文学湘军:声震中国文坛早期产生的一批著名作家如田汉、欧阳予倩、成仿吾、沈从文、丁玲、周立波、张天翼、蒋牧良、叶紫、康濯、谢冰莹等,这些作家在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在各自的文学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较大贡献。在“文革”期间,益阳作家周立波以其独具风格的《山乡巨变》,影响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作家。未央、周健明、谢璞、刘勇、任光椿等实力强劲的中青年作家也是在他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从“文革”后到1989年,湖南文坛迎来了一个绚烂的春天。其中古华、莫应丰、任光椿、孙继忠、…  相似文献   

7.
正周立波,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文化战士、杰出作家、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获得国际奖项的优秀作家之一。上海十年1926年,在湖南长沙省立中学读书的周立波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学习新文学。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周立波也离开书斋,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1928年初,周立波离开湖南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地下党组织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进入了  相似文献   

8.
说起周立波。不少人对他的印象是“油滑”、“贫嘴”加“矫情”;但说起《中国达人秀》、《壹周立波秀》,很多人又喜闻乐见他的唱歌、跳舞、打假和洒泪。周立波可以说是时下国内的最红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之一.促狭地针砭时弊企图让观众买账,但掌声过后,却没多少人会当真。因为人们都知道,这本身就是一场秀。  相似文献   

9.
和《大公报》的关系,在我的父亲刘克林文革遇难后,十几年,是音讯隔绝了。 父亲194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在回老家湖南新化的路上,巧遇王芸生先生。因为芸老在我父亲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他在燕大是学生自治会主席,又是学新闻的。芸老问及我父亲毕业后的去向,说,去报社吧! 我父亲回来后,遂进入《大公报》。在报社的几十年里,主持过要闻版,评论版,最  相似文献   

10.
孟超创作昆曲《李慧娘》 昆曲《李慧娘》是作家盂超根据明代周朝俊所著《红梅记》中有关李慧娘的情节创作的。孟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开始活跃于中国文坛。曾与蒋光慈、阿英等人一起创建文学团体“太阳社”.后来“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目不识丁,却是儿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父亲和祖父原籍山东省荣成,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逼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父亲18岁时从哈尔滨市第一中学考入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正在大学读书的父亲积极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唯物史观》,一本是《中国向何处去》。读了这两本书以后,革命的火种就在他心中点燃了。父亲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几位共产党员发现他做事踏实、忠诚可靠,几次传送秘密文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红灯记》诞生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四十开外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当年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一场戏在当时何以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出戏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笔者就《红灯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作一披露。剧本来源和编导、演员的确定《红灯记》体裁最早来自于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1963年3月的一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林默涵将中国京剧院导演阿甲叫到自己办公室,交给他一叠稿子,以征询意见的口气说:“这是江青同志从上海拿来的,她建议改编成京剧,你看怎么样?”阿甲接过稿子翻了翻,原来是上海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日本文学中,安部公房通常被认为是受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作家,人们很少注意他小说中的日本特色方面。本文以其代表作《闯入者》与卡夫卡《审判》之比较为中心,分析两者之间在个体意识与生死观方面的明显差异,并力图从日本文化传统的层面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我们景仰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历程。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卓有影响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后人树立了杰出的典范。巴金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他以充满进步思想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等长篇作品,《英雄的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说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几十年…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是吴恩裕于1939年"三十而立"之年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三年之后完成的博士论文,1944年由他自己从英文译为中文,于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曾经收入《商务印书馆文库》重新再版。现在又列为商务印书馆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问世,足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父亲章乃器于1977年离开人世与我们永别,已好多个年头了。可是,父亲的音容笑貌,他待人处世的神态风采,仍历历在目,一切恍如昨日。 人民对父亲一生对国家民族的功绩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刻。历史公正地证明,父亲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他又是一位著名  相似文献   

18.
正一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阿英(本名钱杏邨),一生嗜书,在文艺研究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收获。他早期写有许多文艺评论,还创作了多部历史剧;后期以近现代小说研究为主。由于收藏丰厚,他撰述、辑录有《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小说四谈》《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晚清文学丛钞》等多部研究著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著述丰硕的典型文化人还是一个"老革命"。近现代中国时局多舛,文化人基  相似文献   

19.
正问:冯白驹将军家喻户晓,他是怎样开始革命的?答:我父亲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是个石匠,靠打石头供父亲上了学。后来爷爷的石场被富人霸占,就失业了,没钱再供父亲上学。1925年,父亲就读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期间,他参加了秘密共产主义小组,经常看《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一些同学开秘密会,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思想比较进步。1926年,父亲停学回乡(海  相似文献   

20.
再忆陈毅     
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先生送我一本他新出版的诗集《时空的跨越》。这本诗集收集了他从1990年3月起到友协担任副会长、会长的16年内写的365篇诗作,我浏览这本厚厚的诗集时,首先看到的是他多篇纪念已故父亲陈毅元帅和母亲张茜同志的诗作。他歌颂他父亲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