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春花 《实事求是》2013,(2):101-103
国家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全国总体经济的好转和大幅增加,但同时也使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拉大,新疆也在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同样造成了南北疆经济差距的拉大。根据特区建设理论及沿边开发大趋势和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的需要,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是必然选择,在特区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口援助与增强喀什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端要素是构建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因此产业升级本身是一个高端要素不断集聚提升的过程。中心大城市具有集聚大量高端要素的优势和能力,这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长期依赖于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浙江而言,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中心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是现阶段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必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是实现制度创新 ,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调控两方面的作用 ,着重解决好选择有效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发挥城市化规划的导向作用 ,培育市场化的城市化发展机制 ,改革不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创新土地利用制度 ,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还从杭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性差异较大、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出发 ,提出了杭州市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历来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早在改革开放前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根据不同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又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都体现了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愿望,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时代背景、主要任务、运行机制、实施效果等方面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地域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于一体的中观社会有机体。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区域处于基础地位,发挥着战略作用。一方面,区域发展最为直接地支撑和保证了宏观组织,诸如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最为直接地推动和促进了微观组织,诸如企业乃至家庭的发展。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创新实现区域发展,是解决现代区域问题,提高区域竞争力,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途径。本文在分析区域创新发展三种模式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兵团区域创新的战略环境,最后提出模仿创新是现阶段兵团区域创新的必然选择,合作创新是兵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能否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初步形成、正式确立到全面深化的演进过程,其基本内容、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也由非均衡发展中的协调逐步走向全面协调。十二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既体现了党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模式、发展价值观和执政理念探索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关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与策略安排的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追求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之间既存在明显的承袭关系,同时也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必要调整和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陆海统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始终体现了陆海统筹的思想.目前,要准确把握省委提出的"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促进"陆上山东"与"海上山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内蒙古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区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势头强劲。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实施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笔者认为,明确确立、实施和完善资源转换、工业强区和制度创新三大战略,应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理论思考。纵观共和国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区域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为中心区域发展战略、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下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郭庆汉 《学习月刊》2012,(20):36-37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省有关学者先后提出了建设武汉1+8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逐步形成了我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两圈”的划分是乎不太符合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不利于我省区域经济乃至总体经济的发展.我省的优势在于一座特大城市、一个大平原、  相似文献   

14.
15.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中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在总结城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差距,并对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因作了具体分析,从发展战略与区域布局层面,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专家提出,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已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我认为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实际的状况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未来5—10年,我国将处于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性"至少有三个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发展导向处在历史性转折时期——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发展导向;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建议》的部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一战略既突破了我国传统区域发展的思维定式,拓宽了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也创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彦 《理论文萃》2002,(5):20-25
如果谈起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发展的成功经验,城镇化无疑是可书之笔。众所周知,苏南地区近二十多年来的小城镇建设,导致了“三元社会”的格局。所谓三元社会结构,就是在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之间,按实际情况与能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城镇-乡村的格局。但是进入新世纪,特别在苏南乡镇企业的改制基本完成之后,小城镇在苏南城  相似文献   

19.
段娟 《党史文苑》2009,(6):4-7,20
建国后,我国实施了近30年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该战略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国防、平衡内地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转变,平衡发展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并被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代.本文以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为研究时限,对平衡发展战略向1981-1985年期间实施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和1986-1992年期问实施的三大地带梯度推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察,概括了两大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举措,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了非均衡战略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剑平 《求实》2012,(5):51-54
目前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有: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逆向调节的财政税收制度与区域协调发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应该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制订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