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涉他合同之一种,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以向第三人为给付为标的的一种特殊合同,与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附第三人保护作用之契约等相关制度均存在诸多差异。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有特殊的法律效力。第三人依合同对债务人享有直接请求权,并有权对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合同债权人也同时享有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权利。债务人须向第三人为给付,同时得以因合同而生的一切抗辩对抗第三人。我国《合同法》第64条未赋予第三人以任何法律地位,并非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2.
所谓合伙合同,是指两人以上相约出资,经营共同事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同。合伙合同从广义上来讲,应包括民法通则所确认的个人合伙合同和法人半紧密型(合伙型)联营合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所指的合伙协议。合伙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合伙合同主体的同一性。合伙合同的主体是全体合伙人,且均称之为合伙人。2.合伙合同目的和经济利益的共同性。3.合伙合同权利义务的平行性。在合伙合同中,各合伙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也承担同样的义务。4.合伙合同具有组织性。5.合伙合同具有连续性。合伙合同一旦成立,其权利义…  相似文献   

3.
不安抗辫权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合同法律关系中,为贯彻公平原则,对期前履约危险进行平衡而设立的救济制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双务合同的履行都不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当事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往往不一致。因此,如何保护先履行当事人的利益是法律必须考虑的。世界各国的合同法都规定了不安抗辨权作为保护手段。只有不断完善不安抗辩制度,才能使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充分发挥不安抗辩权的作用,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赵彦波 《世纪桥》2008,(1):71-72
价格条款对于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合同的成立上又显得不那么重要,对于它的原因,从国际及国内有关合同规则对要约成立的构成要件各因素的不同地位分析,探讨价格条款在合同中地位的发展趋向,以求能了解国际合同法有关合同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可抗力制度与情势变更原则的区别在于二者司法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功能不同、适用的场合不同。有关不可抗力制度与情势变更原则在相关案件中的司法适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合同的履行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则既不适用不可抗力制度,又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如导致合同能够履行,但履行后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则建议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如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适用不可抗力制度。  相似文献   

6.
无效合同是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确认为无效。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避免违法无效合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表现为:债权人享有给付请求权以及违约救济请求权;债务人可以对利益第三人主张他原本可以对合同债权人主张的权利;第三人享有的权利由合同当事人合同规定。  相似文献   

8.
所谓订单农业,也被称为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与农产品收购者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益驱动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青 《学习论坛》2004,(11):38-39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制度为适应利益分配与生产的需要而创设 ,又随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的愿望而创新。潜在利益激发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求。强化利益激励机制 ,坚持利益导向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即成为当今社会制度创新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信访制度承担了利益表达、民主监督、权利救济的功能,本质上作为一种行政救济手段的信访制度人治色彩浓厚,客观上消解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其制度的内在困境也日渐凸显。要解决信访问题,就必须重构其制度功能、整合信访组织机构、创新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好利益关系,必须找准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度是实现利益关系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利益协调的制度不仅仅需要统揽全局的总体要求,更需要具体的体制机制设计。和谐社会理应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形式,其根源就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高度分化的利益没有获得合理的组织化和代表。因此,实现利益组织化可以有效地化解群体性事件。政府肯定利益组织化的正当性,并在制度设计上保障利益组织化以及正确定位在利益组织博弈中的角色,可以保证社会的平稳的安宁。  相似文献   

13.
以往实行的国有经营性土地协议出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是土地交易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土地出让往往采取非市场的方式,买高卖低都由政府说了算,交易双方在利益上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地位;二是特权左右为土地定价问题。由于缺乏制度的制约.协议出让土地的权力很大程度掌握在一少部分人手中,批条圈地、低价卖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土地开发商直接与土地拥有者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多头供地的格局使得土地交易暗箱操作、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本刊记者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土地协议出让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林喆 《廉政瞭望》2012,(15):42-43
新特点:把腐败埋在制度中,近年来,国内瘸败出现新特点:腐败出现制度化。一些官员为了给其谋利行为披上“依政策、制度办事”的外衣,事先将其利益设计存政策、制度中,这样谋利的过程就成了“依政策、制度办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761年就颁布了《联邦采购法》,以立法的形式对政府采购进行规范的法制化管理。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政府采购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购的成功经验对政府采购刚刚开始起步的我国来说,具有很大借鉴意义。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在完善的法制基础上。美国政府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采购行为。从早年颁布《联邦采购法》开始,美国先后颁布了《合同竞争法案》《购买美国产品法》《服务合同法案》《贸易协定法案》《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法案》《小额采购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决战阶段,各种深层矛盾凸现出来,集中表现为物质利益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企业内、外各种利益关系,其中主要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使企业的利益机制驱动力和制动力的双重作用协调运作,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坚持利益原则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保证。改革国有企业,其主要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并使其行为合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要真正实现这一月标,既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珏须发挥各种政治机制的利益整合功能。作为我国政党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参政党,具有重要且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其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政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参政党具有利益聚合、维护稳定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的利益整合功能,从参政党与执政党、国家政权机构、社会的关系以及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关系角度发掘参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有助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我国参政党在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合同法》第52条第(一)项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第54条第2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上述两条规定表明,同是以欺诈、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合同管理有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宝华 《前线》2011,(12):29-30
农村经济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内部成员、本集体组织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土地承包、租赁、联营、对外投资及农村建设项目合同。近年来,由于缺乏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利益,引发了大量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因此当前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农村经济合同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据     
《当代党员》2014,(8):5-5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24个城市居民届住满意度进行抽样测评,杭州、重庆、宁波分列前三。重庆居民居住整体满意度为78.9分,表明重庆居民对当前居住社区的整体状况感到比较满意。重庆从2003年开始探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2006年启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截至2013年底,全市99.6%的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度,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