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4)
在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由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阐释,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早阐释和论证共产主义思想的经典文本。马克思以解答"历史之谜"为线索,以解析"异化劳动"为源头,以剖析"私有财产"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层层递进,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鲜明透彻地完成了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生成的逻辑论证,找到了一把解答"历史之谜"和通往人类社会最终归宿的密钥。读原著、学原文、追本溯源,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真谛;悟原理、求真理、继往开来,才能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的重要著作。《手稿》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其他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批判性考察,同时也为我们指明实现真正的平等社会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对最终实现真正的平等应当具有正确心态;应立足当下,从自身做起,重视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异化”为“方法论自觉”,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实然,创设了异化劳动的系统性话语空间。西方传统思想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德国古典哲学中“异化”理论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富本质”的邂逅、矛盾重重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达成“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三个方面构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语境。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样态、产生的深层次机理与扬弃异化劳动的路径三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内涵布展的完整性阐发。多维审思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现实启新:辩证看待坚持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相统一的政治立场;客观思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政治举措;理性考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7.
郝瑞斌 《理论探讨》2008,42(1):47-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并非对宗教问题"几乎根本未予考察",事实上,马克思正是藉"异化劳动"发展、深化了"宗教异化"的思想.彰显这个一直以来被遮蔽了的批判维度,有益于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本真存在着的原初逻辑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旭东 《学理论》2013,(17):38-3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争议性比较大的马克思早期著作。其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性质和理论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这部著作出版之时,围绕着怎么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形成了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而近些年的《巴黎手稿》文献学争论也为理解这部著作增添了复杂性。国内外对于这部著作的编译也有很长的一段历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张楠 《学理论》2013,(24):48-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诞生地。在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解存有普遍争议的今天,回到思想发生的原初过程,以《手稿》为文本依据,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这一人道主义的根本问题的变革性理解、人道主义发展中的异化及其扬弃以及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三个方面,探寻马克思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10.
董琳 《理论导刊》2013,(4):57-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其中审美主体的确立与建构为研究视角,探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的独特价值,认为马克思的审美主体思想不同于历史上的诸种美学观,它不是孤立地、静态地研究审美主体,而是把审美主体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置于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并以审美主体的实现程度作为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审美主体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虎学 《理论视野》2014,(3):16-18,21
总体上看,国内外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截然相反的代表性观点即“顶点论”和“不成熟论”,二者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由此自然会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这也涉及到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事实上,科学对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助于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1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他站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观的高度,以宏大的视野审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这些理论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的反映。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进而从劳动者、劳动产品、劳动对象、人的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等四个角度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丰富内涵。新时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仍然是我们洞悉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底气,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胡莹 《学理论》2010,(12):47-48
立足于《手稿》,从共产主义的发生学根源入手,分析此时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经济论据和现实基础,明确了共产主义通过对现实状况的积极扬弃,实现人本质的复归,是理想与现实的具体统一,最终指向人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谭天 《理论导刊》2022,(7):91-97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推动了数字劳动的诞生,作为一种新型劳动范式,数字劳动的异化样态并未根除且更易隐藏。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复杂社会剥削实质的揭示,从源头上廓清马克思视野中劳动异化的真相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转向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大量着墨于异化劳动的经济事实和理论超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非人”状态、物的“治人”弊端。在私有制占主导的西方经济体制中,资本逻辑、工具理性的施加使数字劳动仍突出表现为数字劳动主体与数字产品、数字生产、人的类本质及主体间的异化形态。而异化的克服必须从社会历史运动中寻找理路,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向,在重构数字生产关系和解放数字生产力、回归技术反哺和人本逻辑、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推动数字劳动的解放和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这部被低估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人在自然中存在,人在活动中存在,人在关系中存在,人在意识中存在,人在需要中存在,人在历史中存在。《手稿》对人的六种存在方式的揭示,意味着人学史上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姚继冰 《理论探讨》2003,1(4):31-3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一般是在"异化劳动"的意义上被解读.而实际上,劳动概念在<手稿>中是一个多重含义的复合体.青年马克思以古典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思考的出发点,以劳动为其关注的核心概念,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由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引发的劳动的悖论,并在试图解决这一悖论的思想进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与此同时,由于现实的历史的逻辑思路的介入,最终导致了<手稿>在深层的理论逻辑上呈现出多重逻辑交织并行的复杂局面,作为外在反映,劳动概念也呈现为多重含义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7)
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与《1857-58年经济学手稿》两个文本的共通点之一是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且《1857-58年经济学手稿》的撰写正是从马克思对蒲鲁东派的批判开始的。在"巴师夏和凯里"部分里,马克思在历史方面对巴师夏的批判与对蒲鲁东的批判如出一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再次批判了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并阐明自己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货币章"中,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主义者达里蒙的批判,揭露了蒲鲁东派"劳动货币"幻想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