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桃啖君”引起的思索海淼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含糊不得。如果凭个人意志、好恶来判断是非,真理还有什么客观标准,法律又如何成为准绳呢?近读《韩非子·说难》,有一则“余桃啖君”的故事颇耐人寻味,说的是从前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车,就要被砍去双...  相似文献   

2.
马基雅维里和韩非子,这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之下的政治思想家都主张法制,本文将通过二者的代表作《君主论》和《韩非子》,来辨析二者法制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法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其形象很有些象韩非子所说的悬挂在房梁上的斧头。一提到法,马上会令人心惊肉跳,“犯法”就意味着要刺面、割鼻子、砍脚、割生殖器、杀头,以至“满门抄斩”。  相似文献   

4.
张诺 《政府法制》2012,(29):28-28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5.
春节前,孔子一名有钱的学生端木赐,也就是子贡,买了一辆新车,跑去告诉老师.此时,孔子正和韩非子坐在厅堂之上聊天. 子贡难抑喜悦地打断他们:“老师,我刚买了一辆新车.今年春节放假我终于不用再挤铁牛车回家了,还可以顺便在城门外捎几个人呢!” 韩非子看着子贡喜悦的样子,抢先说:“那你收钱吗?”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的判例法研究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自诞生之日起,就比较重视成文立法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以成文法为武器(如郑国的子产铸刑鼎、邓析编竹刑,晋国赵鞅的铸刑鼎等),战胜奴隶主贵族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一了中国的秦国全面采用奉行成文法主义的法家理论(如《韩非子·心...  相似文献   

7.
最早的窃听     
不知从何时开始,打开电视机,谍战剧风靡荧屏,其实,搞情报古已有之,就拿窃听来说,有记载的、最旱的窃听事件,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详细记载了这次窃听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要从秦惠王的弟弟樗里疾说起。樗里疾足智多谋,人送外号“智囊”,他还是秦国的战将,曾立下赫赫战功,加上本身又是皇亲国戚,特别受秦王宠爱。  相似文献   

8.
古人的眼光     
《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商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不肯用粗碗具,必将用犀玉杯盘,食山珍海味,进而穿绫着缎,建殿字楼台,如此将一发不可收拾。不出箕子所料,没过几年,商纣王就建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大兴土木,为所欲为,最终身陷周武王重兵包围,自焚鹿台而亡天下。  相似文献   

9.
樊中泳 《法制与社会》2010,(23):279-280
以儒家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社会,自古就对"死"十分重视:从人死前要"尽孝",到人死后要"厚葬",都体现了一种对死的神圣的敬畏;法家方面,则通过预设"人""趋利避害",怕死等属性,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以君主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而孔子和韩非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他们的文本《论语》和《韩非子》中,"死"和他们各自设定的社会结构的起源息息相关。本文旨在以"死"为切入点,以"死"为线索比较初期法家和儒家的社会观区别。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人治”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法律思想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所谓“法治”,用法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法治国”(《管子·明法》、《韩非子·有度》)或“垂法而治”、“缘法而冶”(《商君书·壹言、君臣》)。  相似文献   

11.
杨涛 《法制与社会》2011,(31):276-277
韩非子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他吸取了商鞅、慎到和苟子等人的人性论观点,建立了人性自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韩非的人性论以好利为出发点,以得利为归宿。以个人的利益作为轴心,是其人性论的基本特点。他提出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因人情”的思想主张是以其对人性的认识为依据的。本文通过对其人性论的分析,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指出其对当代社会管理以及依法治国方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小如在2001年4月14日的《今晚报》上撰文《“显学”和“俗学”》指出.“显学”之名始于《韩非子》,它不仅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而“俗学”则是一种冒充学术的.并无多少真正文化内涵的假学问。当前文化学术领域中还有一种更加危险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商人为拓展商品经营,做好生意,提高商家店铺或商品的知名度,很早就知道利用广告来传播商品信息,招揽生意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一书中说:“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可见古时的商人便已经懂得商品要畅销,生意要兴隆,还要善于推销自己、做好广告宣传,做到“悬帜甚高”。这里所说的“悬帜”,即指悬挂的酒旗,也就是古代商家店铺最早出现的一种“幌子”广告。  相似文献   

14.
郭华  李庚伦 《法制与社会》2011,(5):282-283,290
韩非子和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两位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虽然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但在思想上却有共鸣之处.本文将对韩非和马基雅维利的专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专制思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时指出要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清除专制思想的残余.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国的法制史。首先跃人眼帘的就是刑罚的威严力、震慑力、保障力。我们不能否认历代统治者在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殚精竭虑,但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对刑事法律的完善。从韩非子的法、术、势,到北齐刑名的调整以及唐、宋、元、明、清对刑律的完善,尤其是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不仅有严格的《大明律》,更有其颁布的四个大诰。刑的观念即是杀戮、罚罪。可以说.中国法制的发展是以刑为主。其他法律相辅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唐朝百姓卖房前得先问亲邻 早在先秦时期,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就利用国君所赐的钱财四处物色房屋. <韩非子>中还提到,有一人因为邻居很凶悍,便想把房子卖了以"敬而远之".如此看来,房屋买卖可谓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Subhan Allah是一艘停泊在比利时根特港被船主抛弃的商船。尽管该船已被船主抛弃,船员们依然在恶劣的条件下在船上守候了相当一段时间以尽可能地维护该船。由于船长和船员的工资被拖欠,该船面临扣押和司法拍卖。而船舶代理人因为已经支付了领航费、  相似文献   

18.
犯罪嫌疑人孙某,北京某计算机网络工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犯罪嫌疑人张某,该公司业务员;犯罪嫌疑人姚某系该公司副总经理。因涉嫌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于2006年4月26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2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9.
孔子弟子、孔门后学的研究是原始儒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孔子的学说赖于孔子后学而传。"孔子殁后,儒分为八"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显学》,本文立足史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进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儒分为八"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裁判摘要】 担任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以该法人的名义,采取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民事合同,从中获取的财产被该法人占有,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该自然人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同时该法人与他人之间因合同被撤销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将自然人涉嫌犯罪部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继续审理民事纠纷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