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5):92-93
王瑞娟在《理论探索》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网络监督具有增强公权能力、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减少腐败行为、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功能优势。目前,我国网络监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暴力侵犯个人权利、网络监督缺少制度化的规范和管理等问题。推动网络监督良性发展,应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对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一府两院”行为,发挥权力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要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就必须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理性的审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现状,展望未来,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是推进党内生活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以来,甘肃对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了党内巡视制度,制定了党内监督的有关法规制度。今后有必要从做好制度设计的前期评估工作,深化党内监督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等途径,继续推进甘肃省党内监督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政党制度化是现代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政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政党制度化的过程。制度化一般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建构以及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就此而言,全面从严治党在制度化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制度实施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的建构。其中,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构是政党制度化的基本内核;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政党制度化的价值指引;党内政治生活是政党制度化运行的关键场域;而党内监督是确保制度有效执行的基本保障。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体现了政党制度化发展的内在遵循,推进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理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3,(11):94-94
田旭明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互动互促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形成对制度反腐的最广泛关注和监督,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能够引导和规范非理性的网络监督行为。网络反腐与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机制、惩治和预防机制的互动互促,可以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互促的实现路径是:将网络反腐具体工作纳入到制度反腐的整体框架和程序中,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创设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体现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和反腐败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内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落实落细落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展望未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呈现出制度化、严格化、常态化和全域化的发展态势。持续推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维护良好健康的政治生态,必须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协同化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顾燕峰 《前沿》2006,(5):3-6
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党内监督问题,他提出要以制度建设来加强和保证党内监督,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党内监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首先从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解决思想问题,防止脱离群众的重要前提,是克服官僚主义,消除特权现象的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的有力保障、是规范监督标准和程序,避免监督随意性的关键环节等方面,阐述了制度建设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手段;其次,他着重构建党内监督网络,畅通监督渠道、明确监督重点,把对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等内容,为开展党内监督确立了制度架构;再次,他提出了要建立强有力的专职监督机构、充分发挥思想道教育等软约束机制的功能等有力措施来增强党内监督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之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制度,从整体上构成一个相互有机关联的制度系统,即有利于提高监督主体的责任感和力度,也有利于增强监督客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9.
网络反腐制度化不仅是保障公民参政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克服网络反腐消极影响的必要条件,更是让"媒治"走向"法治"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网络反腐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上零散且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内容上多为禁止性法律规范而少有授权性法律规范的缺陷和不足。对此,应当通过专门立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规范网民行为,使其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监督;加强网络建设,搭建专门、高效的网络反腐平台;构建配套制度,完备网络反腐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事记     
《精神文明导刊》2014,(4):64-64
2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强调,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对于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对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组织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