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家华 《求索》2014,(11):50-54
萨拉·萨卡以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增长的极限性为视阈来阐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通过大量数据和实证分析,驳斥了各种版本的生态资本主义,提出可持续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先进行经济收缩,然后在共同所有制与国家计划的战略下维持经济的低水平进步。由于存在夸大道德价值观的历史作用,反对市场经济等问题,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福斯特和著名环境思想家布朗分别提出了组织生态革命和发动环境革命的主张,将他们两人的"革命"思想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尽快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跨越.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咏梅  张天勇 《前沿》2011,(24):118-121
"包容性增长"虽然最初是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提出,但在生态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正义维度:作为经济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增长的正义;作为社会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社会正义;作为生态学概念的包容性增长,凸显的是生态正义。增长的正义、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的正义体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内涵决定了生态社会主义为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提供了更好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五马坚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苏联演变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失败,至少证明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从这个论断出发,他们得出以下结论:苏联的演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苏联的演变是...  相似文献   

5.
杨小军  周晓敏 《求索》2007,(3):136-13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举世关注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发展观。政治发展系统的运作在机理上与生态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生态发展观完全可以运用于政治领域,实现从经济向政治的跨越。苏联政治发展的前车之鉴和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表明,用生态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变化对社会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我们也应关注自凯恩斯主义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对西方政治运动及其社会思潮的影响。本文选取当前西方较活跃的生态社会主义人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了解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本质区别,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战略的艰难选择等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冷静地思考:是继续无节制地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还是重新选择一条理性的道路,实现健康发展?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是对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总结;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兆前 《理论月刊》2014,(5):184-187
雷蒙德·威廉斯理想的未来新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这源于他对既有社会体制的批判和探索。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有两个维度,一是社会主义的生态,一是生态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态主要解释未来社会应该具备的生态特征,生态的社会主义主要从未来社会主义结构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社会元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明新社会范型。他的生态社会主义虽然暂时还没有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已经具备了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思想模式将为我们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乃至人类共同的生态梦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盼  高原 《传承》2013,(7):134-135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改变目前脆弱的生态国情和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形成了"五位一体"社会建设总布局,这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