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广东本省与外省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面临就业岗位存在很大缺口、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部分企业存在违反劳动就业法规、就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影响劳工权益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应实行积极灵活的扩大就业政策.调整和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劳动执法力度和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保护劳工权益.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葛家欣 《理论月刊》2022,(8):116-126
从本质上来说,集体劳动法和反垄断法是相互对立的:反垄断法维护公平竞争;集体劳动法鼓励工人联合以“限制竞争”。鉴于集体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居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权益并致力于实现特定的社会政策目标,因而,反垄断法中设立了劳工豁免制度。但随着平台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具有雇员身份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易被反垄断法视为具有经济实体地位的“企业”,难以适用传统反垄断劳工豁免,从而其行使集体劳权的行为会被认定为价格固定的“横向卡特尔”。为破解上述困境,一方面,可以扩大传统反垄断劳工豁免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对特定类型的新业态从业者设立竞争承诺制度,从而消除其集体行动所带来的反竞争风险。在我国,应将具有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的单位就业员工、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平台网约劳动者”纳入反垄断劳工豁免的范围,并明确豁免的适用条件;同时,还要设立针对“依托平台的个人灵活就业人员”集体行为的竞争承诺规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上海两区6家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上海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领域劳动权益保障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机制,从社会性别视角挖掘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探讨并提出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保障劳动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学周 《云南人大》2010,(10):37-39
规范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之一。在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多元的形势下,贯彻劳动合同法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09,(6):F0003-F0003
福鼎市劳动保障局按照工作要求,着力促就业、抓社保、保权益,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体系基本建立,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相似文献   

6.
保障劳动者权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入世以来,由于劳动关系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任务将会更加突出。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对于劳动者权利的性质、内容和实现途径,做一简要的论述。一、劳动者权利的性质劳动者权益的提出并被法律制度所认可,是以工人阶级争取自己的权益为目的的工人运动为社会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劳工运动影响的扩大和社会主义的诞生,以保障劳工权…  相似文献   

7.
张千帆 《人大建设》2008,(11):39-41
劳动合同法今年1月1日实施后,不少企业在寻找规避的方法,一些劳动法专家、律师甚至办起了“企业管理者应对劳动合同法策略”培训班。空白合同、员工看不懂的英文合同、一份工作两份合同等“新招”已不新鲜,一家名为“深圳打工者安全健康中心”的机构对当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工权益进行调查,该中心发现,厂方的规避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8.
将劳工与特定雇主捆绑的工作准证制度使劳工对特定雇主存在高度依赖性,这提供了一种易于剥削的环境。境内外中介利用这种依赖性,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侵害劳工的权益,而我国劳工低迷的维权积极性又滋生了剥削的不良习气。因此,应当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易于剥削的高度依赖性,加强中新双方政府的磋商与谈判,加强双边劳务合作;改变对境内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降低中介侵权的可能性;有效利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新加坡本地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劳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是劳工权益保障的实体,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缓和劳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SA8000标准保障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工作生活质量侧重于劳动者全面的、高层次的需要,体面劳动从政府、企业、个体层面共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3,(5):20-2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就业方式的变化,妇女就业与竞争压力加大,劳动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武汉市江汉区劳动局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等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希望他们为妇女的生存与发展创建良好条件的做法能对各地维权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在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直接影响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关于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从构建平台经济、劳动者、政府、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利用双因素理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分析,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利益共同体的观点,以及促进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凡所 《求索》2012,(10):176-178
本文以全球代工体系下的企业和外来工行为模式为出发点,构建一个系统模型框架,研究外来工权益受损和保护缺位的内在机理。市场结构方面,资本可转移性和劳动的高流动性决定了双方契约关系的短期性,劳资关系表现"相对弱资本"和"绝对弱劳工"的单方机制;外部治理方面,GDP竞争使地方政府具有偏向资本所有者的激励,而户籍分割使得地方政府缺乏保护外来劳工的责任机制,市场力量和规制弱化导致劳动关系紧张和劳资冲突激化。本文进而分析了外来工权益受损、保护缺位的后果,探索和谐劳动关系与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就业的新增长点,吸纳了千万量级的就业人员。但同时由于新业态就业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相关法律政策还在完善过程中,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侵害事件频发,劳动者难以维权。当前,应该从劳动关系的承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工会组织的健全等维度来保障他们的劳动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4.
社区就业的性别特征与防止妇女地位边缘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定量研究了社区就业的性别特点,针对社区就业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非正规性及对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边缘化的不利影响,作者提出,要重视从两个方面实现社区就业和妇女发展的共同促进,第一是促进对社区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对社区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保护;第二是通过妇女创业、妇女维权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建设等手段加强对社区就业妇女的权益保护和创业促进。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经济发展史上,农业曾是最大的就业部门。工业化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商业,工业经济的波动成长则致使劳工回流农村,形成农工就业互动。劳工流动率偏高使非熟练劳工比重增加、农工就业互动性强、企业规模小以及工业布局分散,这些均导致劳工阶级意识薄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汪洪 《求索》2008,(5):151-15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劳工标准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化给国际劳工标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分支,具有国际法的一般特性和特殊性质,它的发展与推广丰富了国际人权法的内涵,为各国以国际劳工标准促进本国劳动立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中国劳动法制改革,以减少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逐步达到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协调与接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9,(5):35-37
为全面了解我省女职工权益保护现状,推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湖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湖北省妇女发展规划的深入贯彻落实,2008年,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省总工会联合在全省100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女职工权益保护监测点。  相似文献   

18.
家事服务是一兼具老旧与新颖的行业,而台湾在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从事家事劳务为主的劳动需求,历年来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雇用本国劳工从事家事劳动,一方面成本太高,二方面配合度不够,因此,外籍家事劳动者的引进遂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在外籍家庭帮佣与外籍看护工从1992年开放引进以来,却因劳动基准法并不适用于此等家事劳动者,亦未有家事服务法之制定,致使其相关劳动权益未获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家事劳动者之运用状况、家事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家事劳动者权益促进之方向、家事劳动者相关法律规定、家事劳动者之管理促进、是否需要制定家事服务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能提升对家事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就业形态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工会视角提出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应对之策,力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工作及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编前语: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着服务公共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维护劳动权益等民生服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和完善保障民生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和提升公共服务的领域和水平,加快构建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功能完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服务体系?龙岩市劳动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开明按照龙岩市委提出的打造“民生龙岩”的战略目标,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