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困境"被视为大国崛起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与现实阻力,中印两国之间的"安全困境"一直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2011年10月12日,越南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南海油气合作项目,并极力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印两国的安全困境。本文从印越油气合作项目出发,探讨了中印"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南海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制衡政策,最后指出了两国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自独立以来在国家发展道路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印度继承英国议会民主制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构成了独立以来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道路同样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体,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6月2-3日,由中国国家行政学院(CNSA)和印度公共企业学院(IPE)主办,中印经济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印度公共企业学院、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印度卡纳塔克邦政府公共企业局等两国重要机构和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中方和印方专家学者对中印两国目前经济改革的进展、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改革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社会部门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国际移民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国际移民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日渐凸显。中国国际移民包括中国海外移民和外侨移民。单向外流是21世纪初中国国际移民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导致了中国在国际移民格局中处于"人财两空"的态势。这一态势不利于中国在2020年成为"世界人才强国",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必须对此予以战略重视。  相似文献   

5.
印度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说过:印度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邓小平讲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印度前总理贾.尼赫鲁也说过:“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的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可比性,人们总喜欢将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现在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同被视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低谷,亚洲却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增长———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使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所以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恐怖主义、生态环境和经济安全等。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新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本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纵观"大选"的诸多国家,"选情"主要可分为主要大国、阿拉伯世界中"变天"国家的政治"重建"、欧元区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四类。大量国家与地区的权力交接导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大,深刻影响世界走向,影响有关国家本身发展,影响热点地区与热点问题产生,影响大国关系。主要大国集中换届加剧大国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淡定、从容、自信、包容,另一方面,也要有的放矢、积极预防各类风险,稳妥应对世界新变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农村地区的社会控制模式主要是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国权不下县",农村居民实行"官督绅办"的自我管理。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控制模式走了一条"国退民进"的道路。西峡县公安局农村警务室建设的特点在于"有增长改革"和"大学生村官进入警务室",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强制力和村民自治之间的融合与对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博彩业呈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纷纷修改禁赌令,发展"阳光博彩",抵御世界赌博爆炸带来的危害,服务本国公益事业。中国虽然执行全面的禁赌刑事政策,但是蒙受每年其7 000亿元赌资流入地下赌博业之害。中国博彩业发展进入了囚徒困境的博弈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公众打着道德的幌子,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赌博,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中印都是发展中大国,关于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是国内理论界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印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总量的扩张,全球GDP排名不断上升,进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日益增大,同时市场规模也显著扩大。从发展质量来看,中印这两个曾经经济水平贫穷低下的国家,正在经受着因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双重利弊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印度却是名副其实的服务外包大国。对中印两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企业状况、发展模式、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与印度的差距,从而在四个方面得出了印度外包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探索和追求,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但目前这条道路还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和印度的两国实力提升,中印关系成为影响亚洲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重要变量。面对中印战略竞争,新加坡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坚持自身立场,奉行一种介于完全制衡和追随之间的"对冲"和制衡战略,以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新加坡的外交立场不仅对中新关系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传导至中印关系。深入分析新加坡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外交政策特点,将有益于进一步明确未来中新关系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中贸易委员会主席安德森在致克林顿的信中说: 本届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重振美国经济和采取发展本国长期经济利益的政策。创造新的、高工资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应是美国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基石。中国是这方面的关键。(1)中国经济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增长率在12%左右。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德国以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印度“赶超战略”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不约而同地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赶超战略”的发展绩效大于印度,说明计划经济体制是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在资本稀缺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两种路径,“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也都需要付出各自的代价。对两种战略都需要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边界问题。目前,中国已经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2010年4月,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中塔勘界议定书》,标志着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同样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中印边界问题,在经过多年的谈判之后,仍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并且呈现出问题复杂化的趋势。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比较复杂,中塔与中印边界问题既有其共同点,又有其不同的地方,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19.
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形成了由云南经缅甸到达印度和中东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中印大通道的战略设想,建设从广州经云南到缅甸的腾越线,“当与缅甸铁路系统之仰光、八莫一线相接,将来此即自印度至中国最捷之路也”,并且高屋建瓴地指出“将来在国际上必见重要”.二战时期,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对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血脉通道.新世纪之初,云南研究提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构想,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民主和善治"是目前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在本书中,作者对这一似乎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真理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剖析,并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