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美国拒绝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CRC)的行为一直为世人所诟病。事实上,美国拒绝批准CRC的主要原因在于CRC与美国例外论的政治传统、联邦主义的法律体系和美国传统家庭理念存在冲突。同时,CRC内在的权利冲突问题,基督教右派在具体的政治运作中的坚决反对和有效动员,也是导致CRC未能适用于美国的重要原因。而上述原因与美国的虚伪和霸道无关,美国拒绝批准CRC不宜受到指责。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法律权利,性权利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应受到限制。不同的民事主体,其权利行使之限制根据和方法存在差异。就民事限制而言,未成年人性权利行使受到行为能力的限制,父母对亲权的行使构成对未成年子女性权利的正当干预,监护制度对作为被监护人的未成年人之性权利行使形成制约,婚姻家庭制度的配偶权及夫妻忠实义务间接限制未成年人性权利行使,民法之公序良俗原则亦为对未成人性权利行使的民事限制。限制未成年人参与性援交或性权利之行使,其目的不在于限制本身,而是通过适当的必要的限制,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最终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3.
赵玉斌 《工会博览》2009,(5):101-101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权利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并对一般正当防卫跟特殊正当防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张璇 《法制博览》2013,(6):133-134
探究权利与债权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首先从权利的分类说起。从法理上来看,权利可以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救济权是原权受到侵害或侵害之虞时原权利之保护效力的一种积极外在化表现。而救济权理论又是债的法理基础,以此为角度考虑权利与债权的逻辑关系就比较清晰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逐渐加深,陌生人社会模式已经慢慢形成,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开始淡化。以前人们往往将家庭视为隐私的领域,在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多没有被纳入法律领域的道德权利义务。现在随着整体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当事人不履行家庭道德义务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有的家长拒绝抚养亲生子女,有的拒绝给付抚养费,有的甚至将未成年子女抛弃。虽然我国设立了较为系统和严格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但是由于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一直将监护制度视为家事法律的范畴,因此在有关监护的监督方面并没有较为细致和严格的规定,造成事实上对于监护的监督形同虚设。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缺陷更重要地体现在民事诉讼法领域,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系统规定,导致现实中出现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后却没有提起民事诉讼的自主权利的现象,这无疑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严重缺失。针对上述问题本丈分为三个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之立法现状,改革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之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我国未成年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之建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和探讨,提供一种较为清晰的思路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可能性进路,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6.
“明明是我家的地方,明明经过了合法批准,怎么要让给别人通风、排水、采光、通行?怎么行使权利还得受别人限制?”很多当事人面对法院针对相邻纠纷作出的判决,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也对此不解。他们并不知道,相邻权实际上就是一种限制权,即明明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却在行使时必须顾及邻里,甚至必须为邻里利益作出让步或牺牲。并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权利意识是保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研究显示,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初中儿童的权利意识水平虽非淡薄,也不能称为“高涨”,尤其是行为水平和情感水平,远不能起到有效保护儿童权利的作用。社会应当转变维权视角,采取积极手段,着力培养儿童的权利意识,通过强化儿童的权利意识,加强儿童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法学教育机器的终端产品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卢梭把人看作是会思维的芦苇。那么我们的法律人是如何思维的呢?先让我们从思维模式上为法律思维做一个画像:安于现状,捍卫体制;严谨刻板,循规蹈矩;引经据典,法言法语;绝对主义,结论唯一;不问人文,不通实证;远离感性,拒绝联想;学域封闭,边界分明。  相似文献   

9.
秦军茹 《法制博览》2013,(7):207-209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不重视诉讼时效制度,或片面理解诉讼时效内涵,特别是歪曲诉讼时效制度,并导致不正确行为的发生,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从是否继续承担责任和享受权利的角度看,时效制度是关键。时效制度关系着权利人的权利是否丧失,同时关系着侵害人还受不受追诉的问题。时效制度的法律后果大体就是两种,一种是丧失胜诉权,另一种是丧失实体权利。我国采用的是前一种。与此相反的就是英美法系的丧失实体权利的做法。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性,就在于法律文化以及历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要满足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采用那种制度规定,都有不完善之处,各个国家就要针对法律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取长补短,借鉴国外法律的优秀之处,针对本国法律的漏洞,草拟修正案,使之更加健全。这样才能有效地督促权利在一定时期内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状态消灭,才能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良好的法律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修订,刑事诉讼各阶段中,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诉讼参与人,尤其是对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是当今世界刑事诉讼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刑事法律文明程度的重要依据。在本文中,笔者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一特殊主体的权利告知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告知的重要性法律上所指的权利即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由法律对其进行保护的自由和权益。《刑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