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36.60%,与奶牛乳房炎发生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有12种。  相似文献   

2.
当前乳房炎的传播,与大型奶牛场整个生产过程的集约化紧密联系。在一般的工业生产条件下,奶牛经常患乳房炎。已经证明,畜舍中动物稠密,会促进疾病发生。根据国际牛奶联合会的资料,平均约2%的牛患临床显著型乳房炎,而患隐蔽型的达50%。挤奶的自动化引起乳头尖损伤的增加,损伤的乳头尖对于病原性微生物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牛患乳房炎时奶电导率增高的发现,最近国外又设计出一种AHI乳房炎检测仪,据说诊断牛的隐性乳房炎效果良好,但其临床实用价值究竟如何,国内还很少报道。本试验是以体细胞计数为标准,将AHI乳房炎检测仪的诊断结果与六种乳房炎检验法进行比较,并对AHI乳房炎检测仪在不同乳温下检出的阳性比率作了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1.奶样的来源及采集方法:试验所用的奶样随机采自甘肃省武威地区五个奶牛场。受检奶牛临床健康,营养水平中等,乳房及乳头无肉眼可见的损伤。 从80头产后一个月至干奶前一个月的奶牛共采集奶样310份(每个乳区一份)。所有奶样都是在下午挤奶时采集的,先弃去头几把奶,再由乳头直接采奶30~40毫升于清洁的试管中  相似文献   

4.
据我们对长春市郊区部分奶牛场(队)512头奶牛的调查,隐性乳房炎患病牛占49.5%,患病乳区占29.2%,给我市牛奶产量和质量以至乳制品的质量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为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已报道过的有乳区内药物注射、乳房基部封闭、乳头浴等方法,但多因麻烦费时,不易推广。  相似文献   

5.
兰州两奶牛场乳房炎的细菌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乳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各国均普遍存在。据国际牛奶联合会统计,患有临床症状的乳房炎牛只约占2%,隐性乳房炎则高达50%。Dobblin报道,美国有1100万头奶牛,其中半数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我国奶牛的乳房炎,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据吴学聪调查京郊两群手工挤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7.3%。李增莒等也抽查了昆明地区三个牛场的奶牛,潜在型乳房炎平均为31.17%,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于1983年~1985年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地41个奶牛场9754头适龄奶牛的调查,奶牛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的为2464头,占总头数的25.26%,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有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1978年对重庆、昆明、贵阳、武汉等市30个奶牛场10495头适龄奶牛的调查,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有2107头,发病率达20.08%。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当前影响奶业生产、降低奶牛繁殖和奶产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探索其病理发生,我们进行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理学研究,现将其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疾病对奶牛繁殖和奶产量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高达2.5亿美元;苏联奶牛不孕症占适龄母牛的16%;英国报道子宫内膜炎造成奶牛不孕约占95%。国内奶牛子宫疾病也是严重的。东北地区奶牛场慢性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0~30%;1983~1985年我们对北京、上海、南宁、兰州等16个城市41个奶牛场作了调查,适龄奶牛9754头,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不孕牛为2464头,占25.26%,其中子宫内膜炎为1684头,占不孕牛的68.34%,子宫内膜炎中又以隐性、卡他性,卡他性脓性和脓性子宫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研究奶牛乳房炎已经100多年了,迄今为止,普遍认为控制此病的最有效措施仍然是挤奶后乳头药浴和干奶期乳房内注入药物。我们采用自己研制的乳头消毒剂——碘消灵和干奶期治疗药物——长效抗菌素油剂(TA—125)在现场进行乳头药浴和干奶牛治疗防治奶牛乳房炎的试验。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7年3月在合肥市保健奶牛场进行。共选黑白花奶牛109头,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3头奶牛,对照组56头奶牛。两组奶牛饲养管理、年龄、胎次等基本一致,均系手工挤奶。在近两年内困其他原因两组奶牛分别被淘汰15头和10头。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报道临床型乳房炎每年占成年牛的2%,隐性乳房炎可高达50%左右。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病原微生物,而其他因素,如年龄、泌乳期、季节、挤奶方式、饲养管理水平等亦可影响乳房炎的发生。我国在这方面报道很少。兹将1983年7月至1984年6月我们对杭州肖山某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调查报告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种左旋咪唑制剂对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郭名荣,李玉然,欧秀华(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会影响奶产量和奶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或恢复机体固有的免疫防卫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来用上海公谊兽药厂生产的一封灵(批号871009,每瓶200ml)对108头干乳期乳牛(共432个乳区)进行注射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有效率达98.1%,效果令人满意。注射方法 把药液摇均匀,对临产前2个月开始干奶的牛,在最后一次挤乳后,每个乳区注入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应用奶牛乳房炎试纸监测乳房健康状态,对检出病牛的隐性乳房炎乳区,进行细致的处置,改善乳房状态,达到控制和治愈隐性乳房炎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的选择:于万发镇应用乳房炎试纸检查泌乳母牛300头,检查出隐性乳房炎病牛128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2.7%。  相似文献   

13.
1987年6月,重庆市前进园艺场的生长奶牛发生了以惊厥或晕厥、角膜混浊,两眼瞳孔对称性散大,对光反应弱,严重者完全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病症,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和患牛血浆中维生素A含量测定,证实这群牛患了维生素A缺乏症。 (一)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奶牛225头,其中成牛132头,青年牛28头,育成牛43头,犊牛22头。1986年,当地青饲料生长不好,全场收贮越冬青干草只占常年收贮量的64.39%;青  相似文献   

14.
隐性型乳房炎是未呈现临床症状的乳房组织感染。乳汁无肉眼可见变化,但有病原菌存在,体细胞数增加,产奶量降低。本病在泌乳奶牛中约占50%左右,但在奶山羊中的发病情况及其危害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参照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检查方法,对陕西省某县不同地区的部分奶山羊进行了检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除了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卫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多达130余种,其中包括多种细菌以及真菌、病毒、霉形体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地区及卫生管理状况的不同而异。临床上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较为常见,约占总致病菌的90%~95%。由于卫生管理方面的原因以及病原学上的复杂性,要想从根本上消灭这一疾病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充分了解某地区(某场)病因、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使乳房炎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把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降低到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光导纤维和特殊的激光针,将He-Ne激光直接导入奶牛乳房基部深处,经124例临床试验,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87.9%。每头病牛的平均治疗时间为两天,治疗费用约为人民币4元。该法没有副作用。而且,部分奶牛接受激光治疗后,产奶量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各国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约占不孕牛的60%~70%。为探讨微量元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的影响,分析子宫内膜炎发病机制,我们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治疗前后的血液中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奶牛破乳头多因牛床过窄,不光滑,挤奶技术不佳,乳房不卫生及外界物划着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乳腺炎。笔者用装管法治破乳头20头次,均收到满意效果。装管治疗的方法是,将患牛保定好,洗净乳头,消毒患处。将长约8厘米、直径0.2厘米的塑料软管,一端放在火旁稍烤拉长,使软管变细,直径缩小到0.1厘米,然后在细处剪去小部分。把打磨光的细铁丝穿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研究在西方已有百余年历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尚未能彻底解决。在乳房炎中又以隐性乳房炎危害最大。据我们1982~1989年不完全调查,北京、上海、杭州、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头数阳性率〔经用杭州乳房炎试剂(HMT)检定〕分别达62.7%、63.0%、60%~80%、68.9%、69.7%和69.2%;乳区阳性率分别为31.0%、35.8%~51.2%、40.0%、44.7%、36.6%和48.2%。解决隐性乳房炎难度最大的问题是病因、病原复杂、感染率高及人为因素不易控制。防治隐性乳房炎的基础是加强饲养管理和挤奶卫生,在此基础上实行…  相似文献   

20.
动物转移因子(TF)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具有能转移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它能将供体(猪、牛等免疫组织)所具有的特殊免疫功能,通过人工将其提取出来,再经注射等途径特异地传递给受体动物(如患乳房炎的病牛),借以动员激发受体动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之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场于1986~1988年试用转移因子(TF)进行治疗奶牛乳房炎60头取得了较好效果。奶牛转移因子的制作方法 ①取新鲜牛脾脏和部分淋巴结。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除脂肪和筋膜,将可用部分充分剪碎。②将剪碎组织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