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道德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道德中,“忠”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要“忠”必然“公”。“忠”是为国之本,“公”是治国之本,而“忠”与“公”的实现则在于“义”和“廉”。“忠”与“公”属于理念的范畴,“义”和“廉”则属于实践范畴,如果说“胸怀天下,忠公为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最高境界,那么,“义”和“廉”便是爱国主义行动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3.
“有位”与“有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位”和“有为”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到底是“有位”才能“有为”,还是“有为”才能“有位”?意见常常莫衷一是。其实,这是个“说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如同争论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位”与“有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上下”、“左右”关系一样,你能说清哪个为先、哪个为后?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上”就没有“下”,同样没有“位”就没有“为”,没有“为”就没有“位”,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同时更加突  相似文献   

4.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论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什么“大红色”、“海天色”、“全白色”等流行色;什么“披肩发”、“公主髻”、“波浪式”等流行发式;什么“文化衫”、“牛仔装”、“迷你裙”等流行服装;什么“四大天王”、“迪斯科”、“摆滚乐”等流行歌舞;什么“琼瑶热”、“三毛热”、“汪国真热”,等流行文学;什么“自修热”、“外语热”、“微机热”等学习热潮;什么“时代意识”、“自我意识”、“代沟意识”等流行思潮,什么“老板”、“下  相似文献   

6.
1.“本体世界”是从“此岸世界”抽象出来的。传统哲学以彼岸本体世界为图景“设计”和“安排”此岸世界 ,试图建立“人间天国”,这种“违规操作”使它陷入空前危机。2 .“存在本体化”和“哲学本体论化”的深层根源 ,在于哲学思维方式沿用了从科学思维方式中异化出来的极端理性主义思维方式 ,导致哲学世界观要么指向极端“理性世界”,要么诉诸物性“经验世界”。 3.海德格尔所谓“被遗忘的存在”,其实是一个超越传统哲学视野的“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既不能从“神”,也不能从“物”入手 ,而只能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 4.哲学只有抛弃形而上学固守的神性本体世界 ,退出科学占据的物性经验世界 ,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才能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个科学无法“分割”、“量化”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7.
蒋胜伟 《行政论坛》2006,(2):69-69,7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避免陷入以下误区:“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薪水留人”还是“事业、感情留人”?人是“成本”还是“资源”?  相似文献   

8.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9.
王强  王小娟 《学理论》2010,(24):98-100
“道”是“德”的根据,“有”“无”统一是“德”的思维方式,“无为”是“德”的表现形式,“自然”是“德”的存在状态。“德”是“自然”的基础,“自然”是“德”的归宿,也是《老子》中为什么要强调合乎德性地行动的真正动因。因此,《老子》是以德性论为核心的,主要是解决“德”的危机,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化强国”的“强”,旨在“强”之逻辑推理先破后立的“破”。“破”所表达的思想,重在破除不合时宜的功利浮躁;“破”表达的意义,旨在破局精神状态的僵化机械;“破”表达的价值,意在破陋低俗庸俗媚俗的流俗风气。“文化强国”的“强”,还在于“强”之意志带来的“发”。“发”的功能,体现的是文明风气的生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虽然拿不出“德先生”与“赛先生,”却可以推出“大人先生,”可以推出超越“自我中心”“、地球中心”、“人类中心”等“中心论”而对天地万物“一体平看”的“大写的人”。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大人论,”著者称之为“旧大人论”。其基本视野有三重:以“太一”而求“最高,”以“太极”而求“最大,”以“太和”而求“最多”。此种根本思维方式导致中西哲学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新大人论”是要以“旧大人论”为基础接纳西方哲学为其环节:就“最高”一方面说,假如我们能将“白”之研究当成“大白”之研究的一个环节,将“辩”之研究当成“大辩”之研究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则我们就可以将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就“最大”一方面说,“宇宙共同体”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西方哲学的最大视野只达到“生态共同体,”只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就“最多”一方面说,西方“一体化”正驱赶整个世界走上“消灭多样性”的不归路,立于宏观与长远的视角,我们也完全可以把“一体化”视为中国“太和”思维框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特例。“新大人论”的根本目标是把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或特例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伴随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城市团体“poliso”,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曰城邦国家。古罗马奴隶制的国家也叫城邦国家。一用“Civitas”表示,和希腊“Polis”相当;一用“respublica”表示。“国家”一词由法文“etat”,德文“staat”,英文“state”而来,而英文、法文、德文的“state”、“etat”、“staat”都来源于罗马语“status”(现  相似文献   

13.
颜良成 《学理论》2009,(3):77-81
要说2008年什么词汇最红最火最流行?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当前的“山寨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刊特稿·口市场缺陷与政府功能一陆国泰严明(5·ZI)…·。…………·陈延政王月兰张淑珍(l·n口讲政府m能婊亦中的杆疥体拍I殓。jbXirtr””””””””‘”“”‘”””“””“”““”‘”‘”’””“·“…··冯景铺门·6)口“九七”前后的香港法律·、………孔  相似文献   

15.
陈玲 《团结》2002,(4):32-33
“文化台独”是“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为深化“台独”的社会影响,扩大“台独”的社会基础而制造的一种“去中国化”的运动和思潮。主要目的是造成“台独”的文化认同。 “文化台独”作为“台独”运动的软件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民进党突破“党禁”之后,“文化台独”活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彭明敏的“台湾命运共同体”,到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再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台湾主体性”。这些人  相似文献   

16.
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延安市委副秘书长曹世玉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建设四个现代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小平同志把它称为“大道理”、“硬道理”,其它一切工作、“小道理”,都要服从这个“大道理”、“硬道理”。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作秀”,表演是也。这里所说的“作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秀”,而是讲的政界中的“官场秀”。 “宫场秀”,就是善于、精于在宫场里表演。这种“官场秀”,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 比如,抓这“工程”那“工程”,办这“会”那“会”,搞这“节”那  相似文献   

18.
彭子旭同志片面理解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含义,以为重“身教”就意味着轻“言教”,或者导致轻“言教”。实际上,提倡“身教重于言教”,是在肯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前提下,强调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的意义上讲的。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并不等于只要“身教”不要“言教”。就象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要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并不等于马克思主张只要实际运动不要制订纲领一样。彭文将“身教”与“言教”简单对立起来,看  相似文献   

19.
李俭 《瞭望》2004,(13)
国人很想让“中国制造”响遍全球,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然而,“中国制造”诚可贵,“中国信用”更宝贵。如果说,“中国制造”是“银”,“中国信用”则是“金”;“中国制造”是“表”,“中国信用”则是“里”;“中国制造”是“结果”,“中国信用”则是“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以“全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遨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建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