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明 《学理论》2009,(19):125-127
集中居住作为推进沪郊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手段,上海郊区针对征地动迁农民建立了统一的动迁安置住宅小区,并实行宅基地置换试点推行集中居住。为了解农民集中居住后,居民的生活状况,对生活的满意度认可,以上海远郊金山区为例,从集中居住经济状况如何,集中居住前后家庭收入状况的变化、家庭支出的变化和前后生活幸福感比较几个方面,集中对几个典型的动迁安置住宅小区,宅基地置换试点小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解决集中居住后居民的三个期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上海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春天,使上海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上海农村正在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即: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1997年,郊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7%。1997年人均创造GDP为1.8万元。同时,郊区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上升。1997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为28.5…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其养老工作的开展方式也不同于城市。奉贤区地处上海郊区,城镇、社区、传统村等同时存在于区域内,这使得奉贤区的基层养老工作呈现出复杂的态势。青村镇的居民分布于城镇、社区、集中居住村和传统村,是奉贤农村地区养老工作养老工作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地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村可经营性的资产正在重新组合,农村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农村的人口正在向城镇集中,这一切都标志着,上海农村正在向现代化社会迈进。而这一切,对依托于农村经济基础之上进行活动的农村党支部,又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使得农村党支部无论在组织设置原则、组织结构与模式,还是在组织管理工作机制,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研究和分析这些变化,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  相似文献   

5.
“推进上海郊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文就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创建规划,完善创建长效机制;明确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将来沪务工人员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倡导共同理想,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移风易俗,营造健康社会氛围;培养专业文化人才,提高郊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重点突破城郊农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郊区既有发展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谋划一条有中国特色城镇化和郊区化的发展道路较之于30年前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目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战略任务是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4,(1):38-40
在天津实施“三改一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大量由农村城镇转移形成的农民安置社区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从内容到实质加快推进农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成为提升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津南区加快农民安置社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值得各地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季学明  孟薇 《党政论坛》2008,(17):30-32
三十年来,上海农村耕地面积总量减少了313.39万亩,其中,形成了非农建设用地累积180多万亩。由于种种原因,约有3亿平方米的土地被闲置和低效率利用。目前,随着上海郊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上海郊区土地利用中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形成两对主要矛盾: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快发展中心村的建设是提高公共财政外部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城乡二元结构仍将长期存在的现实条件下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工业化社会乡村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益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心村建设关键在于促进农村各类要素从分散布局走向相对集中:即耕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逐步向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通过这样集中的方法统筹资源、统筹分配、统筹人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理顺农民情绪,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四川各级党委在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广泛地开展了以“村...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镇工业促进不城镇建设罗瑞,徐砥中1994年3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全范围内选择了100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经济条件好、乡镇工业发达的建制镇,有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小城镇试点建设,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合理分布.推动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城镇规划编制步伐,加大规划实施监管力度;加强城镇交通、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确立经营城镇理念,创建城镇投资体制;消除户籍、就业等政策障碍,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机制;发展社会服务,提高城镇服务功能;加强城镇管理,提高城镇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大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4,(1)
在天津实施"三改一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大量由农村城镇转移形成的农民安置社区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从内容到实质加快推进农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成为提升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津南区加快农民安置社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值得各地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上海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先行区,在探索现代化大都市背景下郊区传统农业优势农村的发展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土地经营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直接为城市服务的现代农业,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农—工—贸的一体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教育和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岳林青 《求知》2006,(12):31-31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友好型社会是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农村搞秸杆气化工程,推广集中供气技术,让农民用上洁净的管道燃气,是造福农民改善环境的民心工程,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本市宁河县板桥镇盆罐村在这方面超前谋划,积极推动,狠抓落实,成功地建成了秸杆气化工程,在华北地区独占鳌头。全村375户全部用上清洁燃气,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脏、乱、差的局面,消除了火灾隐患,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农村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全市农村涌现出208个市级"五好"村党支部,40个市级"五好"乡镇党委,整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呈现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城乡一体化面临着思想意识滞后、城镇对周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建立多元的城乡一体化投资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实施城乡科学合理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莹 《求知》2014,(7):56-57
<正>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发展房地产业的关系1.城镇化为房地产业输送大量需求。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镇化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了城镇规模,带来大量新的住房需求,未来10年我国住宅需求达20亿平方米。我国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有近1300万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而这些居民的住房需求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原动力。预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往城镇流动,经济欠发达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留居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主体和渠道、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降低、农民意愿难以得到充分尊重,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必须加大村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特别是加大对村组织依法办事的监督力度,保障农民的权利,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股分合作制之我见王顺如一、农村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调整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搞活了农村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