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春江 《奋斗》2014,(5):58-60
杨华——这位来自北京的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亲身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垦荒运动在全国的兴起。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由共青团中央倡导,由北京青年发起,杨华是这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北京青年垦荒队的行动,奏响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绚丽篇章。1995年,杨华退休后回到北京安度晚年。作为一位80多岁的垦荒老人,他经常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他和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边萝北的那段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2.
杨华 《奋斗》2009,(10):30-30
我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人。祖祖辈辈从没有过自己的土地。直到解放后进行土改,才算有了土地。1952年4月,石景山区组建乡政府,我被选为西黄村乡第一任乡长。,1955年为了响应国家开发边疆。为祖国生产粮食,组织一支远征青年垦荒队去黑龙江垦荒的号召.我和来自石景山的李炳恒、东城区的李连成、大兴的张生、门头沟的庞淑英5人发起组织了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黑龙江这片大荒原上开始了垦荒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3.
钱江 《湘潮》2010,(2):9-13
<正>1955年8月,杨华率领北京青年垦荒队奔赴北大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心也跟着牵肠挂肚地去了,他一直惦念着要去遥远的北疆看看他们。踏上北大荒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国共青团的卓越领导人。1950年至1966年胡耀邦先后任团中央书记(一把手)、第一书记,他在共青团中央任职期间,始终把握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个根本,先后大规模地在团员青年中成功开展了以共产主义精神为主导的各项活动,其中,他倡导的"垦荒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总领队  相似文献   

5.
我的垦荒情     
杨华 《北京党史》2010,(6):34-40
<正>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诞生1954年秋天,我作为北京石景山西黄村乡乡长,出席了北京市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从市领导赵凡同志所作的关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报告中,了解到我国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我们学习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落后,已耕地面积不足","农业发展赶不上人民和  相似文献   

6.
195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论,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北京市第三届团代会上作报告时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0亿亩可供发展农业。但是有一半还没有开垦,这些沉睡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边疆。他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团中央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上山下乡”,是一度牵涉到千家万户,对一代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1、关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过程。我国知青上山下乡产生干五十年代。1955年到1957年底,共青团中央在十多个省市组织了远征垦荒队,  相似文献   

8.
1955年12月,我从哈尔滨第七中学毕业后,志愿报名到北大荒参加垦荒,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垦荒者。那年我只有17岁,是一个天真和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开发边疆的漫漫历程中,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垦荒队员,成长为一名拥有十几万职工和550万亩耕地、下属15个县团级国营农场管理局的局长。我的成长饱含了当年垦荒队员的辛酸苦乐,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在我30多年的垦荒生涯中,曾三次荣幸的见到了胡耀邦同志,亲耳聆听了他的教诲。我第一次见到胡耀邦同志是在1956年6月7日。这天,天气特别…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纲要》指出:"国家应当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从1956年起,在12年内,要求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由1955年的1300多万亩增加到1亿亩左右。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组织移民和鼓励合作社组织分社或者派出生产队,进行垦荒。"团中央在第一时间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向边疆移民屯垦的意见,号召全国青年垦荒。  相似文献   

10.
这场自1955年兴起的青年垦荒运动,是由青年团中央发起的。  相似文献   

11.
淮水 《支部生活》2007,(7):23-23
一云南农垦,是一个让人心潮激荡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55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一声令下,在云南发展200万亩胶园的战斗开始了。英雄的部队转业到农垦战线;1955年,3000名昆明青年来到边疆志愿垦荒; 1961年,3万多名湘江儿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跨千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知青上山下乡,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前后持续了27年时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基本同步。本刊分上、中、下三篇记述这一重大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梗概。最初的四川知青上山下乡经历了一个由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山区、边疆,到组织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再到有计划地在国营农林渔场安置城  相似文献   

13.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踏上征途,远离故乡.穿过那无边的田野,越过那重重山岗,高举着垦荒的旗帜,奔向遥远的边疆……" 多少年了,这首《青年垦荒队队歌》的歌声不时在胸中回响,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467名青年志愿者先后登上浙江台州大陈岛垦荒创业,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历史没有忘记这段艰辛的垦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大陈岛和老垦荒队员。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并作出了"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2010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专门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指出"大陈岛正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迈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陈永红 《党的建设》2000,(11):13-14
陆益民--玉门油田分公司采油厂采油六区队队长兼书记.这个已在采油战线上奋斗了29个春秋的基层领导干部,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能源部和玉门石油管理局树为劳动模范.伴随着改革的浪潮,他所领导的采油六区队在石油沟油田的开发史上奏响了扭亏增盈的主旋律,创出了令人钦佩和羡慕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共青团组织聚焦黑龙江"四大精神",结合青年时代特征,积极编创文化作品,将蓬勃向上的青年味与大气厚重的历史感交融,并搬上了讲堂舞台、呈现于网络荧屏.6月21日,由团省委创编、机关干部全员参演的诗剧《青春丰碑》,登上"颂歌献给党·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专题汇报演出的舞台,通过歌曲、朗诵、情景对话的形式,透过"磨炼""激情""信仰"三个篇章视角,生动还原了当年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为实现理想,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不计得失,义无反顾地投身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场景.《青春丰碑》既是黑龙江省共青团组织向党的百年华诞的精彩献礼,也是龙江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7.
张纪  董建斌  尹贵龙 《党建》2023,(6):51-53
<正>“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大陈岛位于浙江中部台州湾东南海域。20世纪50年代,467名青年志愿者响应团中央号召,先后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用青春和汗水将昔日满目疮痍的“海上荒岛”建设成今天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并培育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的回信中写道:看了你们的来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陈岛之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年一代的培养,自90年代起,已经开始了“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组织与实施.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共青团中央和国家人事部在1993年分别制定出计划.团中央《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实施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培养1000万青年岗位能手和1000万青年致富能手,培养50万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新增加50万青年星火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孕育于黑龙江垦区最艰苦的创业年代,成长于黑龙江垦区不断发展的阶段,成熟于黑龙江垦区奋进的改革时期,是北大荒厚重文化的核心成果,是今天全国人民仍然要传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拓荒者用他们的生命写就的不朽史诗。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之一,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历经磨难而不衰...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石景山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年愈古稀的北大荒垦荒老队员杨华说起他与胡耀邦相识几十年的经历,心情十分激动,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火热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