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具有意识形态性、互动性、时代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冲突、政治话语与个性话语的阻隔、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脱节、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的失序等现实困境。高校应该坚持实践性、时代性、主体间性原则,通过建构话语理念革故鼎新、优化话语语境融合更新、坚持话语内容与时俱进、实现话语形式转换创新,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传播媒介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基于网络技术的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实现路径研究,不仅可以开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独白式教学的弊端,重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两课”教师的权威。对话式教学理念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交互性、平等性、生成性,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好新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正确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拓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其消极影响,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爽 《世纪桥》2023,(2):15-17
现代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使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深入应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关系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教学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困境。基于此,在阐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面临的困境,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措施,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用"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取代"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新媒体模式的转型,构建科学完善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克服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师生媒体素养,以加强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信息载体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是新时期高校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10)
在新媒体时代,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优化和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媒体上的话语权挑战,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证作用。离开了管理的教育,必然是软弱无力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内在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之相匹配,使两者相益得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与目标。因此,我们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间性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越彤 《世纪桥》2024,(1):77-7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媒体育人时代。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阐述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运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单一权力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不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需求。利用多中心理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解构为以政府、高校党委为代表的领导决策主体;以高校行政部门为代表的行政执行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代表的学术参谋主体;以学生、社会力量为代表的反馈评估主体。从宪法选择层次、集体选择层次、操作层次将各类主体有机整合、优化,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促进各主体行为规范化,引导各主体参与透明化,实现各主体发展持续化,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空间的无限扩大与舆论议题的多样性不仅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从室内教育走向社会,而且还势必延伸到主体内在的心灵空间。网络舆论中主体的去中心化,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中心控制式”的从上至下的教育模式。而网络舆论中主体的平等性与交流性也释放了思政政治教育主体自我能动性,并以主体间的价值交流而形成一致的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5.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实质是通过改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空间、可控性和便捷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蕴含着新的挑战。有效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高校革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强化对受教育者的正面引导,全社会共同来关心、关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高校师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高校是互联网+时代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园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地。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探析通过新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6,(2)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还是教育方式上,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如何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应当深刻思考的。本文第一部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其中提到了解决措施;第二部分介绍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提出要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最后提出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种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内涵,还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是当代世界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和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作学习具有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师生多边合作互动,实行非竞争性评价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目标,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