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时间,权力裸奔、官员腐败似乎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令人不安的是社会公众对待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感叹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这种矛盾心态背后隐藏的是深层的政治文化因素。腐败滋生的根源貌似是急速转型期中国各种制度缺陷和漏洞造成的结果,实为现代公民文化缺位使然,从政治文化视角剖析腐败,主要通过"腐败井喷"的表象,寻找廉政建设的政治法律制度难以充分供给背后的深层根源,从而使民众认识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实现政治心理的角色转化,即从传统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公民文化。所以,在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朱妙宽 《唯实》2012,(10):10-1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相似文献   

3.
廉洁文化是运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思维与实践方式,是从文化建设人手,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或缺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约束功能。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功能,对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加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5.
企业廉洁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类型,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廉洁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从业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作为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以廉洁从业价值观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必须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从而形成廉洁从业、诚信经营及“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价值取向和良好风尚,为建设优强、廉洁、活力、和谐企业提供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文化主体性"即"文化对现代化的自主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是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与各种文化思潮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导性价值观念。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主体性建构存在着多元文化削弱、信息网络化冲击及消费符号化消解等问题,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意识的培育,积极营造文化环境和生活基础,建构制度规约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廉洁文化:概念、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文化重在营造全社会范围内清廉的文化氛围,其作用对象不仅包括公职人员,更包括整个民间社会。精神层面的廉洁文化区分为个体的廉洁意识及社会层面的廉洁思想体系;制度层面的廉洁文化是以廉洁精神为指导的制度规范的总和,旨在以法律、规章的形式保障廉洁行为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物质层面的廉洁文化即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廉洁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熏陶教育功能、监督控制功能、批判功能及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月军在《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上撰文综述当前腐败根源研究的观点:1剥削根源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腐败从本质上说就是剥削。因此,腐败现象根源于社会上存在的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2体制转换根源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导致腐败泛滥。3权力异化根源论。该观点认为,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与滥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的状况,这就使权力异化仍不可免。4思想观念根源论。这一观点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基础,腐败根源…  相似文献   

10.
宋伟 《理论学刊》2015,(3):12-16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教育研究,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锦丽 《党课》2012,(24):56-57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文化就被作为推动经济政治进步的重要力量。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逐步形成了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的对立。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败文化作支撑,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宫本位意识、资本主义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以及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它们是腐败分子的思想依据和精神鸦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消除腐败,廉洁政权,最根本的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咎其根源,探讨其惩治措施,也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探索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长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化高地"的大学是落实这项任务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大学文化建设喜忧参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断左右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侵蚀"大学文化环境,严重影响大学文化自觉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大学也将发挥教育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其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价值观不仅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表明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健康向上,但是也存在着文化自信不足、消费主义盛行等问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针对大学生网络异化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6.
万希平 《唯实》2010,(10):40-44
如果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多集中于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上,就往往会忽视它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整体性批判。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从自由主义文化传统、利己主义价值观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三个方面阐释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根源,可得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价值观是反映社会利益、规范社会秩序、引导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社会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和非等值性,其功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要求。社会价值观需要刻意的培育与塑造才能健康成长,其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一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在扬弃旧有价值观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自己时代需要的新型价值观;二是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存在着多样价值观的社会,要有效地维护社会核心价值,形成一种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唐平秋 《探索》2015,(1):141-144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炼。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文化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负面效应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对危机进行有效的制度化解和积极治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有什么关系?个体的思想、价值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问题的根源。本文基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范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矛盾根源在于复数的"我们"和个体的"我"之间的思想症结,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具有个体价值观的社会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个体化特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选择必须以集体主义原则为价值取向,调整好"个人—社会"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乃彬  林红 《世纪桥》2014,(8):48-50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对腐败现象的认知比较清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反腐倡廉建设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着理论认知和实践认知悖离的状况。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这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客观需要,是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通过加强基本理论教育,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廉洁理念;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廉洁教育的合力,促进高校廉洁教育目标的实现;创新廉洁教育模式,有效增强廉洁文化教育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