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必须了解矛盾问题(即对立统一问题)和掌握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因为矛盾问题和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而要了解矛盾问题和掌握矛盾规律,必须弄清楚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因为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  相似文献   

2.
“按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一贯强调的基本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特别重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有意识地把对立的方面结合起来”的思想,十分重视对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全面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既看到二者之间的对立性,又看到二者之间的同一性,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否定的关系,而是既肯定又否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理论认为:矛盾作为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具有普遍性特点,而又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发展过程和阶段上表现出特殊性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关...  相似文献   

4.
《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动力理论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动力观,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矛盾动力论,经列宁和毛泽东的丰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矛盾动力理论体系,《矛盾论》是其代表作。《矛盾论》从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结合、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同作用上,多层次多方面地阐明了矛盾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机理,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阶层竞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利益竞争,内在根据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出现了新的历史形态。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竞争时象是物质利益、竞争方式是市场竞争。竞争使各阶层之间保持着一定张力,既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的一面,也有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另一面。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促使其从对立性向着同一性转化、变阻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6.
陈蓉 《前进》2009,(10):50-51
和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以往在很长的时期内,由于片面理解唯物辩证法,过分强调矛盾斗争性,过低估计或缺乏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许多人视和谐为调和,曲解了和谐范畴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矛盾是新型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明 《岭南学刊》2006,4(2):25-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新变化和新发展;和谐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因此,执教者一般都能从理论上对矛盾的观点进行精辟分析,想方设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实践中也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矛盾观点的方法论意义的教学,这既不能使基本理论得以应用,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矛盾的观点。因此,讲清矛盾观点的方法论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向学生讲清矛盾观点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讲清“相互依存”的方法论意义。这是矛盾同一性的第一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学生经…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是充满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所谓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强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统一和谐。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适用矛盾规律的辩证运动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准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关系,关涉到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应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互相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矛盾就是双方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世上事物并不雷同,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邓小平同志正如毛主席赞扬过的“照辩证法办事。”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结合统一战线的新的实践,运用唯物辩证法,创立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理论,使之有丰厚的哲学基础。本文试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角度予以分析探讨,这将有利我们深入地掌握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精神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在统战理论中的体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的动力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原理,邓小平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理…  相似文献   

13.
一、一个需要廓清的问题在考察“矛盾同一性”范畴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需先廓清,这就是矛盾构成的根据与矛盾同一性内涵的界定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一直未能将矛盾构成的根据作为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此为指导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我们就会认识到:从社会形态的整体来看,经济基础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之间的矛盾是我们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我们民主政治目的自身来看,它内在的特殊矛盾则是它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这种根本动力主要是指民主政治完善发展的必然性,而直接动力则主要是指它完善发展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人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邓小平没有写过专门的哲学著作,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在他的言论著作中,都表达和坚持了唯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事物矛盾的学说,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矛盾分析方法,遵循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8.
学习并实践邓小平的反腐辩证法王兆铮邓小平同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始终坚持彻底的唯物辩证法,他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极具透彻地剖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诸矛盾,从而提出实事求是的对策。在新时期反腐败问题上,他阐发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认识事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的。随  相似文献   

20.
谭会乐  许兵 《传承》2012,(4):38-39,77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四个动力论是一个前后相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实践上看,这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所作出的积极的判断和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不断深入演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