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2.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这是两岸专家、学者通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黄典诚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债、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欧谭生先生在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政府、福建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于6月9日闭幕。作为大陆与台湾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东山,将如何进一步“弘扬关帝文化,密切两岸关系”呢?日前,记者为此走访了漳州师院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刘小龙。“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今年51岁的刘小龙,对闽台文化颇有研究。近年来他己先后出版了《海峡圣灵——东山关帝庙志览》、《海峡神缘——东山岛寺届概览》、《东山与台湾》、《开漳圣王文化》等多部著述,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闽台文化 自古一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被誉为闽台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积淀丰厚的八闽文化,随着移台先民传入台湾后,吮吸疗台湾的养份,熔铸成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台湾文化。在源远流长的闽台文化渊源和近年来异彩纷呈的闽台文化交流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音与南管、梦剧与歌仔戏、高甲戏与九甲戏。尽管现在她们的名称各异,表演形式也有所变化,但她们“血管”里流的是同样的“血”。她们亲同姐妹,手足情同。她们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佳话,也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南音与南管南音也称南管、弘管、南曲、南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较丰富、较完整的一个大乐…  相似文献   

7.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双一《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是近年来台湾文学研究中颇有深度的著作。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只有以闽台文化为基点来考察闽台文学中的地缘、史缘和血缘关系,才能发现二者生生不息的血脉联系。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或许会有阴晴圆缺, 闽台文学作为心灵的写照,往往可以充当生动的触角,去探测闽台历史、文化背后的深邃世界。作者利用整合的观念,将因为历史原因而分流的闽台文学整合起来思考,考察其共同的母体文化传统存在的同源性和异质性,加强对闽台文学的整体性宏观考察和论…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非常鼓舞人心。福建省的对岸是台湾,闽台农业合作是农业的一大亮点,搞好闽台农业合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促进祖国统一也有很大意义,中央非常重视。我们要抓住“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把闽台农业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1997年“一办两部”正式批准成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开始(当时只有福州和漳州两市),台商来闽兴办农业企业1700多家,我们从台湾引入优良种苗2000种,先进农  相似文献   

9.
早就听说福建省每年都邀请台湾的残障人士在助残日期间来参加文化周活动,但没想到规模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丰富。几天之内,要举办“闽台残障人士摄影作品展”、“中国直文图书馆福建分馆的揭牌仪式”、“第三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晚会、以及两岸专家学者参加的“无障碍论坛”。台湾身心障碍者职业技艺协会、台湾彩虹工程艺术团、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台湾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共40余人专程前来参与活动。记者有幸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陈伟建 《台声》2002,(2):28-29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在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共组织签订了八大闽台技能人才合作项目:一是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引进台湾“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师资,开展“闽台合作孵化创业”模式培训。二是福建农林大学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在台北,已有50多年歌仔戏生涯的廖琼枝女士被台湾戏剧界誉为“台湾第一苦旦”,其擅长的“苦调”独具特色,台湾媒体称之是“东方最美的咏叹调”。1999年,廖琼枝女士以其精湛的歌仔戏演技和在推广、教授歌仔戏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了“亚洲杰出艺人终生…  相似文献   

13.
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作为一个民间的官庙组织,在当代闽台民俗信仰界里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联谊会的成立及其后的一系列活动,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闽台地域社会里考察,在肯定台湾信徒的文化认同意识在联谊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明特定时空背景下由网络关系生发出的权力与利益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7,(2):71-72
东山致力构建闽台“六大”文化交流基地;台湾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一行赴甘肃考察扶贫捐助;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教职员工完成炎陵“寻根之旅”;邮寄一部手机 传递两岸真情;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到湖南临武录制节目;台湾信众元旦到东山认祖;常州市台办与台商联手扶贫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闽台关系?省委书记卢展工5月17日晚在会见前来参加海交会和商交会的主要客商时,用“五缘”、“六求”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卢展工说,闽台两地关系特殊,3万年前福建与台湾是连为一体的,1万年前两地之间还有一条陆路相通,1885年前,台湾一直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后, 还称作福建台湾省。80%的台湾同胞祖籍福建,两地的文化、民俗、宗教、语言也是相通的,两地的经贸联系,即使在两岸关系最紧张的时候,都没有中断过。因此,两地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对台工作前沿,闽台农业合作是我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也是密切闽台关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抓手,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独特、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闽台农业合作的成效与前景给予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卢金福 《台声》2024,(3):26-28
<正>“我们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交流机会和合作潜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增进两岸青少年的友谊。”1月31日,以“同台共舞一家亲·同气连枝闽台情”为主题的闽台青少年交流联谊活动在福州台湾会馆启动,第一次到福建的台湾台东县丰田中学校长洪文政说,很期待接下来的行程,让台湾的同学们有机会开阔眼界,站在更高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8,(9):9-12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仅一水之隔,是80%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福建省妇联充分运用闽台深厚的“五缘”关系,主动融入“六求”工作格局.先试先行,不断加强与台湾姐妹的交流合作,用血浓于水的亲情、女性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在闽台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长桥。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4日,第八届台湾高校师生交流周暨2019届闽台高校毕业设计作品联展在厦门启动。台湾世新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3所台湾高校的师生热情参与,展开为期5天的访学交流。本届活动以"尚风典火"为主题,涵括闽台高校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时尚艺术与传播高峰论坛、闽台大学生48小时短片大赛、《一衣带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展示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汇报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严利人 《台声》2001,(2):21-22
天福集团总裁、台商李瑞河一生的事业是种茶、制茶、销茶,毕生的追求是寻根、扎根、“架桥”。在漳浦天福茶庄内,碧波荡漾的人工湖金浦池之上,他架起了一座精致的圆拱形石桥,台湾著名人士林洋港先生为之题写“连心桥”。在连心桥旁,他建起了“思根亭”,寄托着浓浓的情思。如今,他正在漳浦旧镇兴建一座更大的“桥”——以他本人身世为模型、反映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关系的唐山过台湾石雕公园——跨越海峡、沟通闽台的金桥。特许经营全国首例  在高速公路旁建设一处闽台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是李瑞河先生的夙愿,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他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