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明清时期,国内各地的客帮商人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在各地开设了会馆,并且逐渐形成同籍商人聚居的现象。明清时期会馆的社区管理功能一直被相关会馆研究所忽视。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从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自然社区功能、经济社区功能、精神社区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所发挥的社区功能,认为工商会馆实质上是以乡缘关系为纽带、以利润分享为杠杆、以维护利权为鹄的的商帮社区自治形式。它既承载了传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商人进入明清后,根据社会转型初期的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2)
明清时期,在官方政策的调整、鼓励之下,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江南或华南地区,华北宗族的发展较为迟滞,建设不足。究其原因,明清以来华北区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明清时期,鹤庆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三级,通过考试者依次被称为秀才、举人、进士。明清时期,鹤庆甸南一带一共出了1个翰林、9个进士、26个举人。本文旨在研究明清时期鹤庆甸南科举考试历史。研究表明,明清时期鹤庆甸南文人科举兴盛的根源在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家族遗传,甸南文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观政进士制度是明清时代对进士入仕前的任职培训,它由朱元璋创设,并且到明末隆武年间仍在推行。清代承继了这一制度并作了改进,表现出观政时间长和在中央与地方同时观政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官员队伍从衙门级别、官员品秩、官员来源和升迁秩序等方面有明显的层次结构,而决定着这一层次结构的就是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密不可分。政府举办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学校,在地方学校取得学习资格的人叫生员,俗称秀才。秀才本身尚无资格作官,但秀才本身有两种待遇,一是每三年可以参加一次在省里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同时秀才有资格被选送中央的国子监去读书,他们称为贡生或监生,待遇同举人,都有资格作官。举人和监生都有资格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  相似文献   

6.
王豹 《理论探讨》2005,4(5):162-165
民主集中制是苏中两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但在实践中,却都在某个历史时期出现过违背民主集中制的个人专制现象,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伤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求产生问题的根源,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灿 《瞭望》1998,(51)
苏州无模式在中国历史上,苏州有两个时期格外引人注目。一次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伍子胥、孙武、范蠡、西施,帝王将相,英雄美人,在此演绎出精彩活剧;一次是明清时期,此地工商业一度领先全国,被公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样板。今天,苏州再次引...  相似文献   

8.
宗族组织是由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在明清,由于国家力量有限、礼治社会需要和宗族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等,宗族组织通过族众发动、族规确立、族内司法等方式,在乡村治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明清时期宗族组织维护乡村治安的经验和教训,应正确看待当今的宗族重建现象,引导宗族发挥正向治安功能,防范其负面因素,服务于基层乡村治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9)
从书斋名号出发,分析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内涵及发展特点。明清时期的书斋名号反映出知识分子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仁人爱物的精神情怀,嗜古怀远的精神寄托,近现代的书斋名号反映出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和勤奋好学的研学态度。两个时期的书斋名号,均体现出知识分子读书向学的风气,但其目的、对象、方法有所变化。受时代发展影响,明清至近现代,书斋名号所反映的文人价值追求呈现出古今流转的演变趋势,由追念祖先,嗜古怀远演变为直面现实,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8)
对明清贵州水利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明清贵州水利时空分布特点是:水利的时空分布明显不均衡,时间上,明清两代的中期水利数量较多,前期、后期水利数量较少;空间上,明代今铜仁市水利发达,水利数量较多,清代遵义市水利兴盛,水利数量大增;黔西南州与六盘水市,明清时期水利数量一直很少,水利发展严重滞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到明清贵州水利的空间分布,还使得贵州水利区域性特征明显,表现为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井灌方式普遍分布。  相似文献   

11.
共存与互生:民主宪政与市场经济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宪政和市场经济作为政治与经济两个不同的制度规则已经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所认同,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同时,也是人类追求民主宪政的时代,市场经济与民主宪政是同时期两个具有标志性的但又有着不同逻辑体系与理论规则的主题话语。民主宪政观念的生成和培育深受同时期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刻影响。民主宪政理念在制度选择上与市场经济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和理论耦合。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学理论》2010,(17):143-144
明朝时期在土司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设置流官,以达到全面深入地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改土归流在我国的行政改革和民族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空前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而且加强了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促进了融合。拟就了解土司制度在明清时期的盛衰史,主要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月红 《求知》2013,(9):22-25
今年年初。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本文则进一步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制度、理论、物质等方面的历史与逻辑关系。从而有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黄馨漫 《学理论》2012,(3):99-100
在封建皇权制度占统治地位、极其讲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古代中国社会,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是较少提及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时代前沿,在与其他思想家或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春秋时期墨子"尚贤"的思想、南北朝时期王符关于"贤者"的概念,后来的明清时期唐甄的"民无贵贱"的思想等,都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为什么会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呢?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邓小平文选》第289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第一个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政治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谏官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自下而上监督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监督体制,古时著名的盛世时期往往伴随着政坛言谏活动蔚然成风。通过探讨唐、宋、明三个朝代的谏官言官制度对政坛权力制约的可行之处,联系当今环保法治中出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大体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月革命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发展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这个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二个时期,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目前这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各国都先后在调整自己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体制改革提出,准备和尝试阶段。例如,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前后曾经提出了“三个为主”,“三  相似文献   

18.
对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价值产生质疑的主要依据有这样三个:一是认为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是集中,而不是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本身并不能体现民主;二是认为民主集中制产生于革命时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可以有效地服务于革命的需要,却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和平时期;三是认为民主集中制与斯大林现象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上述三个质疑是偏颇的,应该准确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6)
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建立文官制度及最完备的国家是英国,而后被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在建立现今文官制度之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性改革,而在这漫长的改革中,从"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到富尔顿改革再到撒切尔夫人改革,这每个重要时期都对于形成现今英国完备的文官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把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分为两个重要时期,以二战为分水岭,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并论述了从"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到富尔顿改革这两个大事件背后英国文官考录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探索考试、内容、录取流程以及完整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现今英国文官考试"快速通道"的建立更加丰富了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在其发展史上又增添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建设分为预防性制度和惩罚性措施两大类,预防性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惩罚性措施主要是以严刑重典惩治贪污腐败。传统廉政制度取得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但由于体制和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使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禁而不绝。传统廉政制度建设与惩贪措施对今天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借鉴意义主要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上要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制度上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法律上要严刑重典惩治贪污腐败;组织上要坚决刹住卖官鬻爵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