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后民族政治"可行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后民族政治。为了捍卫后民族政治,他至少提出了三个依据。对这些依据的论证没有能够证明民族国家的框架过时了,也没有证明应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民主一定要走向后民族政治。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后民族政治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其规范性价值意义,但是,我们现在依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后民族政治的时代能否到来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建设一种民主政治,这是一个难题。哈贝马斯以欧盟为场域,探讨了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建设民主政治的机制和路径。民主需要认同,但后民族民主的认同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民族文化来培养,而只能通过宪政文化,通过公民参与权利和交往权利的实践来培养。哈贝马斯"双轨制"协商民主制度一是通过公共领域建立起公民的跨国联系,二是通过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互动把公民与超国家决策中心联系起来,然后,通过法律和制度把在公共领域形成的"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权力,其实质是要建立起所谓的"欧盟人民的民主"。  相似文献   

3.
新的国家政权建立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着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由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影响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诸变量中,民族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张祥云著)一书,  相似文献   

4.
保加利亚的政治转型与民族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保加利亚族和土耳其族的关系充满恩怨。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保加利亚向多党政体的转型过程中,保加利亚不仅维持了国家统一,还与土耳其人达成和解,并未发生严重民族冲突。土耳其人建立了民族政党,甚至一度与保加利亚人联合执政。民族结构、转型期间的国家控制力、民族政党以及跨界民族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苏联为世人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崛起、争霸、危机、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悲喜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的组建、发展及解体与其实行的独特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在十月革命后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苏联能够成功组建并维持近70年,自有其值得关注的经验,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也说明,苏联的民族政策存在致命的缺陷.在苏联解体20年之后,重新思考和总结其民族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现存多民族国家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和心理的总和。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 ,是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体现先进性、开放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遵循自由主义的逻辑,提出了"后民族结构"、"世界主义民主"等现代国家构建和运行的理想型模型;而后发国家回应全球化的举措则表现为新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努力提升国内实力的现实主义态度。这两方面存在的张力和理论上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现代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9.
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被视为民族国家,并孜孜以求于由民族国家体系衍生出来的自由、民主、科学等社会价值,却忽略了以民族国家作为身份存在的民族分裂、历史连续性等内在的逻辑问题。强化民族国家身份成了唯一可选择的路径,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对于正处于崛起地位的中国。通过分析民族国家身份困境的根源,总结解构民族国家的思路,可以为中国破解民族国家身份困境提供选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设计是在斯大林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总体看,这一政策基本坚持了列宁的思想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苏联各民族的平等,促进了落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有效巩固了多民族联盟国家的统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苏联民族理论的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民族政策的某些缺陷日益暴露,民族工作中也出现了偏离政策和违背政策的现象,致使苏联民族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加之人口代际更替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普遍强化,国家认同持续弱化。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主要不在于对某些政策的违背,而在于未能及时修订过时的理论和政策,致使差异性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长期固化。  相似文献   

11.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阻滞了国家的发展。在1962-1988年间奈温采取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政策,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特征为原则构建政治与经济中心,设计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民族治理政策措施,这是处理民族矛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各民族能够逐渐融入到国家统一体中。但是,强势的民族政策严重损害了山地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其结果是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效果,消耗了人民的期待,最终导致奈温时期社会主义式民族政策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胡文生  徐博东 《台湾研究》2011,(1):28-32,59
民族国家认同的异化与分裂是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影响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为何会发生严重混淆,结合台湾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政治结构演变来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中的根源,对于重新导正台湾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消解“台独”势力的社会民意基础,并最终达成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共和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了苏联这个联盟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上,国家认同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实践证明,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的做法无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郑伟伦 《法制博览》2015,(6):172-173
2014年3月16日隶属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震荡。本文正是在克里米亚地区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浅析民族自决权与民族分离主义的关系,认为民族自决是民族分离的误读,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民族自决与民族分离有相近的地方,但是民族自决绝不等同于民族分离。民族分离对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煽动或制造民族分裂,不仅是对民族自决权的曲解、滥用,而且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破坏,也是对一国内政的干涉。  相似文献   

15.
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最重要和首要的含义是指一个民族中广大的被压迫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身解放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是爱自己祖国、民族语言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是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精神基础,是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对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进行解读,有着鲜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及加入WTO ,外商投资与民族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方面外商投资对民族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我们应尽快废除外商独享的优惠待遇 ,代之以国民待遇 ,控制引资规模和外资投向 ,完善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政策 ,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全程监管 ,并采取各种措施对民族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 ,注重培育和保护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的表象是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发生了分裂,号称已经彻底解决了民族问题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分崩离析了。本文总结了苏联民族理论和民族自治政策方面失误的教训,认为苏共在民族理论上教条主义地奉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承认各民族共和国有分离的自由;在具体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苏共又没有尊重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权,对于国内出现的俄罗斯族问题、极端民族主义等,注意不够,也缺少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实质上是重建民族与国家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维系国家的内在统一和社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及意义认同的精神支撑。要建构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促进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就必须坚持科学理性的认同视野、主体自由基础上的国家认同、以人为本的道德关怀和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族群分裂与宗教冲突是当代西方国家民族分离主义的根本原因.当代西方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有两种类型,一是与殖民主义历史记忆相关联的民族分离主义,以英国的北爱尔兰民族分离主义为代表;二是与历史上的征服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记忆相联系的民族分离主义,以西班牙的巴斯克分离主义活动为代表.当代西方民族分离主义具有族群动员、领土要求、族群冲突、宗教对抗、政治组织领导与军事组织参与、其发展受国际社会制约的特征.当代西方国家民族分离主义的发展趋于缓和,正经历着从对抗、恐怖、暴力转向对话、协商与和平,从试图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转向要求族群或民族自治的根本性转折.  相似文献   

20.
石徐 《法制博览》2013,(11):317
本文从民族自决的内涵写起,谈到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的定义和原则、当今国际社会对民族自决的共识。简要的介绍冷战后民族自决运动,着重揭示了冷战后民族自决是民族分离主义的表现,是西方国家分化、西化发展中国家阴谋,是国家利益斗争的结果。最后,本文建设性的提出了我国应对西方主导下民族自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