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所谓"救亡压倒启蒙"论犯了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上,启蒙与革命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革命本身也是一种启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思想启蒙并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说教和宣传,而是将其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基础上,不仅实现了思想启蒙的"生活化""实践化"和"民间化",而且也引领中国人民由原来的资产阶级启蒙观历史性地转向了无产阶级启蒙观.因此,从启蒙的视域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称得上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共产党强调革命的纪律性,但这并不妨碍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反而充分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权利.  相似文献   

2.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搞好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一方面要摆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其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其实践基础,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实践是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善于借鉴和吸取其他政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意识的新发展."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方方面面."三个代表"更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在指导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一种思想理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实现真正的、深层的大众化,不是单纯依靠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大众性就能够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并与客观环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需要扎根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架设起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而桥梁的架设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系统的、多层面、多领域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党的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问题;"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三大法宝”.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现武装起来的、有着80年奋斗历程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立场和最高度的历史自觉性,与时代同呼吸,与历史共命运,必将在继承自身各项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带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辟新的光辉未来!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新发展、新境界."三个代表"作为治国理论,是把立党和立国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其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大纲领、两大方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制度"突变"理论包含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制度变迁的暴力手段观点,二是制度变迁"破"与立"的对立统一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主张以暴力迫使制度变迁的同时,并不反对甚至欢迎以非暴力手段达到改变根本经济制度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突变"不仅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迁,而且也发生于由封建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外一些政党的教训昭示我们,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兴衰成败的关键.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树立正确的"爱民"观和利益观,建立科学的利益决策机制、灵敏高效的民意反应机制、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力的利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百年发展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点、落脚点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着眼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化解风险挑战、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成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智慧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过程.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思维范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领域的实践诠释.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七月一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是一部丰富经验与深刻理论融于一体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世纪的行动指南."七一讲话"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篇讲话本身便是与时俱进的典范,其中对国际问题的阐述凝聚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体现了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主权的理论原则与政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行了扬弃,并把卢梭关于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的社会契约思想,提炼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权决定论,其重要成果就是“主权在民”的人民主权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这是其人民主权特征的党性原则所在。人民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让渡与不可转让的抽象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主权特征并不能等同于人民主权本身。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后,始终要坚持国家主权源于人民主权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成败得失证明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昭示"三个代表"是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平等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学界学人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我国社会平等问题的研究,对平等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了多层面多视角的解读。有学者指出,走向真正的、全面的社会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资本主义最为强盛的时候产生、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为人民指出了一条走向真正平等的科学之路。而若否定了这一原则,抑或是使人民群众对平等产生了失望,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本真意义,就会失去广…  相似文献   

19.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重大领域,勾画出广阔蓝图."十二五"规划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读全篇可以发现里面的"四种考量",一是关注民生的考量,二是科学发展的考量,三是改善生态的考量,四是与世界互动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