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地稳定与农地调整——农地制度安排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持农地稳定是国家政策的大原则,而农地调整是农民基于利益和公平的选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安排也蕴涵着农地调整的逻辑必然。农地稳定与农地调整这一悖论的解决需要完善农地流转,而要实现农地流转又必须具备相应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局限等因素使得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当前顺应社会发展的理想选择,但土地流转的用途、主体、监管、价格和农民保障等问题却不容忽视。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离不开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和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健全农村社保既需要农民和集体参与,又需要国家支持,而国家加大支持的资金来源可借助于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和征收资本利得税,也可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这是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杜姗珊 《法制博览》2013,(2):222+19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地征收面积日益增大,目前农地征收补偿方式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为主,在重新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补偿不能落实,拓宽补偿方式并使其行之有效,以满足不同被征收农地农民的不同需求,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4.
谁来养活“80后”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继权 《南风窗》2007,(22):44-45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8%的农民认为土地调整是合理和应该的;只有13%的农民认为"不应调整土地"。还有近半数农民虽然反对大面积调整,但可以进行"小调整"。对于农地调整的原因,农民最普遍的回答是"如果不调整土地,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家庭地多人少,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劳动激励不足的问题,也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另外一个层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获得,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土地流转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核心,在现实过程中产生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虚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方式有限以及流转程序不规范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对缓解"三农"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昌平 《南风窗》2013,(25):55-57
在东亚小农农业主体的市场逻辑里,农地抵押权不可能在正规银行实现,农地抵押权和成员权变现的充分实现只能以集体经济及其内置金融为基础。今天的不少人,强调土地私有属性的理直气壮,强调土地公有属性的羞羞答答,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现在要想把问题说明白,必须从农地制度说起,后说"农转城"或"农转非"制度,再说城市建设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胡锋 《南风窗》2008,(8):28-29
前两年进城务工农民的农地成为抢手货,租金一路看涨。而今年据笔者的调查,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大为下降,农地租金也随之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多种形式流转"以来,关于农地流转的讨论有渐成两级分化之势。今年全国"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将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的制定,列入本年的工作重点。3月12日,本刊和华南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谁来种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华 《南风窗》2013,(4):62-64
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益。但在实践中,何谓农民的意愿,却是个"模糊"的问题,并且可以操作成对农民意愿的违背,和对他们权益的损害。在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并主推它的发展模式前,安徽的河镇已经"探索"多年。在城镇化背景中,"谁来种地",土地如何流转,土地制度又向何方改?这些问题,日益逼近。放大到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张墨宁 《南风窗》2012,(23):39-41
流转对官民关系、政府的权力边界有更高的要求,确权这个地基要真正打得非常稳固。如果不以确权为前提和基础,贸然发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那么这个流转的主体就不可能是农民,而很可能是其他权力主体,从而使土地流转成为其他权力主体侵犯农民财产权利的又一轮机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升值加快,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关注,土地在流转中问题不断凸显。由于土地流转管理相关法规的滞后以及在现实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社会问题并危害了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旨在为解决该问题进行探究,并且为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魏晨 《南风窗》2010,(6):42-44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成都市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限设定为"长久不变",为日后土地有序流转、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奠定扎实可靠的基础。农村产权改革实际上是艰难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13.
成都试水新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南风窗》2007,(22):40-43
在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市政府在农村土地政策上力求突破的举动引人关注。"农村土地的非耕地部分大约占农地总量的22%~30%,若拆并、搬迁集中修建住宅,将可以腾出2/3的农村集体土地的非耕地。"成都市政府的官员称。于是,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和"农民集中居住"等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陈凌 《法制博览》2022,(15):99-101
我国《民法典》肯定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成果,确立了土地经营权及融资担保问题,释放了土地的金融功能.而针对土地经营权抵押中的现实问题,目前法律规范尚不全面.笔者通过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纠纷司法处理进行实证考察,从而提取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解决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问题,结合法律及制度的力量进行不断完善.希以助力发挥我...  相似文献   

15.
时政漫画     
《南风窗》2011,(8):10-10
强行送钱插画迢迢3月9日,10几辆车开进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镇青龙山村,挨家挨户往农民家送钱,但遭到拒绝。事件缘起于当地政府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项目"要流转土地,但大部分农民不愿意。Global Policeman插画Nate Beeler来源The Washington Examiner  相似文献   

16.
郭凯 《南风窗》2007,(22):30-31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今后一个阶段内,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概括性表述。这个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自1970  相似文献   

17.
财讯     
《南风窗》2013,(22):18-18
土地流转信托"破冰"10月11日,中信信托发布公告称"中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计划1301期"(下称"1301期")于本月10日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单土地流转信托其诞生开启了信托公司参与土地流转的序幕。中信信托该项目的执行经理吴超杰介绍,1301期信托期限为12年,A类委托人为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信托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南风窗》2013,(9):9-9
中国农民与市场及基层政府的关系中存在不少摩擦,因而产生种种维权行为。某些权力及市场力量的一般压迫,导致的是农民的日常不满和"软维权";只有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伤害,才会导致他们的集体抗争及暴烈行为。中国农民有足够的生存韧性,贫穷并不能击垮他们,能击垮他们的是失去土地这个"命根子",资源被大量掠夺,以及被逼到"癌症村"之类绝境等。在农民与开发商的冲突中,政府本应作为调停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中部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何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梳理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可知,我国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态度从全面开放到完全禁止,现在是限制开放,而未来必将在更深程度和更大范围开放;地方法规和中央政策对法律的"突破"显示了这一点,九龙坡区千秋村作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地区,在7年试点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笔者借其实践经验,建议重新规划法律,建立统一土地流转市场,发挥农村活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