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被时代”的政治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时代"表征了一种社会精英、公权力和新闻媒体的共谋状态,社会精英和公权力通过对媒体话语霸权的掌控,将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排挤得越来越小。"被时代"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权的失落,这已经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公权力,恢复私权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创建对话机制,增大草根阶层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亟待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物质基础,社会和谐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社会环境,因此,改善民生必须深深依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湿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地利用湿地,并促进湿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同时,湿地的立法和进一步完善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法律的力量来保护湿地的利用,减少对湿地的破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生态在和谐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对立"作为矛盾的根本属性之一,与"同一"相对应;"对抗"是对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与"非对抗"相对应.事物的"和谐"主要体现了矛盾双方在对立基础上的同一性,是矛盾处于非对抗的一种状态.区分对立与对抗,有利于我们积极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和谐范畴,这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21,(1):98-10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日益成为透明的社会。透明社会的人们处于"裸奔"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担忧,我们还有隐私吗?除了我们所担忧的信息泄露、隐私被侵犯以外,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那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大企业与政府组织可以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来控制个人隐私。不同于传统的物理空间,智慧社会的网络空间是一种虚拟现实空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对隐私的认知,在智慧社会中公与私之间的边界发生了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通过技术上防范和与智慧社会相适应的制度建构来维护隐私。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在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必须围绕人才培养、必须贯穿全员共建、必须做到"两手抓",在摆正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位置、强调创新知识,引领社会、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上求突破,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相互和谐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立之初就作了这样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只有心理保持健康的人,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官员不雅视频和照片、"房字辈"非正常房产、公款奢侈消费等腐败事实连续被网曝,在互联网上出现了部分仇"官"心态的情绪宣泄式围观现象,折射了干群矛盾的加剧。引发宣泄式网络围观官员腐败丑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干群利益矛盾激化,化解这一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干群之间合法性利益不公,即避免官员合法化谋求特殊利益的可能。只有消除了干群之间合法性利益不公,才能彻底消除民众对官员的不满情绪,才能使社会民众把追求公平的主要打击目标从官员群体上慢慢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美丽。  相似文献   

9.
正官僚们不知道历史,不知道荣辱,更没有想过为子孙后代留下大量不义之财,不是为子孙后代积累了有用的财富,而是留下了无数永久洗刷不尽的罪恶、罪孽、耻辱。就历史背景而言,我们今天依然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今天的成就是这个大变革时代的恩赐,我们今天存在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个大变革时代还没有走完。在这样一个被称为"历史三峡"的大变革时代,中国社会中坚"干部"这一阶层应该拥有怎样的官范,信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表征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具体状态既是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和合"运动中创生的,又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合"关系的表征.人类社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和合",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本质,也反映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本质.因此,人只有在理性的价值关怀的观照下,在理想尺度与现实尺度、整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目的尺度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价值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趋近"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但和谐社会不会自然而至,当政者起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所谓的"太平盛世",但总难跳出治乱相间的"周期率"。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表明党正在把中华民族优秀的和谐文化传统转化为治国理政的领导模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完善都为跳出"周期率"、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今天,追求和谐,已不只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根本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社会和谐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追求,而且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制度诉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目标,而这个理想社会的现实形式即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从其不同层次来看,有个人和谐、单元和谐、地域和谐和社会和谐,分别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及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乎天理人情和历史规律,同时必须明确"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庞连栓 《理论探讨》2007,2(5):54-57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冲突与和谐以"潜在"和"显现"的形式存在。由于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冲突占突出地位,而和谐往往被时代所淹没。在今天,对理论资源的解读,对现实问题的应答,传统理解方式日益陷入困惑,而和谐却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以往挫折失误的深刻反省,又是成功经验的深厚积淀,更是未来社会的引路导航。尽管从冲突向和谐转换荆棘丛生,甚至已经实现的和谐又会蕴涵新的冲突,而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理念,就会凝聚人心所向,加快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5.
和谐治理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行政论坛》2009,16(1):52-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容回避的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同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应当选择"和谐治理"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以德治国与和谐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的.和谐治理能否得到落实,起关键作用的是行政人员.只有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才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和谐治理对行政人员提出了如下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正、仁爱、宽容、求实、节制.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上海作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地区,遇到的社会矛盾往往也是"率先"的,各类矛盾比其他地区暴露地更早、更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基于此,本文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入手,对加强维护稳定和应急处突工作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工业化时代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与否,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观点和重要措施,为工会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维权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月朗 《学理论》2013,(6):76-77
后危机时代也被称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它是一个危机得以缓和与不稳定、不确定相互混杂的时代"。近年来对于"后危机时代"的研究已超越国际经济领域,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延伸和展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后危机时代"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利益协调机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旨在形成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社会状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