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实践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合一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思想渊源。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场域,其价值意蕴体现为政治愿景和国家意志在公共空间中的映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界面以及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平台与有效载体。本文认为应该从文明实践有效性的整体性出发,整合需要与资源、优化主体与结构、创新方法与手段、强化目标与绩效,才是协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社会化服务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促进交流,但部分网络公共论坛用户骤减,人气低迷,甚至被关闭,故用户参与是网络公共论坛发展的核心动力,用户参与度是衡量用户参与情况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网络公共论坛中用户参与情况尚不确定,学术界也尚未提出关于用户参与度的测度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阅读前期学者成果,结合Delphi法和AHP法构建网络公共论坛用户参与度测度模型。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主题,获取30个网络公共论坛中的用户参与行为数据,验证了用户参与度测度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发现用户的参与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网络公共论坛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明志愿者队伍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北京市公共文明建设的需求。鉴于公共文明建设是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志愿者队伍建设不能是小范围的、阶段性的,不能只靠主管部门倡导,而需要在政府力量的引导下,由广泛的公民单位和公民参与,形成长效机制,方可以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水平。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公共文明志愿者团队的基础上,建议北京市建立公共文明志愿者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招募、培训和认证,吸纳各行业和各阶层人员加入到公共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并通过长期规划、协会组织建设、窗口行业的考核和公共文明基金等措施,保障长效机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公共信托理论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的先驱。传统上,我国是以"建设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经济"是财产的生态观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观点,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公共信托理论之精神有着内在契合。我国有必要移植或借鉴美国公共信托理论的精神,作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等,网络越来越普及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网民数量在急剧膨胀、增多,促使了网络社群的快速发展,由此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文章认为论坛网络已经变成了政府推广公共决策的关键场地,网络社群推动政府应对重大事件所做出决策,可是网络舆论中充斥着缺乏理性思维的问题,因此提出建议对于政府引导网民加入以及公共决策的意见:提高媒体网络的建设、重视培养“意见领袖”、关注网民道德与思想的建设、公开、及时预防舆论网络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5月 18日 ,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中国人民大学 ,参与体现国内最高水平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协办 ,深入研讨以“与时俱进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重大课题。以“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论争”为议题的分论坛着重就“全球化与现代化”、“世界性与本土性”、“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以求解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9.
为化解"中国威胁论"、改变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中国形象,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势在必行。四五千万海外华人华侨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资源,中国政府应当深入剖析华人华侨群体的现状,明确其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参与公共外交的天然优势。在此基础上,着力从"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心灵网络"三个维度探讨以侨为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网络的基本路径,从而有力地增强我国公共外交空间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新时代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明稳定社区环境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城市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并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针对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投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拓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构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新平台,创建"老有所为"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园城市是生活、生态、公共、经济的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发展与绿色、城镇与乡村的协调融合,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公园城市的属性与内涵,可以从"公"、"园"、"城"、"产"这四个方面来理解。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能更好地优化城乡关系、更新城市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公共空间日益扩展,公共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部分。以系统论与过程论的立场,把握公共文明及其建设的现代内涵极为必要。公共文明建设的时空已经或正在从个体(修养)、族群(共生)、国家(共荣)向全人类(和平共处)拓展,以"承认他者、尊重他者"为核心理念的公共文明建设,将成为人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基本保证。笔者以为,公共文明相关理念与思维方式的传播要从娃娃抓起,其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制度性的文化环境,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认知认同公共文明的现代内涵,并自觉地以之作为应对与处理公共性问题的理念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者是行政学科发展的希望。以"行政学政治学青年论坛群"学术共同体为平台发起的"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期待通过交流和互动推动中国行政学青年学术研究。本文是对三次公共治理青年学术研讨会的述评。三次会议的的主题分别是"中国城市发展与政府管理"、"公共治理与青年学术使命"和"探究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寻求政府有效治理之道"。文章从实体论点、研究路径以及规范性、精细度对三次会议文章进行了述评,并分析青年行政学研究现今状况和展望未来发展可能的走向。公共管理学科愈益重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基础的合理化,青年学者研究路径呈现多元分布的格局:从研究基础看,文本基础、经验基础和逻辑基础三分天下;从研究方法来说,质性研究、量性研究、文本研究、逻辑分析这四种研究方法齐头并进。青年学者学术研究在"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和"文章以结语来收尾"这两个问题上有较高的行动共识,在文本文献梳理、研究设计、逻辑分析过程、再讨论、经验与理论互相关照上共识行动较低,在理论对话和延伸研究上行动很差。公共管理学科青年学者未来应在经验与理论对话、实证研究和研究复合化等方面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现今互联网的普及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互联网上发声的民众数量大幅度上升,其中青少年网民的数量不仅占中国网民总数的4成以上,占青少年总数的85.3%,而且他们的网络互动行为也较一般网民更多。因网络的匿名性,网络互动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为明确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严重程度和具体类型,本文采用实证方法,运用网络爬虫采集网络评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网络讨论中存在30%的不文明现象,本文将这些不文明现象从语言、行为和情绪三个维度分为15类并进行了定义,计算出它们在不文明现象中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主观公共空间"的概念以统整线上和线下公共空间给个体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坚持从小处着手,以小搏大,持之以恒,要坚持重点治理、整体均衡的建设理念,完善公共设施。强化"他律",培养"自律",唤醒自觉,只有广大社会民众的自主参与,身体力行才能实现公共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实现建设世界文明大都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杨翰卿由河南省行政学院、河南省社联、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研究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河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公共领域,就是具有独立、理性评论能力的网民以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政治事务)为讨论内容,以网络论坛、博客为主要载体形成的一种公共领域。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主要有匿名狂欢、数字鸿沟、言论管控等三个困境。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作为主导者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高效而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成都为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总结出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变迁路径是:工作模式上,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变;供给模式上,由"单向输出"向"政府采购"转型;体系建设上,由重视文化活动开展向文化活动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制度建设并行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岳麓山圆桌论坛之述评,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转型。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也发生变化,公共管理学科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对此,青年学者们在论坛中探讨了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型走向、公共管理学科的边界界定与否、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场景四个主题内容。论坛认为学科转型应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完善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内涵和转型定位;第二,公共管理学科的边界界定应体现出包容性;第三,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学术担当与学科关怀;第四,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场景思考是要以定性研究的回归来反思量化研究的未来,以期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展望未来研究,公共管理学科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以方法和思想为依托,以田野和调查为基础,切入公共管理生产,嵌入公共管理理论,体现公共管理学科关怀和新时代使命,未来公共管理学科的转型走向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化,经验实证的科学和人文的关怀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