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普通大学技职化"及"技职校院学术化"的结果将高等教育导向能呼应产学需求、培育学有专精的"专家"养成教育。在此发展之下,属于高阶批判能力养成的专业伦理教育是相对被忽视的。专业伦理教育在各大专院校或有零星的课程开设与讲座,也有部分的学校在机构与政策上给予程度不等的重视;随着公部门资源挹注教学卓越计划与评鉴,以及关键的通识教育中程纲要计划,"工程伦理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体制上逐渐找到着力点,在教学内涵以及理念发展上也有了更广泛的讨论。本文在文末谈及台湾推动工程伦理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以飨学界共同面对与超克。  相似文献   

2.
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之一。但是,我国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却忽视了对教师专业伦理的教育。因此,应该加强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制定科学而系统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方案,以提升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职场伦理教育属于伦理教育中的一环,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对此课程的设置与规划,主要与大学属性有关,可粗分为科技大学(及学院)与一般综合型大学的不同。前者因为学制属性的特殊性,多将职场伦理课程视同专业课程的一环,开设为全学期课程;后者多将该课程涵盖于通识教育下单学期之伦理学相关课程内。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医学伦理教育"受重视起因于"医疗纠纷"频传,医患关系之恶劣促使台湾医界与学界开始反思"医学伦理议题"与"医学伦理教育方式"。在台湾,传统医学伦理之授课模式强调"知识性"之传递,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但随着台湾医界与学界发现"医学伦理议题"并非具有统一、标准性之答案,须藉由不同层面的伦理讨论才能获得相对共识;而医患关系的处置需在伦理情境中才能让学生较深刻地感受。因此,台湾医学伦理教育方式继而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翻转教学模式,在各种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医疗人文素养。而本文旨在介绍台湾医学伦理教育发展状况,并对伦理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说明。并于终章对当前医学伦理教育与临床现状进行简单地反思,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台湾地区教育体制中的环境教育为主题,讨论环境伦理在台湾的扎根与萌发。首先,在文章中分辨了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的关联;接着,分别从"校园环境/境教"的施行,以及"课程"的设计与施行两方面,说明台湾地区教育体制中的环境教育之发展;最后,再对上述说明进行总体性的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意义重大。目前,高师院校生态伦理教育基本处于盲区,具体表现为无教学计划、无相关教材、无专业教师、无教学基地的四无状态。高师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努力打造六个平台:绿色校园平台、生态文化平台、课程建设平台、教学改革平台、社会实践平台、行为规范平台。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已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索该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途径、制约因素和愿景。旨在得出教师个人发展体系,呼吁学校和政府机构开展有效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引导教师提高个人素养,加速其成为“一专多能”新型教育者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应遵循强调优质教学、关注"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等三个基本理念;建构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四项,即专业伦理与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实践。其中,专业伦理与专业信念、基于情境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双师型"教师的行业专家的特质以及帮助学生实现向工作和成人角色的转换是"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构建特色。  相似文献   

9.
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识教育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香港中文大学自1963年创校以来,一直把通识教育作为本科学位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对通识教育全面改革,通识课程由大学通识与书院通识组成。2002年,进一步对大学通识教育作出全面检讨,厘清中大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要求,重新规划整体课程和确立有效管理与素质保证的机制。现时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由七个学院四十多学系提供二百多门通识科目。各科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开设的通识科目都以专业的深度和修养为基础;学系开办通识课程时,除考虑本科教学的目标外,更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和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同时所有科目均有严格机制定期审视,以保证通识学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健康成长应当包括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的全面培养。婚姻家庭法学是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婚姻家庭法不仅直接关系到法科生的个人的婚姻生活,而且在他们以后的司法实务中也经常涉及,法学院应当加强对婚姻法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其设定为法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发现,专业实践能力既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最欠缺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实践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这三种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真正实现企业工作岗位与学校教育教学"对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核心,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为主轴,探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与统合的问题。首先,以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为"问题",说明目前台湾地区伦理教育的相关情况与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开展不出其道德实践的动机,学子容易将学校中的伦理教育视为知识(知)而非实践所关(行),以及实际生活中,行为主体会舍弃课堂中的伦理教育所给予的锻炼,让自己能较容易地生存于世界中,因此将个人的道德观与实际行为抉择分割。其次,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中介",说明王阳明知行本体的根基概念,以及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最后,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中的各个观点,对应前述问题进行交涉"思考",讨论如何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响应当代台湾地区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之间所遭遇的知行断裂问题,在伦理教育层面,寻找可能的弥补与统合之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国八所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专业满意度普遍不高;虽然就业方向明确,但就业信心较差。并进一步分析了专业满意度对该专业同学的就业态度影响情况,发现课程兴趣是影响就业态度的直接因素,课程安排、教学效果、专业图书资源是影响就业态度的间接因素。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导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建立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等有助于提高非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学的专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专业思政教育,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重要抓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课程作为公安技术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独立实验课,理应承担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基于课程属性与学情分析,公安专业实验课程可通过转变师生"教"与"学"理念、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及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路径融入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确立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教学的能力;教学媒体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协调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等.为实现以上目标,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重视培养教师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机理及奥妙是什么?如何做到"让人文更美好、让职业更尊严、让教育更强大"?文中以作者在台湾科技大学三个月的考察见闻为依据,分析指出"天人合一"的专业建设理念、"顶天立地"的课程运作模式、"一以贯之"的教学考评机制,是台湾技职教育的重要特质,也是赋教育以尊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模式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及其文化思想观念系统;二是模式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操作维度,即旨在削弱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大部制度、解放教师学术活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三是模式所彰显的中国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视域,即通过科学治理,大学的行政化和学术化两种矛盾终将获得和解,中国大学将会着眼于开放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一体两翼之发展,成为它所属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化大学社区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8.
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设置要动静结合,既要考虑社会需求,又要兼顾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下,要突出"四类课程",并辅之以配套的教学改革;在分类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企业人才入校的优惠政策;在构建面向专业群共享的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室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扩大与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往来,共同分享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益成果和经验,同时也为了探索建设21世纪学校新德育,提升参加中华美德教育研究的干部与教师的教研水平,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和教育学院、澳门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协办,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暨第五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于2006年10月26日至30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来自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及国内大陆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教师参会。  相似文献   

20.
大学承载着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责任,需要多元化发展,因而产生结构和分类。大学分类的目的有为行政管理需要、为学校发展需要和为人才培养需要,其中为人的发展是其最高境界。我们要推动不一样的大学建设,不同大学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学生和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各校可根据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理念取向差异,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和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