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 《工会博览》2011,(6):265-266
马丁·路德的婚姻观中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思想,了解这些辩证性的概念,对于我们较准确地体悟路德的婚姻观有重要意义,其中“信心”与“善行”、“是”与“否”、“属灵”与“属世”概念在路德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它们之间在婚姻观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开林 《法制博览》2010,(18):38-38
近日读史,发现古今许多事情情同一理,有的甚至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内容”仍与古时相差无几。就像那“神鞭”,“鞭子”没了,“神”还在。比如大夫或诸侯豢养“门客”之事,当今有些地方仍有其“神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于当前美国流行的“新帝国论”进行剖析,分析了“新帝国论”的政策含义。作者认为,“新帝国论”主要是美国新保守派的外交安全政策学说,它主张凭借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实力优势,通过建立美国帝国来推翻现状,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秩序的权力结构,以便塑造一种与力量结构相匹配的、更有利于美国价值观、自由观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4.
美食天地     
《工会博览》2006,(12):47-47
01 翡翠虾仁用料:西兰花1棵,虾仁2两,料酒、淀粉少许,蒜末1茶匙,红椒1个。做法:1.西兰花掰成小朵洗净,红椒去籽切成小丁,将清洗干净的虾仁倒入料酒抓匀、淀粉上浆备用;2.锅烧热倒入少许油,同时加入蒜末爆香,倒入西兰花,盖上锅盖;3.待锅边冒出水蒸气后启盖将虾仁、红椒倒入,翻炒片刻,关火;4.利用余温放少许盐,翻炒后出锅。  相似文献   

5.
李金星 《法制博览》2023,(7):133-135
婚姻从远古时期到现在,虽然是两性之间的结合,但是其中的形式、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是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文明程度不断地提高而产生的转变,从最原始的母系社会时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导致了父系血脉的混乱;到了奴隶社会时,人们吸取了原始社会的教训,创造出来了一系列的婚姻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婚姻行为,例如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制定法律规定了同姓不婚,结婚必须履行“六礼”程序,离婚必须要有“七出三不去”之条,如若违反将会受到律法的制裁;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在原有的结婚程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古代社会当中,即使有了一定的结婚程序,相比于原始社会显得更加文明,但是其对于妇女是并不友好的,在传统的古代婚姻制度当中,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并且在古代正统的婚姻观念通常是不允许女子再嫁的,如果女子再嫁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这些种种都是对女性的荼毒,使得女性完全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没有自己的真正自由。直到现代社会,开始了强调男女平等,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走出去”与当代中国外交海外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国际展望》2012,(2):15-26,133
伴随中国经济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有关能源开发、工程承包、投资安全、领事保护等海外事务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当代中国外交政策新的参与者。然而,由于自身认识、经验、能力等主观条件及客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所限,日趋独立的国有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当代中国外交的海外行动制造了一些棘手的困局。  相似文献   

7.
方成 《法制博览》2008,(2):11-11
田力合为男,女子和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好人也!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有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还“农民工”一种合体的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君 《工会博览》2006,(23):1-1
又到年关岁末,自然想到了"农民工"。或许不久媒体会大张旗鼓开始报道:"民工专列"要开了,"民工潮"到来了,"民工状况不容忽视"探讨开始了,"民工维权"有所改善了……在2006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这样描述农民工:"(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媒体获悉,近来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为根本解决"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为"农民工"一词正名,读后令笔者颇感兴趣。如西安市雁塔区委、区政府要求对"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打工者、农民工"等称谓统一规范为"新市民",并出台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大凡舞文弄墨者都爱咬文嚼字,在下虽算不得文人,却也有这么个“癖好”。一日就忽然对“象征性”一词饶有兴趣,可查了家中几种辞书,只找到对“象征”的解释,说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和平”等等。而“象征性”一词,在辞书上却总也查不到。要弄懂“象征性”的意义,只有依据其“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0.
谢长廷以“宪法”为主轴的有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既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局限。其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是民进党阵营中相对务实、理性的政治主张;是他长期以来深度思考的心得汇整;是试图打开民共僵局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抗的有益探索;是摆脱绿营“逢中必反”思维的建设性主张。其问题与局限主要表现在:并未接受“一中”框架;并未放弃“台独”立场;带有折衷主义和模糊主义的双重色彩;论述逻辑有欠严谨和规范。今后谢长廷先生有待于从内容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其论述加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使其论述早日成为一个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所裨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美食天地     
《工会博览》2006,(10):45-45
用料:甜玉米粒、松子仁、南豆腐、豌豆、鳕鱼肉、绍酒、盐、白砂糖、胡椒粉、水淀粉、姜末、葱花、油做法:1.将鳕鱼肉、南豆腐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分别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用冷水冲凉待用;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苏俄是否需要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问题上,列宁将主张"革命战争"的言论称为"革命空谈"。他指明了"革命空谈"产生的原因:一是"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二是他们落入了俄国资产阶级和英、法资产阶级的圈套。他分析了"革命空谈"的危害:一是坚持革命空谈只会使苏维埃共和国更加"屈服于"德帝国主义,二是它不仅不能促进德国革命反而会妨碍德国革命的成熟。列宁提出必须善于区别情况不同的"妥协",肯定正确的、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承继与延展:列宁的"均势"理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一词一直被视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特有话语,然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也多次在他的论述中论及"均势",构成了其"均势"理论。列宁对"均势"的论述承继了欧洲国际舞台的某些传统,同时,又与其"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和平共处"思想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列宁的"均势"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实践始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读书阅世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5):26-26
人们在形容不正派、不正经的人和行为时,往往习惯用“不三不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三不四”的“三”和“四”又究竟指什么?且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75-75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但为什么称“东西”,而不称“南北”呢?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  相似文献   

18.
善霸     
洪铃 《法制博览》2009,(10):44-45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聊某些人、事时,我用了“善霸”这个形容词,当时许多人觉得听起来有些突兀,因为大家都听过地痞流氓、地方恶霸,但“善”和“霸”这两个字就让人难以联想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9.
蝉,俗称“知了”,我一直想得到一只。当然,这里说的是工艺品。 紫檀雕刻的蝉当然最好了,次之,璞玉也可以。知了,喜欢这名字,只有“知”,才能“了”。蝉,也通禅,再怎么想它的意义,都是天衣无缝,颇合心意。周日,与两个密友去宝墨园,一排小卖部摆满古色古香之物,大伙各挑所爱。我问店主:可有蝉?他拿出几只玉制的蝉来让我挑。  相似文献   

20.
寇研 《法制博览》2011,(6):16-17
俺不是文盲,还可以夸自己属于喜欢看书的一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断句能力低下。尤其是看见“性”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不管它的前面是“执行”,或后面还跟着一个“格”,一律条件反射地将它单独拎出来,直到撞了南墙,理解不通,才老大不情愿地折返,重新组合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