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我国引咎辞职的救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将引咎辞职制度引入法律规范中,进一步有效的完善我国引咎辞职的救济保障,是真正发挥引咎辞职功能的重要基础。本文就我国引咎辞职救济保障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引咎辞职救济保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引咎辞职的救济保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期以来,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北京市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省吉林市市长刚占标、海宁市市长张仁贵等一些领导干部相继引咎辞职,成为新闻报道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人们在对有关事故痛心之余,更对引咎辞职制度的实行感到欣慰。毋容置疑,实行引咎辞职制度,对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引咎辞职制度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原则。引咎辞职是领导干部对一些问题感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出于政治责任感而主动提出辞职。引咎辞职并非一种党纪政纪处分,更不是一种法律责任的追究。因而,可以说它是官员所承担的一…  相似文献   

3.
一、引咎辞职具有积极意义最近不断看到媒体关于一些地方或者机关规定引咎辞职的报道,如重庆市出台引咎辞职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两院系统内将实行引咎辞职制,而且据称,深圳龙岗、海南万宁地区也已有引咎辞职的有关规定。初闻之际,感觉甚是兴奋。常常看到国外政治舞台上官员们因失职、过失而引咎辞职。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克里切尔高地案件(Crichel Down Affair)”为一起典型的涉及农业部官员行政行为不违法但失当的案例,结果是有关文官受到惩戒,农业部长引咎辞职,案件最后导致英国议会于1958年制定了《行政裁…  相似文献   

4.
引咎辞职:法理阐释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宪法文本中规定引咎辞职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通例。作为一种违宪责任形式的引咎辞职制度有着其它制度所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它深刻地表明了社会公众对特定政府官员职业伦理素质的诉求,并使之具有了程序上的可操作性及效力上的法律性。我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以及宪政的实践均已充分表明了创设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与迫切性。引咎辞职制度具体内容的构建则主要包括了该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与适用程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之忧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日开 《法律科学》2007,25(6):60-65
《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引人三忧:一忧含义不明,难以执行;二忧制度运行,变形变质;三忧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鉴于引咎辞职赖以生成的条件短时期内在我国难以具备,与其去打造一件作用有限的监督武器,不如严格执法,加大对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这才是打造责任政府,促进民主进程的正道和捷径.故建议在修改《公务员法》时,删除引咎辞职条款,使其回归道义责任之本位.  相似文献   

6.
陈良 《政府法制》2014,(26):34-35
在当今社会,官员因工作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及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主动提出辞去现任职务,称为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由于案例实在太多,这里,仅以宋代仁宗一朝为例,谈谈几次引咎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7.
陈良 《政府法制》2014,(3):19-19
在当今社会.官员因工作失职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及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主动提出辞去现任职务,叫做引咎辞职。其实,引咎辞职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由于案例实在太多,这里,仅以宋代仁宗一朝为例,谈谈几次引咎辞职事件。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辞退是公务员退出公务员队伍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公务员辞退机制的理论发展,剖析我国公务员辞退机制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学习与借鉴国外辞退公务员在制度设计、规范管理和贯彻落实方面的相关成果和经验,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辞退机制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引咎辞职的责任性质以及引咎辞职的法律化,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葡萄牙北部的一座桥粱坍塌,造成70多人死亡。葡萄牙社会装备部长若热·科埃略在事故发生后,认为自己负有责任,第二日即向总理提出辞呈,总理接受了他的辞呈,并说:“这种态度很可贵,他在这起悲剧中没有个人过失。”这件事不由引起了笔者对引咎辞职制度的思考。本来,人们对“引咎辞职”并不陌生。在国外,不管是因为责任事故还是政绩平平,是因为经济危机抑或金钱丑闻,每年都有官  相似文献   

11.
免职,在制度上是免去现任领导职务,原因可以是年龄到期,也可以是任职到期,或者考核不合格。而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只有使引咎辞职成为政治生活中一个新的政治惯例,才能迫使各级官员始终以一种临深履薄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官员引咎辞职通常是受到外界强有力的监督的结果。因此,要使官员引咎辞职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惯例,加强监督是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要素"在生产关系中是最重要的要素,其具有主观能动等智能特性。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人的要素"也起着核心的地位。因此,公务员法律制度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制度也是各国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公务员的"进入"、"管理"、"退出"制度的建设,如何完善公务员的最低服务年限的法律体制也就提上日程了。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0,(10):8-8
免职,在制度上是免去现任领导职务,原因可以是年龄到期,也可以是任职到期,或者考核不合格。而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如果引咎辞职的申请被批准,其结果往往是免职。根据相关规定,被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阐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分析《公务员法》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规定,阐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王茜 《法制与社会》2011,(6):208-209
公务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有利于提高行政公务人员的素质和政府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西方公务员分类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完善的启示,更有利于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从而进行有选择的吸收,避免全盘西化,相信这样的对比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起草者细说《公务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3年公务员制度建立,到2005年《公务员法》正式颁布,十易其稿,经历了12个春秋。全票通过了“引咎辞职”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因其受特别权利关系理论的影响,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的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利.而公务员权利救济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切实保障公务员的权利,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成果,对我国公务员权利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涵义,现状及其缺陷入手,运用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中国官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多 名中高级官员因不同的责任事故相继引咎辞职。"引咎辞职"这 一现代管理中的行政机制,第一次被大规模地引入到了我们的 政治生活中。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引咎辞职"就它 的本意而言,是高层官员受到了舆论和公众的压力,以致产生道 义上的愧疚感,进而辞去重要的职务。据统计,我国4月份引咎 辞职的中高层官员就有十余人。至于撤职、查办、处分和追究刑 事责任的官员,至少在百人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辞职和撤职浪 潮,在中国当代行政史上几乎是空前的。这场自上而下的"问责 风暴"来势猛烈,在政坛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20.
任福军 《法制与社会》2010,(29):158-159
前见决定着理解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否出现在法律规定中是法律责任与政治责任的根本区别,以及不能通过立法推动道德的发展,这是人们在理解引咎辞职时普遍怀有的两个前见。它们都是偏颇的,严重地干扰了人们的理解。同时,前见对认识的本体论意义决定了这两个偏见的影响不局限于引咎辞职认识和实践中,当前引起激烈争论的深圳改革立法就是另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