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不仅体现了其美学思想的精华,而且折射出诗人创作思想——从天真到经验——的转变:即从天真的快乐世界之幻想与营造到经验的堕落世界之认识与批判。《天真之歌》展示的是一个天真质朴、幸福祥和的天真世界,体现了布莱克对那无限美好幻景之想象;《经验之歌》则描绘了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冷酷、虚伪、欺诈,体现了布莱克对冷漠的现实世界之抨击。这种从"天真"到"经验"的转变标志着诗人创作思想的成熟与飞跃。  相似文献   

2.
<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布莱克的一部诗歌合集,这部合集可谓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河之作.诗人在诗中用他"魔鬼般的智慧"给我们描述了人类两种对立的灵魂状态,即天真状态和经验状态.布莱克所描绘的这个辩证统一的状态直至今日对我们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泰德·库瑟是美国第十三任桂冠诗人,2005年他的诗集《欢乐与忧愁》获普利策诗歌奖。库瑟一直致力于创作大众都能读懂的诗,积极参与诗歌推广活动。《挑选读者》一诗反映了他宽容、豁达的内心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读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巧妙阐释了他向大众推广诗歌的目标和人文理念:他希望每个人都有读诗的欲望,有读诗的权利和机会,不必是高级知识分子,更没有阶层贵贱之分,不必当成周期的"必修课程",甚至不必拥有诗集,诗人不应当挑选读者。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一书中,对于李白的诗歌给予极高而又准确的评价,并且极富创意。这主要表现在他认为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太白志在经世,而诗多出世语;太白诗放言实是法言;太白诗思精而韵高,时有独得之句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美学理论中的"美与善",以及他的审美的三阶段来解读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的一首伟大的情诗《女性的尊严》。诗歌从对一位美丽的少女的爱慕开始,诗人不断的在三个审美阶段"完整、和谐和辐射"中,循序渐进的把该诗以一种美的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情诗乃是诗人对英国诗歌探索的成熟之作,集中体现了诗人不朽的诗才。  相似文献   

7.
“和谐”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运用,始于礼乐教化:讲究韵律与心灵的相应,如《中庸》说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继而泛化为人伦关系:夫妻和悦谓之“琴瑟和谐”,“交情通体心和谐”(司马相如《琴歌》);后来再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曹操谋士仲长统)。历史视角中的和谐思想内涵在不断丰富,适用领域逐渐扩大,但主体结构的生成均围绕以下四度展开: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人生如同他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的精神与魂灵,完成了他的“诗化激情人生”。文章分析了形成李白“诗化激情人生”的原因和“诗化激情人生”的李白诗歌的意象特色。  相似文献   

9.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他的很多诗歌中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过"黑暗"这个概念。文章旨在以《美景易逝》为例,通过分析诗中一些含糊词汇的意义,如"绿"、"金"、"花"、"沦落"和"陷入",以及意思最含糊的"黎明",来说明"黑暗"这一概念在弗罗斯特作品里的含义。诗歌以小见大,诗人通过驻足于一个瞬间,这首诗涵盖的是一天,一年,一生,人类历史,甚至是整个宇宙。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创作的《黑人小男孩》从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罪恶与丑恶嘴脸,文章主要从诗中的一个无名无姓的母亲分析黑人女性在英国统治下的种族压迫和殖民思想的迫害。  相似文献   

11.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段,其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句,历代注家多笼统地加以解释,如王冰日:“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张介宾注日;“术数,修身养性之法”。高士宗则释为“取法于天地阴阳,调和于五行术数,知阴阳术数之道。”究竟什么是“阴阳”、“术数”并没有说清楚。因此后学之人对于本篇许多内容的理解在深度上受到影响,从而对其主要精神把握不准,产生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2.
《红岩》一书中描写了革命者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做斗争,这其中包括做诗、作对联、唱革命歌曲等。《红岩》小说通过插入的这些“诗”与“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旨、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战争环境,也借助这些“诗”与“歌”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中,她成功地运用了"黑人试图用绸翼飞行"这一古老神话传说并赋予其现代寓意.本文试图对《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飞翔"的意象作出分析,找出这一神话意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深刻意义黑人对自我价值的和对民族文化的探询.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生是一首诗,徐建平侦破的每一起案件,是他人生长诗中的诗眼; 人生是一首歌,徐建平侦破的每一起案件,都是他人生之歌的音符; 人生是一条河,徐建平侦破的每一起案件,都是他人生长河中的浪花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的早期生活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五年的江南时期,和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七年的北京时期。他在这两个阶段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这个时期他的散文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一、细致的纹路《匆匆》(散文诗)细致地刻划时间逝去的踪迹,传达了当年知识青年微妙的情绪;《执政府大屠杀记》缕述军阀的罪行和学生的英勇行为,作品的揭发作用正是借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是扣住了“灯影”这个典型材料,从各个角度进行细针密线的描绘和渲染,逼真地表现出当时当地…  相似文献   

17.
庄啸同志《淡泊斋诗文集》行将付梓之际,嘱我为之作序。余长期从政,久疏诗坛,惟历年接读庄啸寄诗,则极喜读之诵之,盖其诗作涵融忠党爱国之情操,警世觉人之至理,美奂壮丽之人生,对余启示感染尤多也。   庄啸同志早岁参加革命,多载献身文教,后复尽责工业,乐群敬业,贡献良多。但其亦一充满革命豪情、遨游浩瀚诗海、卓有成就之业余诗人。今集辑之诗词百余篇,皆其历年精心之杰作。其中既有对党之先哲先烈丰功伟绩之仰颂;追怀亲故,喜乐天伦,养德育节之吟唱;寄情云海奇幻、翠林飞瀑、流连锦山秀水之漫歌;也有痛恶贪腐、鞭挞…  相似文献   

18.
才华横溢的杜甫其实是执着地向前人学习的诗人,文章从相同的儒家崇高型人格、悲秋意境、比兴象征手法、体制格式的借鉴四个方面,论述了杜甫《同谷七歌》对《楚辞》的吸纳与接收。  相似文献   

19.
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的《国家安全法的名与实———关于修订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一点建议》一文中,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刘跃进指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他认为,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要“以实责名”,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要“以名责实”,根据“国家安全”之“名”,以及当代国家安全现实和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制定一部与名…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而感情伴随着人类的始终,人类是永远不会同诗歌告别的.如雪莱所说,“人是诗的动物,自有人类便有诗”:(《为诗辩护》),苏舜钦所说,“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怀欢愉悲郁之气,必舒于言”(《石曼卿诗集序》)不但诗人们需要用诗歌来舒“欢愉悲郁”之气,读者们也都需要从诗歌中寻求思想感情的共鸣.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也正道出了这个意思.“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 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感情才使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经》流传至今.一个女子思念情人,优心忡忡.及至与情人相会而得到满足.幸福和喜悦的感情使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