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日本刑法中“脱离共同正犯关系”包括共同正犯在着手前和着手后脱离共犯关系两种情形;判例对分属于不同类型的共同正犯,明示了不同的成立要件,一般而言,共同正犯在着手之前脱离共犯关系须有脱离的意思并被其他共犯者所了解,而在着手实行犯罪后,脱离者不仅要有脱离意思,还要求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纵观复杂的判例理由和刑法理论学说之争,大体而言,现代刑法以保护法益为其本质要求,因此立足于法益保护的因果关系切断说目前处于通说地位,脱离者要想脱离共犯关系必须消除自己行为对其他共犯者所造成的物理或心理的因果关系.对于缺失这一理论的我国而言,引入因果关系切断说建构共犯关系脱离的处罚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蕾 《法制与社会》2014,(10):26-27
承继共同正犯理论为德日刑法理论的组成部分,非我国法定共犯类型,然而现实生活中共同犯罪错综复杂,对于此部分理论研究势在必行。承继共同正犯属于事中共犯的一种特殊形式,承继共同正犯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刑事责任承担在理论中都有争议,本文通过对承继共同正犯理论的解读,对上述争议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张伟 《清华法学》2016,(4):162-178
共同正犯并非特别的犯罪参与形式,从其行为构造来看,各参与者互为间接正犯。就其责任承担而言,只有全部行为全部责任之道,而无部分实行全部责任之理。过失共同正犯更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刑法范畴,对过失共同正犯所涉共动现象之刑法规制,应立足参与犯构成要件行为之特殊性,并结合过失犯之特征探寻合理解决方案。参与犯构成要件行为之特殊性在于其不仅包括参与者表象上分担行为,而且应涵括与其分担行为紧密相接并作为其行为补充与延伸之其他参与者之参与行为,参与犯构成要件行为应作更为规范化之诠释与理解。在对过失共动乃至一切犯罪参与现象之刑法评价方面,应坚持个人责任原则,以犯罪构成理论为标准,秉承单向度的思考方法,分别就各参与行为的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为独立之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承继的共同正犯理论中,对后行为人能否就包括先前行为在内的全部行为成立共同正犯,有多种学说,但均不足取.其实,该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后行为人能否就全部行为成立共同正犯的问题,而是后行为人能否就共同行为与先行为人成立同一罪名的共同正犯的问题.只要具有故意,即使仅参与实施了部分行为,后行为人亦可与先行为人成立同一罪名的共同正犯.在适用该理论时,应区分实行行为与事实行为,并考虑违法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继承的共同正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家林 《河北法学》2005,23(1):15-19
继承的共同正犯,是指对某一个犯罪,先行行为者着手实行后,在行为尚未全部实行终了阶段,他人(后行行为者)与先行者之间产生了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此后共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的情形。是否应当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后行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对此,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与限定的肯定说等多种观点。应当认为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限定的肯定说则更有利于准确界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探讨共同正犯概念的目的是定罪与量刑的需要,以便于在二人以上参与犯罪的形态中,确定谁是正犯,谁是共犯。对于共同正犯,根据理论和立法上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大陆法系各国立法及学术界对共同正犯的观点态度,分别从共同正犯的概念、本质和处罚根据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探讨共同正犯的相关问题 ,提出共同正犯是共犯类型 ,并对国外刑法理论关于共同正犯理论的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和意思主体共同说进行了评析 ,提出了共同正犯成立的基本范围 ,分析了共同正犯的主观要件和实行行为形态 ,并就共谋共同实行行为、继承的共同实行行为、分担的共同实行行为等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8.
共同正犯是刑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德、日等国家,共同正犯是法定的共犯类型,这些国家对共同正犯的研究也颇为深入。而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主要采用的是作用分类法,但在司法实践中,共同正犯这种共同犯罪形式经常出现,所以很值得研究。本文对共同正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谋共同正犯是日本刑法共同犯罪理论中特有的概念 ,是共同犯罪中共同正犯的一种形式。我国刑法理论对其关注的不多 ,且有些问题尚无一致的看法 ,但我国刑法总则对集团犯罪中首要分子刑事责任的规定 ,以及刑法分则对属于“共谋共同正犯”的犯罪现象亦有规定。本文对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根据进行了回顾 ,并对其法律性质以及条件和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共同过失正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正犯的核心在于共同的实行行为,而行为共同说也不是必须以主观主义为根基。因而,从立法论上来看,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主张具有合理性。只要符合共同过失正犯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各行为人就应当依照“部分实行负全部责任”的原则对共同引起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共谋共同正犯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红 《中国法学》2012,(6):113-131
在实行行为与共犯理论实质化思潮影响之下,日本刑法对共谋共同正犯的争论早已由"是否当罚"转为"如何处罚"的问题。在我国研究共谋共同正犯,有助于构建精细化的正犯与共犯区别理论,实现对主犯核心共犯体系的反思,并推动我国犯罪论体系阶层化的前行。对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应从客观上对其条件进行细化,以尽量限定其处罚范围。二人以上共谋事实的存在,是其责任要件;实行的必要性及共谋者对实行行为的实质分担性,是其客观违法要件。共谋共同正犯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法理;实行者既遂时,共谋共同正犯亦应负既遂罪责任;共谋共同正犯具有独立的被处罚性。承认共谋共同正犯概念,是对实行行为扩大解释的结果,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过失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在共同实施某一行为时,由于全体人员的不注意,共同引起符合过失犯构成要件的情形.在大陆法系中,有关过失共同正犯问题,过去的主流观点一般认为,这一问题与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有密切的关联性.即犯罪共同说取否定说,行为共同说则取肯定说.随着将过失犯的客观注意义务视为实行行为,完全可以将共同实施不注意的行为理解为“犯罪的共同”.我国现行刑法明确否定了过失的共同犯罪,因此,试图从解释论上肯定过失的共同犯罪,几乎不可能;有关过失共同正犯问题,有从立法的角度重新思考之余地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不作为共同正犯成立与否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否定论者从目的行为论角度出发,否定不作为共同正犯的成立。本文从复数不作为行为的整体性与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理论来论证不作为共同正犯的成立,并探讨了其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14.
郑鹤瑜 《河北法学》2007,25(5):56-59
中外刑法学界对过失共同正犯的争议起源于对共同犯罪本质的不同理解--"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对立".我国刑法通说否认过失共同正犯,这迫使司法实践中法官"偷偷"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犯处罚原则来处理过失犯罪案件.确立这一理论必须排除"规范否定说"、"意思联络缺乏说"和"罪刑均衡违反说"三大障碍.过失共同正犯同样具有共同实行的意思表示,共同注意义务才是过失共同正犯成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过失共同正犯在理论上一直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学说,而这两种学说的理论依据分别是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但是这两种理论依据都不能圆满解决过失共同正犯的问题。以过失共同正犯的理论依据为视角,通过对过失共同正犯各种学说的比较研究,认为必须将过失犯的本质与共同正犯的本质相互结合起来,以共同违反共同义务说作为过失共同正犯的真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琪 《法制与社会》2011,(4):258-259
随着我国法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对于正犯的听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承继的共同正犯的研究争议却未有一刻减弱。笔者拟从承继共犯的学说、成立要件和范围入手,对承继的共同正犯做出一个简单的界定和辨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对于正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承继的共同正犯的研究争议却未有一刻减弱.笔者拟从承继共犯的学说、成立要件和范围入手,对承继的共同正犯做出一个简单的界定和辨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刘磊 《法制与社会》2013,(14):20-22
承继的共同正犯是共同犯罪在法理上的一种分类,也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较之于普通的共同犯罪,它在主观形态和客观行为上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针对承继的共同正犯是否可以成立以及若成立如何界定它的适用范围和责任承担等问题,国内以及国外的刑法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目前我国关于承继的共同正犯的研究也不够健全,细化地研究这一理论无疑更利于指导司法实践。现本文对这几个争议焦点予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9.
刑法学界对共谋共同正犯的研究历史悠久,但针对其共同故意,研究者并不多。本文在梳理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期望能对共谋共同正犯之共同故意的内容、表现以及其脱离和责任等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刑法学界对共谋共同正犯的研究历史悠久,但针对其共同故意,研究者并不多.本文在梳理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期望能对共谋共同正犯之共同故意的内容、表现以及其脱离和责任等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