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一)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对生产能力的约束逐步显现,企业开始注重效率,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逐渐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从统计数据看,1991年到2000年,我国就业总量仅增加了7336万人,年均增加730多万人,只及80年代的一半,年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只及上世纪80年代的三分之一。在这一时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就业岗位减少到72万个,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据国际劳工局估计,在全世界大约30亿劳动力中,约有1.8亿人失业。此外还有7至9亿不充分就业的适龄劳动人口。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看不到解决的前景。近年来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也丝毫没有动摇各国政府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的坚定态度。国际上的许多贸易争端,往往也起因于各国政府对本国就业岗位的保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讲,就业增长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就业弹性的增加。各国政府为增加就业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这两个要素展开的。如果没有经济总量的增长,无…  相似文献   

3.
承列 《理论视野》2012,(6):49-50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复苏呈现出“无就业增长”的特征。奥巴马政府希望重振制造业来大幅增加就业岗位,为连任奠定坚实的选民基础。然而,美国的高工资、高福利政策注定了其在通用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中不具优势,强行依靠政府补贴或贸易保护来振兴制造业,无疑是饮鸩止渴。短期内美国的制造业可能有一定的增长,但长期看该计划将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6,(8)
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来看,中国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动 12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进入到90年代后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只增加了不到80万个就业岗位。进入新世纪,就业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6.
张秀英 《理论探索》2007,(3):106-108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扩大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就业机会不多,就业质量不高,农民实际上也存在着失业。为此,要改进和完善劳动力统计方式,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体制,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把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结合起来,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一般规律,第三产业将是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我国的就业现状也基本符合这一产业演化的一般趋势。但对各次产业就业增长潜力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力已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面临的“与城镇化不相关”问题,是阻碍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应合理推进城镇化、扶持新兴三产的同时重视增加二产就业,以及建立统一就业市场、完善保障制度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津进 《民主》2011,(1):23-25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及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尤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并在"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理论导刊》2006,(1):20-22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就业增加的函数,就业增长率根植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GDP就业弹性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增强就业弹性,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转型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兰 《理论探索》2007,(3):98-100
经济结构调整是改革发展的要求,也给就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就业质量,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拓展就业渠道的途径主要是:协调各种关系,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刺激总需求;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自主创业,提倡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6,(6)
正就业为民生之本。宁河区人力社保局抓住城乡居民就业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抓就业促创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狠抓就业。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和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重点就业人群和优势就业人群,宁河区开拓多种渠道广泛增加就业。充分利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  相似文献   

12.
“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及原因分析改革27年来,我国经济以平均9.4%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形成“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在改革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2000年,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这几年,这种情况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密集向资本与技术密集转变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刻的体制机制原因。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激活市场竞争、增加社会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推动技术创新、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和推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除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能引起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片面追求GDP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是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由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考核体制而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取向的不完全一致更是加剧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就业的增长,除继续重视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外,中央政府也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并选择把扩大就业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韩俊 《理论视野》2001,(2):20-23
一、农民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第二、三产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20多年时间,已有近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16.
莫荣 《瞭望》2003,(34)
今年二季度,受非典冲击, 我国89个城市用人单位 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较一季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加之新生劳动力增加等因素,上半年就业形势持续紧张。但是,我国就业环境仍有有利因素,目前就业市场已出现恢复增长趋势,全年有望完成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整个90年代,在保证职工工资水平正常增长的情况下, 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能使74万人得到就业■1996-1999年,GDP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研究与发 展经费支出增加约2个百分点■“九五”期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大约增加0.8个百分点,居民旅游支出增加2.2个百分点■1992-1999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使66万人 摆脱贫困,死亡率下降0.018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8.
刘雪  路遥  仲伟伟 《学理论》2013,(4):103-104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普通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结合目前毕业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中存在的误区,提出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提出赢在起跑线,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这一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的城市化模式及政府的政策选择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前与城市化相关的制度、模式、思路减少了一些已经存在的就业机会,阻滞了就业增长的潜力.为此,迫切需要通过城市化模式和政策的转变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今年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人工智能处于未来发展新风口,将以高速增长态势逐步提高其在全球GDP增长中的贡献度。目前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商业化,其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多维的复杂逻辑,创造效应与替代效应并存,并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和就业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要依托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总量,提高从业者收入,充分发挥其对就业的创造效应、规避替代效应,并使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分布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