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规蹈矩”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一直视为“保守”、“僵化”的代名词。这种贬义不应带入我们正致力建设的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规”、“矩”就是法律,我们唯恐人们不“循”不“蹈”。对于现存的法律秩序,我们决不能提倡官吏在修法程序之外“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冲破束缚”。在法治社会,“规矩”即法律有着特别的涵义,官吏“循规蹈矩”因而有着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更新若干基础性法观念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之伟 《法学评论》2007,25(2):3-12
“人民内部矛盾”、“政法”、“政法干警”、“群众”等基础性法律话语已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不了法治时代的要求或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逐步更新。“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在当代中国已失去逻辑合理性,最好代之以“常见社会纠纷”。“政治”和“法律”这两个指代不同社会现象或对象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政法”一词,是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它过去不是一个合格的概念,现在也没有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现实基础。为了避免因为使用“政法”、“政法工作”等话语而可能会产生的负面的社会后果和不良影响,宜用“法务”、“法务工作”的提法取代“政法”、“政法工作”。“政法机关”、“政法干警”宜改称“法务机关”、“法务人员”。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群众意见”等话语与法治原则和法的精神相冲突。建议用“一部分民众”、“一部分公民”、“一部分人”的提法来代替在“人民大众”意义上使用的“群众”一词。基础性法律话语的更新是法治或法制进步的记录,它反过来也会有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法治成果和促进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 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V必须本身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集体”一直是一个令人们崇尚、信赖的字眼。无论是“集体经济”、“集体利益”,还是“集体所有制”、“集体主义思想”,都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以“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为基  相似文献   

5.
一、消除混乱状态在我国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系列与“立法”尤其是“法的制定”容易混淆的名词,如“法的制订”、“法的拟订”、“法的订定”、“法的订立”、“法的拟定”等。就法学著述看,这些名词有的出现在中国学者自己的著述中。如有的著述中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文字:“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修订法律”、“清末修订法律”、“清末制订民律草案”、“国民党政府陆续制订民法”。有的出现在移译为中文本的外国学者的著述中。如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新印行的中文版亚里土多德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6.
<正> 编辑同志: 在法学文章中,常见“公安、司法机关”、“公安、检察、司法机关”、“政法、公安机关”、“公安、司法、政法机关”等提法。我认为这些称谓不合逻辑。形式逻辑告诉我们:属概念和种概念是不能并列的,因为属概念包含在种概念之中。我们先看“公安、司法机关”这个提法。很明显,“司法机关”是种概念,“公安机关”是属概念,前者包容后者,二者不能并列。为什么说“司法机关”是种概念呢?《法学词典》对“司法机关”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在我国,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见,上述提法是不能成立的。再看“政  相似文献   

7.
伊恩·P·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一书中谈到“original (独创性)”一词在18世纪的转义。从中世纪开始,“original”意指“从最初就已存在的”,至18 世纪,才转变为“无来源的、独立的、第一手的”。这种含义的转变是天翻地覆的,“从最初就已存在的”,强调“有来源”,与“无来源”之意截然相反。“novel(小说)”一词在18 世纪后期才广为使用,“novel”含有“新颖”之义,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求新”的独创性标准的认可。正因为18世纪之前的独创性标准重视“言出有据”,乔叟、弥尔顿、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圣经》。波斯纳在  相似文献   

8.
“风闻弹劾”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闻弹劾”是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弹劾违法官吏的一项制度。史籍中又称之为“风闻奏事”、“风闻弹人”、“风闻访知”等。“风闻”,指辗转听到或辗转流传的事情。如《汉书·南粤王赵佗传》云:“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颜师古注说:“风闻,闻风声”。此句“风闻”就是指听说或传闻。由于在“弹劾”、“奏事”等词前冠以“风闻”二字,在一些有关中国政  相似文献   

9.
谁掀起了北大“研招”改革风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朱苏力拒收甘德怀”、“陈丹青愤而辞职”、“贺卫方罢招硕士生”等事件接二连三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改革一点“风”,在社会激起的自是千层“浪”。  相似文献   

10.
冀放 《中国司法》2012,(6):100-103
一 对于“民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民”字被赋予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凡是与“民”字连用的词,如“民生”、“民主”、“民权”、“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等似乎也一并“继承”了这种不言自明的正当性。对这一正当性的任何质疑都会被本能地抗拒和下意识地排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决策上项目、投资建设,“专家论证”成了“走过场”或“摆设”,甚至成为“技术托儿”的怪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呼吁:尽快制定专家论证制度的行政法规,填补立法空白。专家论证,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保证重大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然时下的“专家论证”,问题多多。一是“专家”多而滥。什么“专家门诊”、“专家咨询”、“专家指导”等等,“专家”多如牛毛,有人戏言:“走在大街上,一砖头砸倒好几个专家。”其实,有些“专家”有的不过是在某些方面掌握一定的实权,或有关方面的领导,这些人虽有决定工程投资资金的“…  相似文献   

12.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6,28(6):66-75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南加州的中英文报刊、电话簿或其它宣传资料上,很容易看到这样一些广告:“免考托福、免考GRE“、“专科直攻硕士”、“缩短修课时间”、“夜间、周末上课或函授在家自修上课”、“快速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及荣誉博士学位咨询服务”……这些令人心动的广告让人误以为在洛杉矶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或者是“混到”学历。甚至有人夸张地形容,洛杉矶是“假文凭之都”,使得在此地某些大学院校苦读的中国留学生饱受池鱼之殃,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法学中,有几个与“法”相关的概念,这就是“规律”、“规范”、“规则”和“原则”。一些法学家在对法的论述中,往往把这些概念与法联系起来,他们或者把法说成就是一种“规律”、“规范”、“规则”和“原则”;或者把它们说成是法的本质或构成要素。对这些概念与“法”的关系进行辨析,有助于深化对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创造”教育观的“核心观”、“全员观”、“人才观”、“自主观”、“参与、协同 观”、“学生指导观”、“变革观”,对在知识社会如何建立、发展成人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的优秀群体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荷花佛教寓意在唐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不染”、清净,有“不不染”与“而不染”两种发生途径。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变化、禅宗的兴起,荷花“不染”的发生途径呈现了从“隔”(“不不染”)到“即”(“而不染”)的总体态势。到了宋代,理学家以儒解禅,对荷花的“不染”进行本体思考,指出“向上一路”,荷花成为士大夫人格象征。此外,在中国学中,“青泥莲花”特指有才德的妓女,这是荷花佛教寓意在中国“向下一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智慧检务”是在检察工作中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实现“类人类智慧”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智慧检务”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提升检察管理与业务办案质效的工具价值;第二重意义是指向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和检察管理的对象、目标和任务。“智慧检务”建设包含“数据”“算法”与人的“能动介入”三个要件,蕴含“智慧辅助”“智慧管理”“智慧反哺”层次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院只有64名干警,年结案数近1300件。且受案数仍呈上升趋势,审判任务极其繁重,全院干警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在审判工作中,常常遇到“人情案”、“关系案”、“压力案”(以下简称三案)和“说情风”、“吃请风”、“贿赂风”(以下简称三风)的干扰,使法院的执法工作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19.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在一些城市的道路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无视交通法规、违规行驶的车。据悉,这类车不少是一些执法单位的,因其“特殊”老百姓称之为“特权车”。,用老百姓的话讲,这些车相当的“牛”:闯红灯、占用紧急停车道、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成为城市交通中的“另类”。如果说,这些车是为执行紧急公务而为,倒也无可厚非,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本文所讲的“特权车”指的就是那些在没有执行紧急公务条件下,却在行使只有执行紧急公务才允许使用的权力。我们把这样的“权力”称为“特权”,将这些车称之为“特权车”。对于“特权车”的“牛”和“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