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加坡旅游危机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给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各种敏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和英国的口蹄疫、2003年的“非典”疫情、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和美伊战争等危机事件已经给旅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一个重大事件 ,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受“9·11”事件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于认识东南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9·11”事件后受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形势作一些分析。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 ,经过几年的努力 ,东南亚国家经济有所恢复。到 2 0 0 0年上半年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受金融危机打击较重的国家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在“9·11”事件发生之前 ,世界经济形势已经不…  相似文献   

3.
李瑞霞 《东南亚》2002,(3):15-17
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 ,给众多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危机沉重打击了泰国经济 ,1997年泰国GDP实际增长率为 - 1 4 % ,1998年为 - 10 5 %。但这次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却是十分短暂的。国外旅客人数 1997年比前一年增长 0 4 1% ,1998年比 1997年增长了7 5 3%。 1999年比 1998年增长 10 3%。但是美国“9·11”事件对全球旅游业造成空前的冲击。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的 2 0 0 1年旅游增长率仅为 1 5 %至 2 % ,远远低于 2 0 0 0年的 7 4 %的增长率。全球旅馆和旅游业有近 90 0万员工面临失业危险。① 面对“9·11”事件的影响 ,泰国旅游机构…  相似文献   

4.
前言 由于1997年货币危机的发生,人们对东亚的评价已从“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变为“危机的根源”。虽然货币、金融方面的脆弱性已显露出来,但如果仅凭这一点来评价东亚经济,便会忽略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苦于长期经济不景气、不得不中断经济结构改革的日本经济更是如此。虽因货币危机不得不暂时停止结构改革,但目前东亚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八十年代后,拉丁美洲经济遇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从未出现的挫折:经济增长率呈负数,实际人均国民收入降至1977年的水平,公开失业和就业不足愈益严重(隐蔽失业更甚),储蓄和投资率不断下降,消费增长减缓。对于这一挫折的性质及其起因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有益的探讨。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延缓偿债后,美国的《时代》杂志宣称,“墨西哥遇到了1910年革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西方首次使用“危机”这个概念来描述拉美经济形势。从此,“危机”一词被广泛采用。曾任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的埃·伊格莱西亚斯认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起始于泰国的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其影响巨大而深远.正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所言,这场危机“使亚洲经济猛虎变成了哭泣的病猫”.尽管总体来讲,这场危机对新加坡造成的伤害远不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那样严重,但也给这个发达的城市小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拟就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影响、新加坡对付金融危机的措施、以及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系统而客观的分析,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18日,美洲开发银行行长恩里克·伊格莱西亚斯先生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做演讲,重点阐述了他对拉美金融及银行业的危机、代价、教训和防范问题,以及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其频率之高、对危机的易感性之强、所付出的代价之大都超过其他地区。在所发生的5次大的金融危机中,有3次是“源发性”危机,即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和200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有2次是“感染性”危机,即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感染所引发…  相似文献   

8.
“9·11”以来的10年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与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以及国际政治的观念层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虽然“9·11”后10年间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但“9·11事件”无疑深刻影响了其变化速度与方向。本文着重探讨“9·11事件”10年来国际政治的变化内容、特点及其根源,尤其着重分析这种变化与“9·11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认为“9·11事件”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冲击力要超过朝战、越战、海湾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堪与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20世纪重大事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泰国1997年货币危机的特征、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最近几年越南的经济形势,认为当前越南的经济困境具备泰国危机综合征的典型特征。未来越南经济形势具有不确定性,能否最终避免重蹈越南覆辙,取决于越南政府能否有效控制通胀、有序调整资产价格和改善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10.
一.危机的传染 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币危机是因经常收支赤字给偿还巨额外债带来困难所引起的,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因为贷方和借方都是民间经济主体、因高利率和汇率稳定而流入的大量短期资金一下子转而流出、在短期内使外汇储备枯竭所导致的。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瞬间就传染到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印尼等,为此仅在1年内亚洲经济便从“同时高度增长”转为“同时不景气”。这种情况显示了处于全球经济时代的“21世纪型经济危机”的严酷性。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近几年来“大东盟”的崛起.1995年7月东盟正式吸收越南为其成员国,1997年7月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又接纳缅甸和老挝加入了东盟,至此,东盟由6个成员国增加到9个成员国.一个“大东盟”的蓝图就非常现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大东盟”的出现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东盟”的形成是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机遇和条件,而且还有其理论和目的.本文仅拟就“大东盟”建立的目的及其发展前景,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东亚模式”所创造的“东亚奇迹”震惊了全世界,各类溢美、褒扬之辞不胜枚举,各种学术专著和论文如汗牛充栋。但是,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东亚模式”。对“东亚模式”是否存在的质疑也开始出现。一场危机的爆发是否意味着一种模式的失败?笔者是东亚模式的拥护者,本文的目的是肯定“东亚模式”的存在并试图分析“东亚模式”存在被质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曾获得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初开始,拉美各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旋涡,之后经济发展又呈现停滞不前和低速徘徊的局面。对于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状况,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八十年代上半期和当前拉美地区危机的性质,大家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这一期间拉美发生的危机“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或者说“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部分”。有的则认为,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还有的认为,这一时期拉美发生的是“结构性危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月泰国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从而引发了一场被称为是“90年代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各国经济中占三分之一比重①的华人经济在危机中受到强烈冲击,专家估计在很长时间内华人企业会沉寂下来。本文拟从三方面来阐述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华侨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一、危机与华人经济在危机最严重时,仅香港一地主要华人股票、证券上市公司的市值“缩水”程度超过25%,损失愈3000亿美元②。不同的地区华企受影响的程度不一,印尼和泰国的华企所受影响最大,马…  相似文献   

16.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政府危机管理意识、能力、水平问题直接关系到振兴事业的成败。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连续爆炸的事故,不仅使东北国有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意识、责任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更引发了政府危机管理的论争。“哈尔滨停水事件”是集这次爆炸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社会舆论问题于一身的典型事例,“哈尔滨停水事件”透视着东北老工业地区潜在的危机隐患,暴露出了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强化东北振兴中的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危机管理体制的途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永明 《和平与发展》2010,(5):45-51,77-80
2010年3月26日发生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韩国“天安号”反潜护卫舰爆炸沉没事件,韩国政府认定为朝鲜攻击所致。韩国对事件的认定有着明显的政治主导意识和政治倾向,企图使朝韩危机从双边扩大为地区多边甚至超地区的国际危机演化,这将为美国谋求扩展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提供机会。国际危机管理是国家在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中经常面对的课题,如果美韩坚持把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作为危机管理的目标,朝鲜半岛危机则始终存在继续升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有一个国家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是菲律宾。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它的亚洲邻国,因此被戏称为“亚洲的病人”或者是“亚洲的拉丁美洲”。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这个“病人”比它的邻居更有活力①。为什么菲律宾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菲律宾却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下同)的监控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关系层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上半期,拉丁美洲经济确实陷入了危机。这是国际舆论普遍承认的客观现实,没有必要避讳“危机”的提法或采取不承认主义的态度。1985年联合国拉美经委会认为,“拉丁美洲遇到了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危机。”1987年初在墨西哥首都召开的拉美加勒比国家部长级特别会议,也认为“自八十年代起,拉美经济陷入了五十年来最严重、最深刻的危机”。现在的问题是,这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危机。我认为,这不是任何一种单一性的危机,而是多重性的危机。它是发达国家的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以及拉美国家的发展危机相互交织,而以债务危机为集中表现的一场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 9·11”事件后 ,在国际反恐的新形势下 ,由于三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断恶化 ,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处理印巴危机 :实施和平调解 ,进行外交斡旋 ,促使印巴双方做相应让步 ,以缓和危机 ,避免战争的爆发。美国调解印巴危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反恐和维护其长远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